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及其建构
2010-04-10李奎
李奎
(南昌航空大学公共管理系,江西南昌330063)
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及其建构
李奎
(南昌航空大学公共管理系,江西南昌330063)
政治价值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和终极意义。政治价值的本质是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综合表达。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内涵“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科学地对待中西两个传统;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原则与方法。
政治价值;利益本质;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
自从胡锦涛同志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以来,人们对政治价值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政治价值及其基本问题的探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究竟什么是政治价值?政治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以及怎样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本文探讨如下:
一、政治价值及其利益本质
有学者说政治价值是一种主客体价值关系,是政治客体对政治主体需要的满足(刘德厚、王玉粱、丁志刚);有学者把政治价值看作是一种政治世界观、一种政治价值观,或者归结为政治信仰(孙向军、朱昌宁);有人认为政治价值是规约个人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准则、是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王思睿、潘维);还有人把政治价值归为政治意识形态(燕继荣、肖唐镖)等。学者们对政治价值的争论,使我们可以看到,政治价值本身的复杂性和界定政治价值的困难性。
我们比较赞同下述观点:俞可平认为,“政治哲学是一种规范理论。它主要提供的不是关于现实政治的知识,而是关于现存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以及未来政治生活的导向性知识,即关注政治价值,为社会政治生活建立规范和评估标准。换言之,它主要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1](p1)桑玉成认为,“政治价值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终极意义的确定,或者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及其向往”。[2]王玄武认为:“政治价值是人们追求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行为准则,或者说是衡量和评价政治生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标准。”[3](p147)
综合学者们的观点,本文可以尝试给政治价值一个简明的定义:
所谓政治价值,简单地说,就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和终极意义。从实然角度讲,它是对人类现存政治生活(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一般准则、价值理念、原则、秩序等的设计和思考,说明人类现存政治生活实际体现了什么意义的问题;从应然角度讲,它是对人类未来政治生活的构想和向往,是关于未来政治生活的导向性知识,是人们对政治生活终极意义的追问和确定,它为人类政治生活建立科学的规范和评价标准,对人类政治生活进行道德、伦理的评价和判断,从而回答人类的政治生活应当怎样的问题。
以上关于政治价值的界定,看似简单,但却全面地反映了政治价值的内涵。
第一,明确指出了政治价值是人类政治生活的一般准则和终极意义,这样就将一般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学说等与政治价值区分,人类政治价值关注的是更高层次、普适性的价值理念,是一般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政治学说的抽象和概括。
第二,清楚地将政治价值分为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从而避免了仅仅将政治价值视为现存政治生活的准则的片面性。
第三,全面地概括了政治价值是人类整个政治生活的价值,涵盖政治意识、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的价值,避免了单纯地将政治制度价值或者政治行为价值视为政治价值整体的偏向。
第四,具体地指出了政治价值是人类对政治生活的美好构想、期盼和终极追求,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揭示了人类政治生活逐步发展完善的总体趋势,避免了绝对化地看待政治价值的错误。
第五,科学地为人类政治生活建立规范和评价标准,对人类政治生活进行道德、伦理的评价和判断,从而回答了人类的政治生活应当怎样的问题。
总之,政治价值既是高层次、抽象性、概括性的价值目标,又是不断完善的、发展进化的价值理念;既是实然的,又是应然的;既是整体的,又是部分的;既是科学规范,又是评价标准;人类在政治领域的一切努力都不过是为了促进政治价值理念的优化和政治价值目标的实现,只有能够真正促进人类政治生活进化、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政治价值,才能称得上是普适价值。
对于政治价值的本质,学者们从不同视角予以了探讨,有人认为,政治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关系范畴(王玉粱);是一种精神范畴(李德顺);是历史范畴(刘泽华)等。这些都谈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
我们只有采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法,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才能从更深层次回答问题。
从利益角度分析政治价值的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经济分析方法、阶级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就其本质内容而言,经济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本质上都是利益分析方法,因为“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4](p537)分析政治价值的本质,“必须到生产关系中间去探求社会现象的根源,必须把这些现象归结为一定阶级的利益”,[5](p464)所以列宁说,“这个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6](p306)自人类有史以来,“每个事件都证明,每次行动怎样从直接的物质动因产生,而不是从伴随着物质动因的辞句产生”。[4](p118)
我们认为,政治价值的本质是利益的集中体现,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的综合表达。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价值是阶级利益的集中表现,一定阶级的政治价值,总是反映本阶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统治阶级的政治价值,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反映统治者的政治思想意图和经济利益要求,并体现在社会各种制度当中,通过统治者的宣传灌输,为人们所接受并进而形成人们的情感、意识和观念的综合,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从本质上说,也是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被统治阶级和社会大众的政治价值,尽管有他们对理想政治生活的构想和期待、对现实政治生活的评价和判断,但从根本上说,也反映了其经济利益和政治诉求。
政治价值作为观念上层建筑,要和社会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当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时,政治价值的内容也要发生变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这种互动关系,也决定了政治价值内容的变化。但归根结底,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价值要反映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同人们的社会经济基础、利益、立场和主张相适应的思想体系”。[7](p274)正如列宁所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8](p71)
政治价值是利益的集中体现,利益是政治价值的集中诉求。主体政治活动的目的是利益,所谓利益“即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由人的活动实现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客观对象”。[9](p21)在各种利益中,经济利益是基础,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利益的性质、规模和发展程度。一定政治主体在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形成新的政治结构和政治关系之后,调整经济关系、控制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过程、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的实现,就成为政治主体的最高政治价值。政治的实质是利益的协调和重组,政治价值则是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的集中体现。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政治活动的价值源泉在于主体对利益的追逐、攫取和实现,一切政治活动过程、特别是政治斗争都是以利益的实现为目的。恩格斯指出:“政治辞句和法律辞句正像政治行动及其结果一样,倒是从物质动因产生的。”[4](p118)作为观念形态的政治价值,来自于人们的经济利益,反映着人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利益是政治价值的本源,离开了这一本源,政治价值无从解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10](p103)
邓小平也曾经说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11](p163)他还说:“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11](p194)“所谓政治,就是四个现代化。”[11](p194)邓小平的这些科学论断,也向我们深刻揭示了政治价值是利益的集中体现的本质属性。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
在政治价值中,哪些政治价值要素是基本的、首要的,或者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学者们又存在分歧。许耀桐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12]他说,“民主是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13]商红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政治价值是“权利、平等、民主、法治、道德”。其中,“权利”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中的首要价值,是和谐社会的第一原理。[14]戴木才、田海舰认为,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15]辛向阳说,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不是“平等、自由、人权”,而是“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16]丁言提出,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关键在于落实“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他说,“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是衡量和谐社会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17]李萍说,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包涵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政治价值。[18](p14)王一多、孟昭勤认为,“公平”是人类政治生活的首要价值。[19](p199)
从上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哪些政治价值要素构成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价值理念,有:公平、正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权利、责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等等。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构成要素的分歧,反映了政治价值的复杂性和人的认识的多样性,更说明了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必要性和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重要性。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以此为标准来考察梳理人类政治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应该是“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我们可以从中央领导层和国内专家学者的观点来印证本文观点。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要素时,把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这是胡锦涛在论述和谐社会时,首次把民主法治与公平正义放在首位。
2007年3月,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答记者问中更是明确地把维护公平正义视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大任务之一。温家宝说,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我们要实现两大任务,推进两大改革。两大任务就是: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两大改革: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21]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2](p29)这是执政党在全国党代会政治报告中正式肯定并倡导“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学者俞可平在《北京日报》发表文章说,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社会利益开始急剧分化,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如果不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努力推进公平正义,使利益分配更多地向困难群体和贫困地区倾斜,就会背离共同富裕的长远目标,而实现公平正义必须推行民主法治。[23]
三、怎样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构好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才能巩固好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既要靠坚强的政治领导,靠雄厚的经济基础,靠完备的制度和法治,也要靠社会成员思想上的统一和社会和谐,满足这些条件,离不开强有力的核心政治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的政治价值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政治价值建构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政治价值建构的新特点,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正确方向,从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作用中掌握工作全局,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建构政治价值,使政治价值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怎样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我们从四个角度回答: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之本;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方向性原则;科学地对待中西两个传统是建构当下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务实之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主体性。
(一)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之本。
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应有品质。恩格斯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4](p681)列宁说过:“从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是一种必须普遍遵守的历史哲学公式,是一种超出了对某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说明的东西。”[25](p58)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1](p14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超越前人,超越本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赋予马克思主义生命力,同样赋予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时代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构和创新社会主义政治价值,既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历史课题,也是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只有用时代眼光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回应时代变革和现实发展提出的新挑战,理论创新也必然会具有时代性的新特点。按照时代提出的要求和主题进行创新,真正使理论创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根本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是凝聚人心、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基础性工作。时代在变化,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富有时代性,产生实际效果。要使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具有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必须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理论与社会不同群体的特点和要求的多样性统一起来;把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的宣传教育的理论性,与人民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实践性统一起来。政治价值建构不能脱离我国社会经济和发展的现实,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而应该努力做到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回答群众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能够在群众的工作和奋斗中不断发挥精神支柱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具有创新品质,产生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二)坚持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方向性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方向性原则必须坚持两个参考坐标: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确立新型政治价值的一个坐标。在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价值的合理性参考坐标时,我们必须抛弃那种抽象的、理想主义价值观的思维模式,采取更为符合价值实际的思维方法。建构政治价值的另一参考坐标是必须坚持政治价值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由我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和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
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社会主义性质这两个参考坐标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一方面,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衍生的根本的政治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贯彻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之间有一定的吻合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原则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原则又存在着矛盾。要消除这种矛盾必须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市场经济朝着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尽量使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价值原则现实化、具体化,使之能为现实市场经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既现实又合理、既符合社会主义性质要求又满足发展市场经济需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价值体系。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既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整体主义,也不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个人主义,而是对两者的整合与超越。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实效原则和个性至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备市场经济的一般价值特点外,更看重社会生活中的义利统一和公平竞争,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自律、互利、公正、奉献作为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把利益取向上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看作社会主义价值内在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新型奉献价值的发扬,呼唤着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的建构,①呼唤着“一个以各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的实现”。[26](p294)在上述社会主义和市场取向建构原则的指导下,我国社会应该确立的是既注重社会生产力发展,肯定公民物质利益动机和个人权利,又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纳入其中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植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渊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扬弃了西方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以个人与集体利益关系为轴心,以互利互惠为前提,以公平和公正为杠杆,以功利原则为动力,以奉献精神为导向,以竞争务实为实现手段,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评判标准,以共同富裕为现实追求,以共产主义为价值指向,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的完满结合和高度统一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必将以其特有的功能激发起人们的创造热情,唤起人们的社会主人翁意识和权利意识,从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科学地对待中西两个传统是建构当下中国核心政治价值的务实之举。
1.要科学对待中国政治价值传统。
中国传统政治价值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它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类型,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存活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民族迎接新时代的挑战,进行新的历史创造所特有的文化心理背景和必须面对的历史资源。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中国传统政治价值中的许多基本价值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在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上,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以义为上”的价值观;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提倡人伦价值,强调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等中华美德,中国传统政治价值重视人伦关系的道德价值,强调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应尽的道德义务是中国人历来的价值传统;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将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作为政治价值的最终目标。
中国传统政治价值中,既有许多中华民族世代相传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可贵精华,也不可避免地包含着糟粕。它表现在:其一,从整体上分析,中国传统政治价值是建立在封建宗法血缘关系及其等级制度之上的,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社会的烙印。这种价值原则集中表现为等级森严的伦理纲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汉书·董仲舒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封建的伦理纲常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最深层,维护了中国几千年古代社会的稳定,但扼杀了个体的独立人格,泯灭了个体的自我意识,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个体权利观念的缺失。它主张圣道不可违,祖法不可变,因而倡导因循守旧,安分守己,束缚了人们改革的精神,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其二,主张男尊女卑,否定男女之间的平等观念。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强调人的尊卑、亲疏观念,在根本上否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特别是否定男女之间的平等观念。封建的伦理纲常主张男尊女卑,将女性置于社会的最低层,提倡“三从四德”、“从一而终”。[27](p196)其三,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影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孔盂认为,人有伦理知识,懂得上尊下卑,便不会犯上作乱,社会就会安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可以治国安民的贤达之士,教育内容是以伦理道德知识而不是以自然知识为主。这种以伦理知识为主要内容、排斥其他知识的教育思想显然不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播和发展。
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对于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防止两种极端的倾向,一种是“全盘否定论”。这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政治价值是一种以血缘为纽带的封建宗法式的伦理文化,是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服务的,其中的糟粕太多,完全不适合甚至阻碍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契约关系为纽带的现代化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发展。因而,传统政治价值应全盘否定和抛弃。[28]这种观点显然片面夸大了传统政治价值中消极的因素和传统政治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冲突,把“婴儿和洗澡水一齐泼掉了”。另一种是“儒学复兴论”。这种观点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维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的延续,其中包含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它完全可以代替其他文化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他们甚至认为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儒家伦理起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中国只要复兴儒学传统,中国的经济就会腾飞,中国的道德面貌和社会风气就会大为改观。这种观点过分扩大了儒家政治价值中的积极成果,而忽视了其中的糟粕内容及其在中国几千年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取的。
2.要科学对待西方政治价值传统。
西方传统政治价值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西方传统政治价值有很多进步的理念,比如:崇尚“知识”,以理性为道德基础;强调“公正”原则在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中的重要地位;尊重人权,强调人是目的的人道主义精神;重视功利,追求人生的快乐和幸福等。[29]西方传统政治价值中的理性主义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西方传统政治价值中也存在不少糟粕。它表现在:第一,西方传统政治价值中一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强调个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及平等,另一方面又认为“人是自私的”,强调个人的感性欲望,追求个人的最大的利益、快乐。这种以个人为中心,以个人利益的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价值观,成为物欲横流、个人至上的西方社会病的文化土壤。第二,西方传统政治价值中强调以人为中心,但同时把人与自然界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这种主客两分的倾向与现代生态环境中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在学习和研究西方传统政治价值时,这是必须认真注意的。
科学对待西方传统政治价值,我们既不能全盘移植,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洋为中用、中体为本。这一方面是因为政治价值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西方政治价值的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有着不同的国情和文化背景,西方的政治价值不能和我国的基本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相容。对待西方的政治价值,我们既不能像过去那样视之为洪水猛兽,采取拒斥、抵制、防范的态度,也不能不加任何分析、鉴别地全盘照收。正确的态度应当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为核心,充分继承和吸收属于人类共同政治文明成果的那部分政治价值理念。
(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构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主体性。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社会主义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从总体上讲,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是有着千差万别、个性各异的社会成员。社会成员价值观念的接受和形成过程,是主动和受动相结合的。在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中,不能把人民群众仅仅当作政治价值教育的对象,能否发挥人民群众在政治价值建构中的主体性作用,这是政治价值建构取得长久效果的关键。
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是政党,政党通过对群众进行价值灌输,达到教育和发动群众的目的,政党是思想宣传的主体,群众是政治价值教育的对象,在政治价值建构中,群众只是被动接纳。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除了政党之外,还有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是综合主体,是政党和群众的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要搞清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同样,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也要搞清为了谁,相信谁,依靠谁。离开了普通群众,就失去了基础,失去了广大的群体性力量,政治价值建构就失去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社会发展是历史合力的作用。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24](p697)各个不同的单个意志形成历史合力,历史合力不是由这些单个意志的简单相加,每个意志都是合力的源泉,这些有目的的活动经过相互作用,在冲突和协调中最终达成一致,这就是我们最后看到的历史结果。
政治价值建构也是历史合力的作用,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是综合主体。人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阶级意识是政党思想和立场的渊源,政党思想和立场是政治价值的内容。一个阶级所持的观念(即阶级意识)生成的原因和存续时间的长短,表面上是这个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努力作用的结果,实际上是整个阶级思想变化的最后结果。阶级意识的形成是整个阶级在经历内部思想冲突和外部思想打磨的长时间作用,最后才以相对稳定的形态出现在历史发展的某个时段上。政治价值(观念)的历史并不能超出社会历史之外独自发展。
承认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主体是综合主体,并不因此否认政党在政治价值建构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政党往往是以其思想的先进性和理论的完整性而超越于普通的阶层和群众之上的,一个政党和另一个政党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党的政治纲领。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民群众就是拥有无限实践力量的人。历史上的思想或理论,归根结底是群众的思想或理论。政党在这一切活动中,以一个自觉的政治人的面貌出现,其所有的政治实践活动,在于帮助和促成自在的人民力量向自为的人民力量转变,在这种转变中,政党自身力量得以扩大,地位得以升华,执政党才有可能实现其纲领和历史使命。
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的教育服务对象,是客体,又是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主力军,是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中是主客体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不能漠视人民群众的心理,更不能只是消极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心理。不能在群众中引起共鸣的思想,群众就不能真正接受。群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创造,只有把这些经验和创造吸收到政治价值体系中来,政治价值体系才会不断得到充实,并且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成为群众的自觉意识。人民群众既是政治价值的服务教育对象,也是政治价值的依靠力量,还是政治价值的最终评判者。脱离群众进行政治价值建构,政治价值就会失去生活的源泉和群众的营养,政治价值就会游离于社会之外成为孤芳自赏的顿悟和自言自语。一种价值体系如果长期不能被群众所接受,甚至被群众所抵制,其进入历史的故纸堆也就为期不远了。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向群众学习,要做好先生,首先要做好学生。“如果我们的知识分子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又在同工农群众的接近中,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了解,那么,我们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语言,不仅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制度方面的共同语言,而且还可以有共产主义世界观方面的共同语言”。[30](p409)有了这样的“共同语言”,就有了价值认同,在政治价值建构中就有了思想交汇点,政治价值就不会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各方面的工作就会更加顺利。在社会主义建设迅速推进的新时期,我们更应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建构的主客体统一性。注释:
①关于“社会主义功利伦理”,目前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这种提法以上海社会科学院的陈泽环先生为代表,具体参见陈泽环:《经济伦理引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章。
[1]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当代西方哲学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桑玉成.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生活的改善[N].解放日报,2005-11-22.
[3]王玄武.政治观教育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列宁.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6]列宁.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7]肖前,李秀林.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列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9]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许耀桐.民主: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J].学习月刊,2007,(9).
[13]许耀桐.民主是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学习笔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5).
[14]商红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当代中国主题——社会转型及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J].探索,2004,(6).
[15]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7).
[16]辛向阳.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确定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DB/OL].北京:http://www. zg
[17]丁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阶段的核心价值观[DB/O L].http://www.studa.net/2006-05-26 08:25:00
[18]李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J].探求,2005,(5).
[19]王一多,孟昭勤.公平:人类社会的首要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1).
[20]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02-20.
[21]温家宝.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N].人民日报,2007-03-17.
[2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3]俞可平.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N].北京日报,2007-05-28.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7]刘泽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反思[M].北京:三联书店,1986.
[28]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析[J].理论月刊,1986,(7).
[29][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3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责任编辑 申华
D08
A
1003-8477(2010)09-0046-06
李奎(1974—),男,博士,南昌航空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