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入馆教育浅探
2010-04-11阳海燕李建平
阳海燕 李建平
(1,2. 长沙学院图书馆,湖南 长沙 410003)
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教学方式手段十分单一,缺乏直观性、生动性,效果不理想。实际上,教育的本质是传播。我们可以借鉴传播学研究成果,特别是人际传播规律,既改革新生入馆教育的传统方式,也积极赋予其现代形式。人际传播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和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行为和过程。从传播是否依赖有形物质媒介来分,人际传播可分为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和借助某种有形的物质媒介所进行的间接人际传播。[1]为改革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弊端,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借鉴传播学研究成果,既可利用直接的人际传播特点改革新生入馆教育传统方式,也可利用间接的人际传播特点实现新生入馆教育网络化。
一、利用直接的人际传播特点改革新生入馆教育传统方式
新生入馆教育的传统方式一般是开设讲座、实地参观、设置咨询台等,这些都属于面对面的直接人际传播。“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换句话说,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1]我们应当把人际传播的这些规律、特点充分融入新生入馆教育的传统方式之中,加以改革、创新,以期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目标。
(一)开设讲座。既要进行一次总体介绍图书馆的入门讲座,有条件的话也应在新生入馆教育结束后提供一系列后续讲座,维持与新生的良好互动关系。传播的方法与内容相结合,要符合人际传播的一般规律,说话得体、简约、明确、通俗、生动。同时,人际传播是受情境制约的,授课者要切合传播情境的需要,因时、因地制宜,授课形式、方法要丰富、生动,传播内容要符合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即能够满足新生的特定需求。那如何了解新生的特定需求呢?在讲座开设之前,一要采用问卷的形式深入班级了解、掌握不同学科、专业新生的需求,二要在每次讲座时用口头或问卷的形式向参加讲座的新生了解。此外,互动、反馈是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必要环节,因此在讲座结束时要进行一定的师生互动,通过新生的反馈,完善教育传播过程,改进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
(二)实地参观。从人际传播的角度来说,讲座的传播主体地位并不是对等的,授课者更多的是说,新生更多的是听;而在实地参观中,这种反差地位可以得到有效扭转,形成新生为主、授课者为辅的传播情境。因此,为了使新生对馆藏、借阅方法及规章制度加深印象,图书馆应安排新生实地参观,馆员辅助讲解。在每个书库,馆员除介绍该库的藏书特点、借阅规则、规章制度,重点强调代书板、借阅卡的作用及使用外,还应安排新生现场实际操作、亲自动手,用自己的借书证将馆员介绍的整个借阅过程及代书板的使用演示给在场者看。同时,由新生自己评价演示过程的正确与否,并针对错误部分进行正确演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馆员应为新生创建一个有利于人际传播的情境,如频繁的目光交流、较长时间的对视、微笑或其他积极的面部表情、愉快的语气等,在这种宽松而热烈的氛围中,新生往往会进一步加强这种正面反馈,从而使传播氛围进入越来越好的良性循环。
(三)新生咨询台。图书馆大厅进门显眼的位置一般都设有咨询台,为读者解答一般性问题并引导读者接受进一步的咨询服务。新生入校伊始,这个常设咨询台有必要特设为新生咨询台,因为新生初次进入图书馆,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对馆藏分类、部门位置、挂失补证、借还书、赔偿制度、数据库使用等一般情况都十分生疏,对工作人员心存戒心,担心自己提的问题太简单受轻视而不敢入书库或阅览室,不善与人沟通,不会主动寻求馆方帮助,产生一种“图书馆焦虑症”。咨询台是一个特定的人际传播场所,咨询馆员应学会察言观色,主动询问,热情服务,及时祛除新生的这种焦虑症,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比如一句“请问需要帮助吗?”即可解除新生的不安情绪,开始一段顺利的传播过程。当然,如前所述,在传播过程中,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两人间距、沟通环境等都是影响面对面交流效果的必要因素,咨询馆员必须高度重视,接待要主动热情,解答要耐心细致,帮助要准确到位,尤其对提意见、建议或投诉的新生,要仔细倾听、做好记录。而且,传播的结束与其发起、过程同样重要,如果咨询馆员不恰当地结束传播,会使新生产生负面理解或被“抛弃”感,进而影响传播效果及其对图书馆的整体印象。总而言之,良好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人际传播能力,是咨询馆员的必备资质之一。
(四)巡库教育。“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1]通过开设“一对多”的新生讲座、实地参观后,新生对图书馆的藏书布局、规章制度及借阅流程会有所认知,但新生入馆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为了改变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改变态度和行为。为了突出“一对一”的人际传播效果,除了开设新生咨询台之外,图书馆还可以要求各书库及阅览室的馆员加强巡库,着重在“说服与沟通感情”方面下功夫:一是对不使用代书板的新生,讲明使用代书板对图书管理的意义,获得他们的理解,并要求及提醒他们使用代书板;二是对代书板使用错误的新生,给予正确的演示;三是对归书上架错误的新生,耐心讲解图书索书号的意义,让其明白藏书规律,自觉遵守借阅规则。
(五)“意见领袖”。实际上,在“说服与沟通感情”方面,上述教育方式中的馆员与新生是师生关系,近似于上下级关系,这种非平等关系往往产生不利影响。有鉴于此,为与新生之间建立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图书馆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是被影响者生活中所熟悉的人,如亲友、邻居、同事、同学等,正因为他们是后者所了解和信赖的人,他们的意见和观点也就更有说服力。他们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交际能力较强,与受其影响者同处一个团体并有共同爱好,通晓特定问题并乐于接受和传播相关信息。所以,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方式之一是图书馆成立读者协会,每年招收一部分对图书馆工作感兴趣的新生入会,创造多种条件让他们协助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方式之二是同时每年吸收一批品学兼优、热爱图书、具有奉献精神的新生勤工助学,帮助馆员进行巡库、理架等日常工作,架起馆员与新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在新生群体中扩大图书馆的影响。
二、利用间接的人际传播特点实现新生入馆教育网络化
当前,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化通信技术、数字化存储技术等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实践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无疑也给新生入馆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是大众传播中速度最快的。但是,它的人际传播特征也最为明显。甚至可以说,网络是经过人际传播格式化的大众传播,它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2]当然,这种借助网络进行的人际传播属于间接人际传播,它不同于直接人际传播的关键是非语言传播的缺失,但网络发展到现在,其操作界面可感知,可直接、快速地互动,可模拟交流场景,可灵活运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符号,可以一个较明晰的符号形象表现自我,传达情感体验,越来越趋向传统的原生态的人际传播。而且,相比于直接人际传播,网络人际传播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交流的高速性、及时性、丰富性和开放性,跨越了时空限制,所以,“从哲学意义上说,以短信、即时通讯工具、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媒介的异地即时传播,实质上是面对面传播的否定之否定形式,既实现了面对面传播的回归,又对其有很大的超越。”[3]
(一)网络即时通讯(IM)。网络即时通讯简称IM(Instant Messaging),常用软件有腾讯QQ、MSN、雅虎通、Gtalk和Skype等,它们界面设计友好,可以自定义新颖的面板、有趣的动态表情、灵活的快捷键设置和栩栩如生的聊天场景,功能越来越完善与强大。其中,互动交流是IM工具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文字聊天、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功能等,其传送的声音、图像清晰度接近于电话和视频电话,并可多人同时相互交谈,如同电视电话会议,在虚拟空间几乎全面实现了直接人际传播的功能。其它文件传输、共享功能、远程协助、屏幕截图、远程演示文档等更是直接人际传播所望尘莫及的。现在的大学新生大都有自己的即时通讯工具,图书馆完全可以利用它随时进行新生入馆教育。具体方法是在图书馆网站页面中嵌入QQ、MSN等IM工具或利用Web方式的IM服务网站,在线对新生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利用IM群发功能将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发送到新生的“桌面”或通过IM自建公共聊天室,经常召开新生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网上知识讲座和专题报告,讲授数字资源使用方法、数据库检索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使新生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入馆教育。
(二)新生博客(Blog)。“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博客开展新生教育,指导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进行信息检索。”[4]具体说来,这种新生博客的传播内容如下:一是介绍使用图书馆,如图书馆概况、工作流程、电子资源、图书馆规章制度等;二是新生导读,如馆藏精选书目、专题图书阅读方法、名家书评、用户书评等;三是新生参与互动,设立“新书推荐”等栏目,实行博文与留言的相互交流,共享读书心得体会,同时还可就新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启发、帮助,从而引导新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博客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图书馆既可利用发帖的形式直接向新生讲解图书馆的使用方法,也可把新生入馆教育课件制成音频或视频文件放在博客中,尽可能地仿拟人际传播的视、听觉感受。
(三)维基(Wiki)平台。简单地说,维基(wiki)就是构建一个知识库,使得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能通过Wiki系统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从而为一个社群提供交流讨论的网络空间,提供知识共享的平台。Wiki的出现将从多方面对图书馆界产生深远影响,若单从人际传播的角度而言,它可以改变图书馆缺乏读者参与反馈的单向服务方式,即馆员、读者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直接通过Wiki平台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在新生入馆教育时期,图书馆可利用Wiki构建图书馆与新生双向交流平台。方式一是图书馆主页上设一专门Wiki板块作为馆员与新生的交流场所,发布新生入馆须知之类的知识及图书馆最新信息,新生则可反馈在图书馆利用中所遇问题或对图书馆服务发表意见,籍此平台加强双方人际沟通,使新生入馆教育更全面、更富现代感。方式二是把Wiki作为一个内容管理系统用于图书馆网站建设,并针对新生设置网站内容,如提供图书馆信息、图书馆指南、图书查找借阅等一般图书馆服务内容,同时新生也可参与网站维护,通过匿名对话畅所欲言,反映他们的意见、建议及需求等,从而增强新生入馆教育的长效性。
(四)手机图书馆系统。手机图书馆是网络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是指利用手机平台,随时、随地、随身、方便快捷地为手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服务系统,功能包括图书信息查询、图书预约、续借、荐书服务、参考咨询、个性化定制服务等。对于新生而言,可以在手机图书馆系统中建立一个图书馆与新生实时互动平台,在一段特定时期进行对口联系,使新生与馆员能通过短信、语音交流,提供实时咨询服务。新生在使用图书馆及其资源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通过手机图书馆发送咨询请求。如果该问题包含在图书馆事先建立的常见参考咨询问题数据库中,管理系统将自动把答案回复给咨询者,不需人员值守。如属于新生的“个别”问题,系统则把该问题保存在参考咨询系统中由咨询馆员处理,再向咨询者回复,这是对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和网络咨询服务方式的有效补充。同时,新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图书馆网络登录,与咨询馆员进行在线实时交流和咨询。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 余志鸿. 中国传播思想史(中代卷上)[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 姚劲松. 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以即时通讯工具QQ为例[J]. 当代传播,2006(6).
[4] 曹玉平. 基于博客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究[J]. 图书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