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

2010-04-11吴海峰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消极美的图书馆

吴海峰

(河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2)

1 从众和从众心理

所谓从众,乃是在社会团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个体在团体中,常常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的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与团体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现象。

2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的表现形式

2.1 从众心理的积极表现

积极从众是指正面的、进取向上的从众。这种从众对个人、对社会均有益处。大学生读者的积极从众表现为:备战考研。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利用图书馆良好的读书氛围,刻苦学习,备战考研,即使个别同学明知不能“中的”,也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加入浩浩荡荡的考研队伍。积极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根据所学专业的需要,见别人搞“低碳经济”——不买教材,自己就大量借阅或下载图书馆的纸质或数字文献信息资源;为了完成课程论文、学期或学年论文以及学位论文,利用图书馆各种网络、电子等数字资源,查阅资料、下载文献。积极学习文献检索知识。为了更多、更快、更好地使用数字图书馆的各种文献信息资源,结伴选修图书馆开设的文献检索课、共同参加各种数字资源使用培训,以期迅速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通过图书馆的勤工助学岗位、读者代表、挂靠在图书馆的读书协会、图书馆助理馆员等多种形式,反馈读者信息、参与图书馆管理。

2.2 从众心理的消极表现

使用纸质资源。对自己喜欢或者学习需要的图书馆纸质资源在上面随意涂画,或者撕掉自己需要的部分,或者长期不还,或者故意藏匿在别的区域,使其他读者无法正常找到,更有甚者干脆去掉书中的防盗信息,将书拿走。不正确使用甚至不用代书板,造成乱架或乱刊。使用数字资源。故意避开图书馆管理系统,浏览不健康黄色网页、发表不正当的信息。破坏宁静的读者环境和氛围。大声讲话,嬉笑聊天,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旁若无人地接听电话;在阅览桌椅上乱刻乱画;行为散漫,或衣着邋遢,或脚蹬发出清脆响声的高跟鞋。不服从图书馆的管理规定。自视清高,看不起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或语言粗俗顶撞,或恶语伤人,甚至与图书馆工作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不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劳动。

2.3 从众者的心态表现

从众者心态表现为表里如一和表里相反两种。表里如一有两种表现:由内心的心悦诚服,到外在的从众表现,包括积极从众和消极从众。如考研潮、公务员第一大考,这主要是“榜样”的引导作用。内心拒绝、外表不从众。这是表里如—的“反从众”。个体具有某种信念或倔强个性,个体确信群体的看法或行动是“错误”的,并不怕群体的孤立。表里相反也包括两种形式:表面从众,内心拒绝。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采取的权宜之计,突出表现为个体与群体认知不协调,发生冲突时,个人的认识无法摆脱群体的压力,又怕标新立异而遭嘲笑,只能违心的假从众。内心接纳,表面拒绝。个体内心赞同群体意见或同情群体行为,但碍于身份、地位、某些顾虑等原因不便在行动上支持。

3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3.1 从众心理形成的个人因素

审美评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为有对美的追求,就必然产生审美评价。

人们在认识社会现象的同时,一定会对个别现象特别关注,从而产生审美体验。因为大家都是“社会人”,所以,个人的审美体验要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当审美主体对一些现象产生特有喜好和偏爱时,就会产生兴趣,再由兴趣发展为认同;认同是指个人把与之发生作用的事物的属性内化到自身系统中去的心理活动。审美者对社会现象的内在思想或外在表现形式均表示认可或赞赏,不由自主地进行内模仿。内模仿必然产生心理情感。这种情感产生之后,并不只是停留在审美主体内部,而要付诸行动,由外部动作呈现出来,即外模仿(追求)。外模仿即外部行动表现出对审美的追求,以实际行动去从众。

年轻人的生理特点。“青年时期是疾风怒涛的时期”。大学生见到什么都兴奋、好奇、冲动,从而不顾一切地模仿、从众。“正象同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口中说出时,总是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意义和广义性,后者能表达出这句格言所包含的全部力量”。担心孤独的心理。当今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只有父母的溺爱,缺失兄弟姐妹的抚慰。进入大学后,父母的关爱缺失,为了融入社会和集体,为了不成为离群的“孤雁”,自己不敢也不愿“反潮流”,不得不改变态度和行为,把从众当成适应群体的良方。青年人的好奇心和虚荣心。大学生社会阅历相对狭窄,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对别人或大众的行为、态度喜欢模仿,以便达到令自己愉快、使别人欣羡的结果。攀比心理。攀比是由比较而产生的心理。比较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选择得好(正面的、积极进取、向上者),切入点正确(比学习、比进步),就会积极从众;一旦“参照物”选择失误(消极、颓废的),切入点出现偏差,就会盲目从众。

3.2 从众心理形成的外部因素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培育,使得各种社会现象真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从近年出版的书目就可见一斑。大学生读者往往对此“无所适从”,渐渐迷失方向,只有从众。大学校园里的人际关系呈现多样化。从家庭的溺爱、高中的个人奋斗走来,大学校园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人际关系又多彩纷呈。即便是占位,也有多种人际关系:真心学习、情侣之间、装饰门面、金钱买卖。21世纪的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不只限于 “道听途说”。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学生可能放弃原来的追求,转而选择新的目标,甚至于某些“虚幻”的东西。

另一方面,近几年的扩大招生,在提高入学率、扩大接受高等教育范围的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急速膨胀,学生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局面。一个辅导员要负责成百上千的学生,整天疲于应付,很难顾及每个学生,很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很难将消极从众消灭在萌芽状态。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从读者的借书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五彩缤纷,除必读的专业书外,更多的是就业、娱乐、消遣,表现出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盲目从众。

3.3 消极从众的成因

虽然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误,但由于不愿标新立异、不愿被大家议论,不愿成为离群索居“孤雁”,违心地将多数人的错误判断看成正确,违心地从众。如起哄、打群架。由于自尊心强、自信力差、为“面子”而活,在对自己的判断没有十分把握时,选择从众以求心安。如面对图书馆的管理,读者强词夺理的狡辩。由场景引起的条件反射,是无目的、无意识的盲目从众。

4 大学生读者从众心理的对策

4.1 提高大学生读者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有助于人们辨别并寻求真、善、美的事物,而且会在情感上自然去热爱并珍视美而好的事物……事实上,审美意识植根于人们最深层的部分,从而部分地支配了人们的情操、道德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正确的审美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审美实践,制约着人们的审美方向。

“我们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是自然形态的,粗糙的,分散的,在生活中,往往是真伪并存,美丑兼有的”。要避免盲目从众,就要教育大学生读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水平。人的审美能力,固然有知觉上的先天差异,但后天的训练和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要通过美育,使大学生读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向上的审美观。要用马克思主义美学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大学生读者成为对人民有用的人、高尚的人和毫无低级趣味的人,使其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能迅速发现美,准确辨别美丑,把握美的程度,鉴别美的种类,发掘出蕴藏在审美对象深处本质性的东西,从而明辨是非,分清美丑,实现积极从众,避免消极从众。

4.2 培养大学生读者的高级情感

从众的心理倾向,多数是情结从众,某一事物上升到一定气氛,则要影响人的情绪,尤其是激情,它对认识有较大的影响。大学生读者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要用高级情感约束情绪的消极从众。培养较为稳定的、独立的意志品质。大学生读者不能永远“人云亦云”,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见解。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应该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遇事要多冷静的想一想,多问几个什么。

4.3 正确引导,因材施教

心理学上的引导是人际沟通的重要形式,是通过沟通,促使对象形成或转变态度的一种方式。从众是人类心理的共性,大学生读者从众不可避免,这就要求把握、选择引导的时机,适时引导;特别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大学生读者的注意、兴趣、动机,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分析读者,因材施教,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力争读者的认同,接受引导者的立场、观点,改变自身不良的从众心理。

4.4 营造大学生读者成长的氛围

学校、图书馆要有意识创造鼓励积极从众、改变消极从众的条件,如召开座谈会,举办不良行为展览,以明辨是非;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不良行为。净化校园,特别是高校教师最易成为大学生读者的从众对象,为师者不能信口开河,要时刻引导消极从众。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人楷模,树立、发挥正面的从众榜样;要正确认识从众行为,对消极从众分层次进行引导:对下意识的不良从众行为,要及时发现和有效制止,以实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对自然习惯的从众行为,要在尊重读者权益的基础上进行耐心的解释和说服教育;对于明知故犯的从众行为,如看到别的读者随意违反规则,明知不正确,不但不制止,反而有意跟行,甚至以此作为自己犯错的理由等,应坚决进行制止、并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对那些因为读者自身的心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态度引起的从众行为,应及时地反省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本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在改进服务的基础上消除不利影响,重建服务信誉,为读者营造一个和谐的阅读环境。对群体失控从众行为,应及时发现,解决在萌芽状态,以免事态进一步扩散。

人类的行为都是可以控制,也必须控制的。对于大学生读者消极从众行为的控制,只要我们对从众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各种从众心理所产生的外部行为的结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可以采取“泽善而从”、“调剂转化”的方法,消除各种对读者个体、对社会不利的从众心理,把大学生塑造成符合中国现实与未来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1]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 彭锋.美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 伍棠棣等.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4]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5] 解亚宁.青少年心理保健[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

[6] 西南地区十三所高校 《大学生心理与成才》编写组.大学生心理与成才[M].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消极美的图书馆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图书馆
让自己发光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去图书馆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