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纪实
2010-04-11郑通涛
郑通涛
为增强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的政策决策能力,提升领导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由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主办,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承办的第二期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于2010年8月8日至8月18日在厦门大学举办。8月9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南方基地主任郑通涛教授主持本次研修班开幕式,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致开幕词。来自美国、英国、波兰、俄罗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等五大洲的66位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齐聚厦门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修,此次研修班旨在从中外合作的角度为来自全球各所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提供研习交流的契机,从宏观层面共同探讨孔子学院的建设规划,以期促进孔子学院的长足发展。从2004年至今,在中外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已建立了遍布于全世界的三百多所孔子学院,三百多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每个学院设立中外方院长各一名共同管理孔子学院。
结合孔子学院的发展特点,此次研修班主要采用专题报告与互动研讨、案例讨论与经验分享、文化体验与现场参观相结合的方式就孔子学院的长期建设进行宏观层次的探讨,其主题包括中外文化、中国外交、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政策、中国法律、中国教育、孔子学院市场开拓及经费筹措、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孔子学院宏观政策八大板块。
一 中外文化交流
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理念,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孔子学院的一大宗旨。因此,本次研修班的“中外文化交流”板块正契合了孔子学院的这一需要,有利于促进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汉语教学与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一)中国文化特点
全国政协常委葛剑雄教授做了关于中国疆域文化的精彩主题演讲。葛教授提出在理解中国文化概念时需注意几个要点,使外方院长们能够更加明晰中国文化的真正内涵,关于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以及处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关系这一问题,葛教授则认为异文化之间应该相互了解、相互欣赏,从而达到各取所需、共存共荣的和谐美好局面。学习与研究中国文化,对于审视中华民族历史,厘清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向从而使各地孔子学院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舒乙教授说,中国文化具有连绵不断、多民族共同缔造、以哲理为指导和审美天性的四大特点。将中国与世界其他几大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可发现中华文化是连绵不断、一脉相承的,其具有一贯性,连续性和传承性的特点;而通过对中华文明历史的追随和分析,可发现中华文化是由多民族所共同缔造的。舒乙教授还进一步就关于长城建造背后的哲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民间盛行的风水文化等外方院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阐释,外方院长的互动提问使研讨班兴趣与讨论达到了空前热烈的地步。有利于外方院长了解当代中国在民族价值标准、思维方式、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现代转换。
(二)中外文化差异
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如中西方哲学差异、世界各地的宗教习俗、礼仪、节日等,是孔子学院有效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以及成功进行汉语言国际推广的基础。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周明伟教授采用漫画的形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衣食住行到人际关系,向外方院长展示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观念和行为的差异。他指出语言既是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他特别指出汉语言推广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认为汉语教学的难度之所以大于其他语言的难度,关键在于汉语言背后所承载的已积累千年的中国历史,简言之,是历史赋予了汉语这门语言以深度和难度。同时,也正是由于厚重的中国文化与历史中所包涵的人文与理性,赋予了汉语最大的魅力。此外,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历史轮廓有利于各孔子学院更好地探讨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汉语教学,如何在汉语教学中保持文化的双向交流互动等汉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是外方院长对汉语教学与文化推广的作更为深刻的思考的问题之一。
(三)中外管理文化差异
中外文化差异体现在管理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管理理念、价值观、文化、思想等方面。著名战略管理专家莫少昆教授认为,中西方管理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并无矛盾。从中国人与西方人就餐时所用的圆桌和方桌的差异,以及中国画与西方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中均能发现东方与西方在管理上的不同。东方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协调人”,西方的管理思想则是“管理事”,若能将此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管理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莫少昆在对孔子的儒家思想与西方基督教思想比较后,提出以“五行说”为指导将东西方管理相结合的观点。在如何运用中西方管理文化差异进行孔子学院管理的问题上,莫少昆认为,应当集东西方管理思想之精华,先按照西方的三角形模型,从上至下分成高层、中层、基层三个层次,再根据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将中国的道家、儒家、法家等思想运用其中。他提出基层人士主要是执行任务,主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应当结合墨家、法家、兵家的思想,在管理上应重视弱势群体;中层人士最需要的是协调关系的能力,因而可利用中国儒家和兵家思想进行管理;高层人士则需具备战略头脑、要有开阔、开放的心胸,因此采用道家思想进行管理最适宜不过了。
二 当代中国发展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新经济浪潮中,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同世界各国的发展及国际大环境愈来愈密切地联为一体。了解与掌握当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孔子学院的发展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的新形势和新实际,丰富孔子学院发展内涵,更好地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升孔子学院的服务内涵,真正成为世界各国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
(一)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外交政策对当今国际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2009年来,日益强大的中国面临着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促成了外交政策的转变。国际关系专家、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教授认为,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国的历史背景、革命斗争、传统文化,国家的发展战略、安全战略,以及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坚持和平发展仍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外交主旨。他进一步以改革开放为界,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政策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外交政策深受冷战影响,在与大国的抗争之中求生存,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上,外交政策也得到重大调整,实行全方位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沿用至今,并不断充实和提高。郑启荣提出,当今中国外交已进入全面发展时期,除了政府之间的交流外,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也得到极大的重视,而孔子学院的建设不仅满足了世界各地区人民学习汉语的需要,同时也增强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因而是构成中国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中国对外开放及经济政策
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越来越小,小到被称作“世界村”,而这个世界村里却存在存在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也正是孔子学院存在的意义——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相互理解,为世界和平努力。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院长邓力平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在面对开放的世界时具有良好的心态,正着力开展和努力促进全球治理与合作共赢,而孔子学院就是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成果之一。
关于中国经济概况,邓力平介绍了建国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市场机制、对外开放及所处的各经济发展阶段等几个方面,向外方院长描述和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就当代中国经济基本要素这一问题,邓力平认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引起的经济问题,此外,今天的中国经济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应当正确认识中国经济的昨天,才能更好地明白和理解中国经济的今天,才能从容乐观、理性清晰地展望中国经济的明天。
(三)中外法律比较
中国法律在价值目标、法律文化及法律体系的基本类型等方面均与西方法律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厦门大学法学院院长徐崇利教授认为,中国属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融合的混合法系,中国法律的价值目标是既重视形式正义又重视实质正义,既重视实体正义也越来越重视程序正义。西方的法律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特色,而中国的法律文化是以集体主义,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为重心。在立法的过程中,西方国家注重公共选择,而中国法律考虑的是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四)中国教育体制与教育改革
长期从事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和比较教育研究的周满生教授在分析了中国教育的相关背景时提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中国的文化、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以及人口因素密不可分,从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两级管理体制、类型、招生制度和质量监控制度等教育体制方面的内容来看,中国高等教育仍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如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育产业化问题、质量保障问题等等,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这一教育改革也势必对孔子学院的发展与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 孔子学院办学模式
互动研讨、案例讨论与经验分享的培训方式是此次外方院长高级研修班的重要形式与一大特点,探讨与分享的内容主要为孔子学院的办学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包括孔子学院市场开拓与经费筹措、宏观政策、办学经验等几个方面。
(一)孔子学院市场开拓与经费筹措
就孔子学院如何进行市场开拓与经费筹措的问题,北京大学的赖伟民教授提出孔子学院应在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形成竞争优势,选择竞争战略,结合当地与自身特色,创办具有地区特色的个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孔子学院。
SWOT分析法广泛应用于战略研究与竞争分析中,孔子学院的发展应当被看作是一个企业的发展,需站在企业的目标上眺望。通过SWOT分析法,可清晰地分析孔子学院内部环境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和威胁,并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在SWOT矩阵中寻找合适的营销战略。他指出,成功的营销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消费者的诉求,并建议各位外方院长应对其所在的孔子学院学生进行调研,了解他们进入孔子学院学习的原因和需求,同时对其他未进入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这样才能使孔子学院的发展趋势能够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进行价值创新。
在探讨“怎样形成孔子学院竞争优势”这一问题时,赖伟民提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根基是核心能力”,孔子学院也是一样,“只有当能力是有价值的、稀缺的、无可替代的,且是难以模仿时才有持续的竞争力”。为了让外方院长能更深刻理解什么是核心竞争力,赖教授引用了海尔、联想、格兰仕等家电企业的案例,旨在说明核心竞争力并不一定建立在产品、技术或研发环节上,而是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可以打造出,其关键在于找到最强的环节,然后强化这一环节,进而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二)孔子学院办学经验交流
与会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在进行孔子学院办学经验交流环节,主要围绕本国孔子学院在中外方院长合作、院校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的经验展开了讨论。如日本孔子学院与会代表提到,院校的合作需注重“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天时是指有学习汉语的需求,地利是指不同的地理环境可互通有无,人和则是指双方人际上的协助。而在中外方院长的合作方面,各外方院长均表示希望中方院长能够长期任职,在任期问题、visa问题等方面则需得到来自汉办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一些代表提出,新的孔子学院开办时,除中方院长需进行培训当地文化知识的培训外,外方院长也需要一定的培训,以明确孔子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具体方法。
关于孔子学院的定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还是学术活动为主这一问题,许多外方院长提出,希望孔子学院能多增加一些学术性的活动,以加强同当地学者之间的交流。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从其学院的办学经验出发,提出该孔子学院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学术科研层次,如教育、文化的研讨会等,二是中层次的讲座、表演、展览,旨在制造人气,三是中小学层次的语言教学。关于孔子学院怎如何让吸引更多生源这一问题,多位院长分享了相关经验,如低收费,与本地机构、团体合作以扩大影响力,进行各种广告宣传活动等等。针对孔子学院教材开发的问题,一些院长提到,目前的教材主要是中英双语,有当地语言对照的教材相对缺乏,因此,各孔子学院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材开发,使教材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与会的外方院长提到,在孔子学院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如何改善当地人对孔子学院的印象、如何取得社会群体的支持、汉办和使馆之间关系的澄清问题、教师的资格认证和当地教师的质量发展问题、如何加快流动和长久持续发展问题、当地志愿者的招募问题、汉办储备教师对当地条件的适应问题及财政问题等等,这些将是孔子学院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进行发展和改革的着力点。
(三)孔子学院宏观政策
在有关孔子学院中长期发展宏观政策的讨论中,国家汉办主任王永利提到,由于海外发展孔子学院的需求大,国内国外发展形势变化快,孔子学院的发展迫切需要一个中长期战略规划做指导。在孔子学院发展的宏观政策上,与会院长分享与探讨了各地孔子学院的成功经验,如孔子学院的财务、管理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点内容,其在财务上不应仅仅依赖汉办所提供的资金进行维持;孔子学院的发展应着重考虑教师质量、文化推广活动的质量和区域平衡中的数量与质量;开发适合当地发展的活动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成立“中国故事队”,用英语给广大学生和民众讲中国故事,可激发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孔子学院在教材配套开发,课程设计上不与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竞争,孔子学院课程应注重与当地具体情况的紧密结合,等等。
四 启示
参与本次研修班的外方院长普遍认为,中国国家汉办定期举行的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研修班,促进了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法律制度以及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外交政策的了解,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实施对孔子学院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来自五大洲各大学孔子学院院长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引发了其对于孔子学院办学中所出现问题的深层思考。各外方院长就未来孔子学院的发展趋势及应着手解决的问题达成了如下共识。
(一)加强中外双方的合作与沟通
沟通问题是孔子学院所实行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中所存在的最重要问题,主要涉及中方和外方院长的沟通、学院与汉办的沟通、语言上的沟通障碍等。其中,加强中外双方院长的合作首先应当明确各自分工,明晰各自职责与定位。在财政问题上,应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对开支补偿、财政决策、双方的利益等问题进行详细说明。在处理中外方院长关系时,双方应保持一种平等的、不分主副的关系,应持相互尊重的态度,处理事情时注重互相商量与交换意见,在不同场合恰当处理双方的关系。
中国国家汉办为各孔子学院在书籍、录音带、光盘等教学资料、汉语教师和资金提供等方面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和帮助,为各孔子学院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使国家汉办能更好地为孔子学院服务,各地孔子学院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与特点及时与汉办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其能及时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馈,从而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政策调整,为各地孔子学院更加快速和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与保障,使项目政策的制定真正实现互利互信互赢。为了便于对沟通协商各国孔子学院的具体需求,汉办可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立孔子学院的国家常驻代表或办事处,专门负责沟通与交流、反馈事项,以制定更为周全细致,便于落实和管理的项目与政策。
(二)加强孔子学院的横向联系
目前,世界各地已有300多所孔子学院,这些孔子学院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应多加强横向联系,以便互通有无,优势互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更科学地对孔子学院的分布进行规划,如在某一国家应该设立多少所孔子学院,才能使其相互之间的距离不近也不远,既迎合了当地对孔子学院数量的需求,又有利于这些孔子学院之间的横向联系,这些都应在孔子学院规划之时纳入考虑。对于孔子学院数量较多,发展已较成熟的国家,可设立相应的机构或部门,既有利于对该区域孔子学院进行组织和管理,也能更好地实现本国和本地孔子学院之间的横向联系与交流。
(三)增强孔子学院竞争力,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对孔子学院而言,要打造核心竞争力,首先应充分利用中国的影响力,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语言魅力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等,以促进孔子学院的发展。孔子学院的发展还应注重增强横向的合作,如相邻区域的协作宣传活动,区域交流分享和同语种地域孔子学院的交流与分享等,这不仅有利于吸收彼此的优秀经营经验,还有利于节约资源和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实现价值创新的目标。实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孔子学院中长期发展战略的最佳选择,各孔子学院应当结合自身的招生、师资、成本等实际问题,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以及在此一般性竞争战略基础上形成的重叠或组合战略。鉴于孔子学院全球分布的特点,可持续发展要划分范围,不能有重叠和交叉,各地区孔子学院应结合当地特色,创办有地区特色的个性化孔子学院。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广教育服务
孔子学院属于非盈利性质的教育服务机构,它与一般的商业产品不同,不能仅用金钱来衡量,但实行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又对其运作模式提出了商业化要求,孔子学院的运作,需采用一定的市场营销策略和推广模式,孔子学院应当设法去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使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去提供教师,设施等好的教育服务。例如,当将孔子学院定位在面对职业化成人化的教育时,应通过信件、电话等交流方式,重点向企业职工和大学生们宣传汉语的重要性,可考虑多个地方设立授课点,革新授课形式,同时,还应当随时关注当地人对孔子学院的认知,组织一些文化节,举行与语言和文化相关内容的比赛等活动,以提高孔子学院知名度,获得当地社区和民众的支持。
8月13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汉语国际推广南方基地办公室主任郑通涛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王永利教授、厦门大学常务副校长潘世墨出席闭幕式并致辞,四位与会院长代表分别就本次研讨的个人体会与小组讨论成果发言,对一周以来的研修内容和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展望。本次高级研修班是一次高规格、高层次的培训,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著名专家和世界五大洲孔子学院的66位外方院长,同时也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通过本次研修班,进一步促进了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对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国情的了解,同时也使得各外方院长在中外双方院长合作问题、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孔子学院运营模式的诸多具体问题上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为孔子学院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