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0-09-26曾赛红

关键词:金融管理实务技能

曾赛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100)

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加强过程控制。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质量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建设探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原则、模块以及实践教学等问题,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监控提供参考。

一、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高职院校无论哪个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面向银行、保险、证券、信用合作行业,其行业特点要求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有较强的针对性。因此,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金融发展对高职人才的要求,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构建能发挥高职院校自身优势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特色专业人才。

(一)技能原则

这是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就是确定开设什么课程。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流行的看法是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获取必要的知识、技术,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形成。这类看法粗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细究之下,却会发现其过于粗疏,失之精确。所谓培养目标是一个整体的标准,它舍弃了标准构成的具体细节,这意味着,单就整体而言,条条道路通罗马,不同的相关的方式、方法都可能达到,只不过是快、慢不同,效率高低各异。但就高职院校而言,受到学历、办学条件等因素影响,在培养目标的实现上,追求的应是时间、效率与效果的最优化,高职院校不可以也不可能在培养目标的实现途径上走曲线或弯路。因此,在坚持达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课程的设置还需要进一步找到一个明确的依据,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起最便捷的直线联系,使课程能直接、有效地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基础。课程是特定知识的集成。一般而言,开设什么课程,决定了学校要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能教给学生什么。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课程除能教给学生特定知识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层意义。知识是能力形成的条件,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标,在课程的设置上就必须更加科学,必须选择与所要培养的技能相应的课程,要按技能形成的要求设置课程,把技能、知识、课程统一起来,构成“课程→知识+技能” 的关系。这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技能原则。

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设置课程时,应对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量化,具体找出特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点,再进一步考虑形成这些技能的知识是什么,提供这些知识的课程是什么,这样才能最终确定应该设置什么课程。这是在科目课程设置上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要遵循的。另一方面,在各门课程讲授内容的确定上,同样也应遵循技能原则。一门课程所包含的知识是前人在这一特定学科领域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既有基础的知识,也有深层次的知识。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目的而言,一门课程的全部知识有不同的学习要求,有的可能要全部掌握,有的则可能只要掌握一部分。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群通用技能为目的,在课程内容上也就有一个选择的问题,要根据技能形成的需要来确定课程的学习内容,对于那些与技能形成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应当不讲或少讲,从而保证各门课程的内容都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培养目标。

(二)过程原则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金融行业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的形成作为培养目标,这意味着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大力推进实践教学,在培养方案中要对实践教学活动作出相应安排。从目前情况看,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学生形成特定技能,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的认识,早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但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上却有许多有待探索的课题,如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是带普遍性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训、实习)是一种专业性活动,学生根据一定的安排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课中的有关知识,完成某种专业项目任务。但在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活动并没有这样纯专业。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有着不同于理工类专业的特殊点。大多数理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对象都是物化的材料,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基本是人—物关系。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不管其专业方向如何不同,但都有其共同处,即都具有服务的属性,专业内的工作都承担着向他人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在这一点上,各专业技能都可以视为服务技能,只不过随金融系统内行业工作不同而具体要求不同。而作为形成技能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就是在从事某种模拟或实际的服务活动。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实践的对象不仅仅固定在物化的材料如账表、单证、票据、钞票上,还会涉及到人,即金融服务者与接受服务者。要完成这种实践教学活动,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和其他相关能力,如与人沟通、协作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是集职业专门技能与职业关键能力于一体的活动过程,两种能力相互支撑、共同作用,保证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完成。

基于上述认识,对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就应重新审视,重新定位。在当前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中占主导地位的认识,是把实践教学活动看成一种单纯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看重的是实践的结果,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即学生的实践结果或作业。这种认识割裂了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教学实践活动,不能充分、全面地发挥教学实践在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这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

如前所述,单从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教学实践本身而言,它是集职业专门技能与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于一体的活动过程,而从金融行业的工作实践看,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否把工作搞好,同样既要有较强的职业专门技能,也要有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这两种能力的特定关系。二者相比,职业专门技能在人的能力构成上处于显性能力层面,在具体的工作中往往会较直观地表现出来,而职业核心能力在能力构成上则处于隐性能力层面,它没有具体的表现形态,但却制约着职业专门技能的形成和发挥,是影响工作效果的基本因素,它的强弱高低往往依附在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上。这意味着,要能较好地完成金融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的培养,在重视专门职业技能形成的同时,也应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形成,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本身就包含了这两种能力因素,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完成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因此,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教学实践的管理上应建立新的管理理念:要将教学实践活动作为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通用知识和技能(专门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的统一载体看待,强调过程管理,在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作职业专门技能的指导,也要重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如思维方法、工作方法、信息收集处理方法的指导,全面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作用。

(三)必需原则

这是理论课程设置的原则。作为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是其身份的名片,而某一金融职业岗位群的通用技能则是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的特征,但这并不意味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忽视或放弃理论教学。

在技能的培养上,高职院校院校的教育和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教育是一致的,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和师傅带出来的徒弟都以某种技能作为自身从业的条件。有些时候,徒弟的技能甚至还会强于高职学生。尽管如此,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取代师徒式教育而成为了当今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形式。人们不惜花费较师徒教育大得多的财力和时间来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表面来看是迫于就业时学历文凭要求的压力,但深入分析,则可看到,就业对学历的限制也反映出了高职学生与徒弟在人才所属层次上的不同,社会在要求从业人员具有某种技能的同时还在要求别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是高职教育能够提供而师徒教育不能提供的,那就是高职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学到的有关理论。抛弃了理论,高职学生与师傅带出来的徒弟将不会有什么区别,甚至在技能上可能还不如徒弟。如果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只能象师傅带的徒弟一样,只能停留在技能的层面上,那就意味着高职教育的失败,高职院校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技能作为一种形而下的技术能力,只限于某项任务完成所需的主观条件,带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选择性,只适应此而不适应彼,因而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也正因为这样,只具备某种技能的人在工作中也会有较大的局限,面对新的工作任务常常会缺少发展的潜力。而理论作为对事物一般规律的概括,反映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普遍特点、原因,它脱离了事物个体的局限,可以指导对同类事物的认识,是一种形而上的认识结果,因而具有较高的普遍性、指导性。从技能的形成来说,技能作为完成某项任务的客观条件,它不可能是实践经验的简单复制,它的形成是一种内化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需要在实践中对理论进行感悟。受理论普遍性品格的作用,技能的高低往往与技能形成过程中内化的理论多少成正比,理论感悟的成份越多,技能水平就越高。

综上所述,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既然以金融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目标,而技能的形成又需要理论的参与,那么结论是明显的: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忽视理论教学。在教学中,理论的讲授和学习是必需的。任何排斥理论教学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不利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坚持理论教学的必需性时,还需要坚持理论教学的适度性。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以学生的技能形成作培养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这一目的展开,理论的教学也不能例外,要以有利于技能的形成为准则。这样开设什么理论课,课程中理论讲多少,都有一个度的把握。这个度只能是技能的形成要求。具体地说,要根据金融职业岗位群通用技能的形成需要来设置理论性课程,与技能形成无关的一律不开,作用不直接的视情整合。在各门课程的具体内容上也同样要根据技能的形成需要进行取舍处理,只保留与技能形成直接相关的,删除无关的,多讲直接相关的,少讲间接的。一句话,技能形成的需要是理论知识取舍的最高准则。在这个问题上,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都不能成为取舍的依据。

(四)模块化原则

这是课程结构设计的原则。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以按照职业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模块,也可以按照职业能力的构成设计模块,还可以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设计模块,同一模块的课程安排在一起,一个学期完成一个或两个模块的教学。做到课程进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实际一致。但无论采用哪种模块形式,都必须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模块设计

按模块构建课程体系。模块课程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十分有利于高职院校根据行业和职业岗位群需要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有利于高职教育与任职资格密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课程结构模式为活模块组成的梯形结构模式或金字塔形结构模式。前者特点是基础宽厚、专业宽泛,后者特点是基础宽厚、专业淡化。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课程设置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对应目标可采取阶梯形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可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岗位特定能力课程模块、拓展能力课程模块四个部分构建。

(一)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培养基本的人文素质,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包括“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普通话训练、大学语文、就业指导,以及信息收集与处理技巧、摄影摄像技巧、公共艺术、驾驶技术、演讲与口才等课程。

(二)行业通用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金融行业通用经济金融管理与服务能力。包括企业生产与经营、货币金融基础、会计基础与实务、经济法规、金融礼仪训练、财经应用写作训练、经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理论与实务、保险理论与实务、合作金融理论与实务等课程。

(三)职业特定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培养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等职业岗位(群)特定能力。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要求,选择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合作金融行业的一线岗位即客户经理、综合柜员、理财员等专业方向课。包括客户服务与管理、金融产品营销技巧、财务分析;收银与点钞技巧、金融专用软件使用训练、电脑传票输入训练;税收筹划技巧、沟通技巧、理财实务操作等课程。

(四)能力拓展课程模块:提升素质、拓展能力,支持后续发展。包括网络金融实务、电算会计、金融风险管理、金融从业人员(银行或证券或保险或会计或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证训练。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与能力模块如下图所示:

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课程与能力模块图

三、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有别于艺术类和理工科专业,其实践教学应做到“四为主”。

(一)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一方面,出于安全的考虑,一般情况下,基层金融机构营业间根本就不允许外人进入;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不是劳动力密集企业,特别是一线岗位,一岗一人,职责明确,外人难以插手。由于上述两个特点,金融行业不允许也不可能接收大量学生“顶岗实习”,这使得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具有一个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点:实践教学在空间上要以校内实训为主。

(二)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为主。金融行业一线岗位承担向客户提供各种金融产品服务的任务,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能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象点钞、计算机录入等单纯技能,一类是象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操作技能与业务处理能力相比,后者的形成较前者难度更大,也更重要。因此,在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需要对后者给予更多的考虑,坚持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以业务处理能力的训练为主。

(三)种类上以“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人的能力形成是从单项能力的形成开始,逐步累积而最终达到综合能力的形成的。这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在实践教学上要遵循这一规律,应坚持单元、课程、专业三种训练类型为主,即根据课程体系本身“单元——科目课程——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在这些不同的结构单元上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单元实训、课程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对应培养和形成“单项能力、工位综合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三种实训前后连贯、层次分明、步步深化、逐步提高。

(四)在实训方式上要以情境教学为主。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设置,目的在为学生能在校期间即形成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以能迅速融入日后的工作并做出业绩。要做到这点,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则在要让学生能及早的熟悉职业工作,了解职业工作的规则、程序、规格要求等。在学生不能利用在校期间进入金融机构顶岗实习的情况下,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则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尽可能地模拟职业工作任务,按照真实的职场工作程序、操作制度、质量要求进行组织实施,坚持实践教学在实训方式上以情境教学为主。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3] 教育部.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4]1号.

[4] 曾赛红. 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6).

[5] 刘亚轩. 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实务技能
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应用刍议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