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现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

2010-04-11郭继棠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数字信息职能文化遗产

郭继棠

(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191)

早在1975年,国际图联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讨论会上,就一致认为现代图书馆具有四项社会职能:(1)保存人类文化遗产。(2)开展社会教育。(3)传递科学情报。(4)开发智力资源。200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共同出版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书,书中将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做了下列描述: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宗旨是透过提供各种形式的资源与服务来满足个人和团体在教育、资讯和个人发展,包括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它们向个人提供获得广泛多样的知识、思想和见解的途径,为民主社会的发展和维护担起重要的作用。国际图联关于现代图书馆社会职能的阐述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公共图书馆服务宗旨的论述指明了现代图书馆最应该担当的两大社会职能: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和传播知识、服务民众。

1 图书馆承担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

1.1 图书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承担重要责任的文化机构

人类文明产生的知识、文字以及他们的载体——图书、报刊、声像资料、数字信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科学文化和精神财富的记录。人类创造的这些科学文化和精神财富通过图书馆这样的文化机构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又一代一代地保存下去、传播开来,为人类的子孙后代所共享。

图书馆的保存职能——是图书馆服务于社会的核心职责之一,它绝非仅仅是历史文献保存部门一个部门的职责。对图书馆历史文献管理与服务而言,保存优先于文献开发的投资和合作。最近,国家文化部门积极主导的国家古籍保护项目就是要强化我国图书馆对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积淀的古典文献的保存和传承的重要职能,国家级珍贵古籍保护名录的颁布、若干国家级古籍保护中心的建设,都标志着我国图书馆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文明发展所承担的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文明的前行,又产生出大量的数字资源。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又成为图书馆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职能的又一新的课题。

1.2 图书馆同样具有保存当今数字信息资源的职能

随着数字信息资源的激增、数字化环境的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等各方面日益依赖数字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的资源提供服务。

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履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智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只依靠图书馆本身是不可能的,需要图书馆与IT业等各界和各专门机构通力协作,利用先进的软件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存储、描述、组织与检索。在这个过程中,一是防止数字信息被非法变更与破坏,另一个是维护数字信息的长期真实可读。目前,人类社会所拥有的是海量的数字信息资源,而且每时每刻还在产生新的数字信息资源。所以,保存最重要的就是首先保存那些容易丢失的、与未来有关联的、有重要价值的数字信息资源,保存重要的科学数据,特别是“原始数据”。因此,为了有效实施长期保存,需要数字对象生产者(如科学家)、提供者(如图书馆)、传播者(如出版商、网站)等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图书馆之间相互合作,需要国家、国际层面上的合作。这一切为图书馆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社会责任,增添了新的内容。

2 图书馆利用各种形式的资源来满足读者的需求

2.1 在传统借阅服务基础上,开发新的服务形式

重视并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各地图书馆在努力提供宽敞明亮、温罄舒适的阅览环境外,还提供了宽大的展示厅、报告厅,不同规格的学术会议室、个人及团体研究室,另外还有多功能演讲厅,小剧场,音乐欣赏室,电影、录像放映室,多媒体视听室,钢琴房等。公共图书馆要努力成为人民大众的起居室的理念的实施,使图书馆正在变得更加平易近人。图书馆举办的文化大讲坛,每周定期约请各方面的专家,就群众所关心的社会、文化、科学等热点问题进行讲演,吸引了众多的不同爱好的市民,在轻松欢快中提高了市民各方面的素质和修养,达到创造合谐社会的目的,促进了学习型的图书馆的建设。通过交流、互动,专家、研究员及著作者利用图书馆这个平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布、展示出来,同时也获得受众的反馈,从而利于各自研究的深入,图书馆火爆的讲座活动彰显了学术互动的积极意义。

2.2 建立遍布城乡发达的图书馆网络

建立遍布城乡的各种图书馆,为居民提供极大便利,是现代图书馆更好的完成图书馆社会服务责任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国民文化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市民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到行政区域的中心图书馆。只有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下到基层中,才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丰富馆藏的作用,切实履行好图书馆社会服务的职能。

天津图书馆致力于延伸服务的开展,截至2009年底,建立社区分馆56个,行业分馆84个,流动汽车服务点54个。社区分馆使市民不出社区就能借到自己喜爱的图书。使所有想读书的人,不分家庭贫富、身份贵贱和年龄大小,都可以不花分文坐拥书城。行业分馆的建立,为紧张工作在各行业第一线的干部职工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缓解了他们紧张的工作状态。

在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的建设为代表,遍布城乡发达的图书馆网络的建设如火如荼,成为新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2.3 利用网络信息服务手段服务民众

在当今计算机已普及民众的时代,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先进的网络信息服务手段,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履行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标志。图书馆的数字化、信息化是达到这一服务目的根本保证。21世纪科学技术更加高速发展,知识急速爆炸和更新,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手段更加多样,速度更加便捷。图书馆作为知识密集度高,信息储存量大,服务手段先进的信息服务机构,能否成为学习型社会成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首选,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数字信息资源的自由存取和网上服务,向市民普及提取数字信息资源的知识等,成为图书馆现代服务的重要标志。让更多的人“走进”网络虚拟图书馆,足不出户就得到最及时、最便捷、最专业的知识提供服务,这样才能发挥别的信息途径没有的,图书馆独有的服务优势,最大化地实现图书馆的服务社会责任。天津图书馆通过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率先开展的 “网上一码通服务”,为本馆的注册读者发放网上服务ID码,使读者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如中国知网的CNKI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等。天津图书馆建设的“家庭虚拟图书馆”,使读者在网上就可以查找馆藏书目、进行网上电子图书阅览、完成网上预约、续借等日常结束手续的办理。

图书馆只有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职责,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继续开拓向前,认真履行好文化保存和服务社会的固有职责,才能为人民大众所首肯,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壮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 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关键问题探讨[EB/OL].[2008-3-3].http://www.100paper.com/100paper/ wenhua/wenhuayanjiu/20080303/47583.html.

[2] 公共图书馆功能不可替代.西江都市报[EB/ OL].http://www.nlc.gov.cn/yjfw/2009/0629/ article_1026.htm.

[3] ARL图书馆的当代保存活动: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发布最新报告来源.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网站[EB/OL].[2009-6-5].http://kbs.cnki.net/ Forums/75585/ShowThread.aspx.

[4] 马涛.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的设想[EB/OL]. http://qkzz.net/article/1d9c2e1e-2be4-40f8-95a4-03c5c9201f0b.htm.

猜你喜欢

数字信息职能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北京尚水数字信息产品介绍
职能与功能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浅谈会计职能是否应该进行拓展
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职业权利缺失与回归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