APP下载

宋代刊印业发展初探

2010-04-11葛彦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刻书书籍文化

葛彦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2)

1 宋代刊印业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这时宋朝是刚经过战乱,经济萧条、民不聊生。为了改善这种状态,赵匡胤实施了一系列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很快,(地方)军权、财权等权利得到削弱,中央掌握更多的权力,同时安抚了民众。

1.1 政治方面

宋朝君王采取了许多巩固政权的方针措施。分散禁军统辖权,练兵权与调兵权分别属于三司和枢密院,这样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加强了各部门的联系。宋代的科举制度也有一部分变更,一方面摧毁门第族旺的门阀制度录取,另一方面广泛吸纳人才。君王任人路线的改变是一很重要的社会原因。宋代建立王朝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中央集权,其中一项就包括任用文人。宋太祖曾对他的近臣赵普说过:我现在用儒臣分治各藩,纵使一百个儒臣都去贪污为害,也不及一个武臣作乱后果严重[1]。基于这样的认识,宋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逐渐用文臣代替了武将,即使是在军队中也多用文人而知兵者。所以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就逐渐增多。宋代的科举也广泛的向各个阶层的文人开放,文学气氛浓厚。任用文人与宽松的科举制度是宋代刊印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国家繁盛了就必然要有束缚人们作为的东西存在,于是统一法制,编订律例成了不可或缺的统治国家的步骤。“王者虽以武功克敌,终须以文德致治”。这是宋太宗对王者之道的高度概括与总结,说明宋朝的最高统治者已充分认识到文武兼施的统治策略[2]。所以宋朝对于笼络民心,巩固国家文化事业也不遗余力的去做。宋代统一全国律令,建立法制规范,进而通过法制实现国家统治、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例如北宋建国之初就编订版印刑事法典,依法治国。由此可见制定法律也大大促进版印业发展。

1.2 经济方面

宋代时对农业实行部曲制,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农业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同时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这样农业与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城镇建设等,也相应得到了恢复发展,并且逐渐繁荣了起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政治、社会稳定,这也是其他事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印刷术的发展占重要部分。宋代文化之所以发达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印刷业的发展,这为书籍翻刻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是雕版印刷。宋代雕版的书籍种类繁多。历代名人及宋朝名人的著述和文集都有雕版。叶德辉的《书林清话》说:“宋时,官刻书有国子监本。历朝刻经、史、子部见于诸家书目,不可悉举,而医书尤其所重。”岳珂的《愧郯录》载:“自国家取士场屋,世以决科之学为先,故凡编类条目,摄载纲要之书,稍可以便检阅者,今充栋汗牛矣!”[3]。可见当时雕版印刷的兴盛。但是雕版印刷也有不方便之处,费时费力,于是宋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方便、节省时间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我国文化传播。印刷术的发展以及新印刷术的发明也给宋代刊印业带来了技术上了支持。

1.3 文化方面

当国家获得统一,社会环境安定,经济获得发展,人民在文化的要求上就会有提升。首先一个特点就是宋词等文学形式与书院一级教育事业的兴盛。宋代兴起的宋词是具有鲜明宋代时代特征的文学形式,是中国的一大国粹,宋代词人上千,新制的词牌有八百七十多个,宋词流传下来的有两万余首[4]。除了宋词,宋代的散文、小说、话本、戏曲等也有很大发展。这么多的文学著作要广泛传播、流传下来一定用的是文字形式,这样不断的翻印、加印就促进刊印业发展,所以文学的发展也是刊印业发展的原因之一。宋代的教育十分普及,成为文化高涨的标志之一。中央重视教育,在京师与地方建立了许多书院。宋代政府在京城设有国子学、四门学、总学、武学等。算学生二百十人,医学生三百人。元祐太年太学生员三千一百余人。地方又有军衔学及书院[5]。因学生众多,自然需要大量的课本与参考书。所以教育的兴盛也间接促进了刊印业的发展。同时宗教的广泛传播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潜在力量。宋代对宗教比较重视,皇帝尊崇儒术、佛教、道教等并且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宋朝佛教大兴的现象,反映在雕版印刷事业上就是大量刻印单经、大藏,使佛教经典的搜集、刻印也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6]。而贯穿中国古代发展的儒学以及宋朝兴起的理学也使宋代刊印书籍大量增加。所以在宋代刊印业发展中,佛教与儒学的发展不可忽视。

2 宋代刊印业发展概况及管理

2.1 宋代的刻书机构与版印概况

宋代出现了许多的刻书机构,官私并举,版印了大量书籍,从而出现了刊印业的繁荣。两宋中央都设有专门的刻书机构和刻书管理机构,但是许多机构都兼有刻书的职能。例如宋代中央的国子监、崇文院、秘书省、国史院、刑部、大理寺、进奏院、尚书度支部、太史局印历所等,都曾兼事刻书[7]。宋代的中央所在之地,各机关单位的印书活动频繁,说明宋代刊印事业繁荣兴盛。除了中央,各地的刻书活动也很兴盛。宋代几乎各府、州、军、县均有刻书,大多数提供给学院、县学;各路史司有权也有充足的经济条件,也附庸社会风气,竞相刻书;公使库类似于现在的招待所的地方,接待官吏,为了满足官吏的需要,也会巧立名利、附庸社会风气大肆刻书。此外私人刻书的现象也不少见,其中一大特点就是私宅刻书侧重于子、集,大概是私宅比官刻有较大的自由,这一点从家塾与坊间刻书中还可以进一步得到证实[8]。

2.2 宋代刊印书籍的装帧艺术

宋代随着版印书籍的兴盛,版画及书籍插画也进一步发展,插画打破唐五代的单一模式,出现连续插图的形式,而且图画精美。同时,宋代印书字体讲究,而且用纸制作材料都很常见廉价,这说明当时图书出版数量很多。宋代还出现了很多新的装订形式,例如蝴蝶装、包背装。书籍的装订与制作材料和制作技术有密切的联系,故从装订上也可看出宋代刊印业的发展。

2.3 宋代对版印图籍的管理

版印书籍出现后,书籍的流通范围扩大了,影响也就随之更深广了,政府对书籍印行业的管理也就更加具体。进入宋代以后,一方面是版印书籍大兴,一方面又要极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宋代的书籍管理比较严格,许多连文集、日录、小报等都列入禁印之列,为的是严守国家机密。进入南宋以后,由于战乱,对版印图籍的管理也就更加严格。

2.4 宋代的版权意识

宋代已经有了版权意识,而且有了版权保护的方法。浙江书坊林立,福建书坊更多,所以特申请约束这几个地区,勿使翻雕,以保护自己的版权。有一个例子,宋人罗樾印书,由国子监出给公据,并备牒两浙路、福建路转运司备词约束所属书肆,如有不遵约束违戾之人,追板劈晖,断罪施行,罗樾执此公据,便可向两浙、福建等转运使状告翻版之人[9]。由此可见,早在宋代,人们已经有了版权意识,这也与刊印业的快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宋代把印刷技术锤炼的炉火纯青,把刊印事业推向历史的高峰,把对版印书籍的管理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整个宋代,不但继承并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典籍,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光辉的篇章,在技术传递和刻书管理上,也给后代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当然,发展迅速的刊印业也反映了宋代的时代状况,透过刊印业的发展,让我看到了一个文化繁荣发展的宋代。

注释:

[1]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第五章.

[2]李攸:《宋朝事实》,卷三.

[3]http://www.89wx.com/htm l/book/0/762/104961.htm 2010.6.13.

[4]叶坦蒋松岩《宋辽夏金元文化史》,第五章.

[5]张秀民《中国印刷史》.

[6]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第五章.

[7]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第五章.

[8]李致忠:《古代版印通论》,第五章.

[9]张秀民《中国印刷史》.

猜你喜欢

刻书书籍文化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书籍
论元代儒学刻书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
两宋安徽官方刻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