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

2010-04-09赵红军刘笑飞杨晓磊夏晓燕刘洋洋

河南林业科技 2010年4期
关键词:紫穗槐整地容器

赵红军,刘笑飞,杨晓磊,夏晓燕,刘洋洋



关于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的探讨

赵红军,刘笑飞,杨晓磊,夏晓燕,刘洋洋

(孟津县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 471100)

主要对困难地造林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对于提高造林存活率,稳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意义。

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

2007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启动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工程实施3年来,全省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大部分已经绿化,剩余的还有约26.7余万hm2的造林困难地,这些困难地地处山区偏、远、难地段,山高坡陡,立地条件极其恶劣,岩石裸露,土壤瘠薄,自然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缺水路难,树木不易成活,造林绿化难度大、成本高,是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难啃的硬骨头”。

探索和推广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困难地造林存活率,扎实稳步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意义。

1 困难地造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树种选择不当,苗木质量低下

由于作业设计不科学,树种选择不当,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没有充分考虑群众意愿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一些行政领导干预严重,树种单一,乡土树种使用率低、林木良种推广率低,苗木质量低劣,不按设计栽植,擅自变更树种造林,最终造成林木生长不良,苗木存活率低。

1.2 整地不规范,改善立地效果差

由于整地不科学,没有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整地质量低,被动应付,改善立地效果差,保水蓄水能力低,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有的则过于大搞形式主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自然植被,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又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

1.3 造林初植密度小,栽植质量差,缺乏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苗木生长量小,存活率低,林分质量差。

1.4 幼林抚育和管护滞后

由于水源、运输、劳力、财力等因素,苗木栽植后不能及时充足浇水,林权不清,抚育管护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苗木的存活。

1.5 缺乏科技支撑和系统管理,难以确保工程的最终建设质量。

2 困难地造林模式

2.1 高效灌木经济林模式

采用水平沟等集流节水措施增加蓄水保墒能力,为耐旱灌木经济树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适宜树种有金银花、酸枣、山杏、山桃、桑树、荆条、紫穗槐等。

2.2 薪炭林营建模式

坡面的中上部或梁峁顶,通过整地营造薪炭林,适宜树种以刺槐、沙棘、柠条、沙柳、紫穗槐等灌木为主。

2.3 灌木饲料林建设模式

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梁峁顶、山坡、沟岔、河谷阶地等不同立地,可营造灌木饲料林,适宜树种有拧条、沙棘、刺槐、紫穗槐等。

2.4 刺槐混交造林模式

刺槐可与侧柏、沙棘、白榆、杨树、紫穗槐、臭椿、栎类、油松、山杏、黄栌等树种混交造林,可促进其它树种的生长,有效减轻病虫危害,形成稳定的防护林,增强防护功能。

2.5 侧柏混交造林模式

在海拔800 m以上的困难地,可采用侧柏与油松混交造林,低山区侧柏可与刺槐、栎类、黄连木、五角枫、紫穗槐、黄栌、山桃等混交造林。

2.6 油松混交造林模式

油松可与紫穗槐、荆条、黄栌、沙棘、五角枫、刺槐、山杏等混交造林。

2.7 栎类混交造林模式

栎类可与侧柏、油松、刺槐、紫穗槐等混交造林。

2.8 黄连木混交造林模式

黄连木可与侧柏、五角枫、紫穗槐等混交造林[1]。

3 困难地造林技术措施

3.1 造林树种的确定

3.1.1苗木选择

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坚持适地适树,优先选用耐干旱瘠薄、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要求具备“一签两证” ,质量达到Ⅱ级以上。

3.1.2苗木处理

苗木从出圃到造林一般都要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维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对于保持苗木生理活性非常重要。

起苗要在无风的阴天进行,避免强阳天和大风天气起苗。起苗要保证根系完整,不损伤树干,进行必要的修枝修叶、修根、拉泥浆、ABT生根粉处理等,做好分级、包装、运输、假植等工作。起苗要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造林,运输途中要勤检查,及时补充水分。直播造林所用的种子要作消毒、催芽等处理。

苗圃土壤过于干旱的要提前3~5 d灌水1次,使苗木吸足水分;容器苗起苗前1天要浇1次透水,使袋内土壤吸足水分,起苗、运输不能破袋;带土球的苗木要对土球进行细致包装,土球不能破散;裸根苗要对苗木的根系进行重点保护。

要做好起苗、运输、造林等环节之间的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起苗到造林之间的时间,起苗后尽快运往造林地及时造林,不能及时栽植的,要选择背风、阴凉、安全的地方及时假植、浇水,始终保持苗木根系湿润。

3.2 细致整地

3.2.1 提前整地

整地可有效改善立地、截留和贮蓄降水、提高土壤墒情。整地一般应提前2~3个月完成,做到“地等苗”,造林时能合理安排劳动力,不误时机迅速造林,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

3.2.2 注重整地方法

整地方法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整、适树适整、讲求实效、细致整地。在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采用的整地方法,以尽量不破坏原生植被、不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为原则,隔灌保灌整地,最大限度地改善造林立地。

3.2.3 严格整地规格

即严格技术标准,保证整地的深度、宽度和断面形式的质量,坑径上下一致,生土打埂,熟土回填。

3.2.4 要对施工人员及时进行整地技术培训示范,推广机械整地技术,提高整地质量和效率。

3.2.5 推广蓄水保墒整地技术,有效拦截储蓄降水,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增加蓄水量,提高造林存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蓄水保墒整地技术主要有鱼鳞坑整地与翼状鱼鳞坑整地;反坡梯田整地与水平阶整地;穴状整地与燕翅形整地;提前整地,汇水点定穴;二次整地;客土整地等。

3.3 严格造林质量,推广抗旱造林配套技术

3.3.1 调整造林季节

造林工作中要对造林季节进行合理调整,变以往单纯的春季造林为秋冬季、春季、雨季相结合的全年度造林,秋冬季要完成全年度90%以上的整地任务和80%以上的造林任务,春季主要完成四旁和具有水源地方的造林,雨季主要是补植补造。

春季造林宜早不宜迟,应在土壤化冻后立即开始造林,在苗木萌芽后停止造林。造林时间顺序一般先平地后山地,先低山后高山,先阳坡后阴坡,先萌芽早的树种,后萌芽迟的树种。造林时还应掌握最好在雨前、雨后和阴天进行,杜绝大风、强阳天造林,以免苗木失水过度而影响成活。

雨季一般采用容器苗造林,要严格把握“雨不透地不栽,天不连阴不栽,雨过天晴不栽”的原则,直播造林所用的种子要作消毒、催芽等处理。

秋冬季造林要在树叶脱落后至土壤封冻前这段时间进行,土壤上冻后严禁造林[2]。

3.3.2 严格苗木栽植技术要求

栽植最好在无风的阴天、雨天前后进行,避免强阳天和大风天气栽植。苗木运到造林地后应及时分发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要在造林地就近选择阴凉、背风、安全处假植。由于道路等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和造林地有一定距离,栽植时一定要做到栽多少运多少,杜绝将大量苗木露天长时间堆放,以防苗木失水。小苗栽植时要放入盛水的水桶中,或者用湿布包裹苗木,取一棵栽一棵。

裸根苗栽植要采用穴植法,要严格“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苗正、根舒、适当深栽、根土密接、分层压实,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容器苗造林时要求苗根不易穿透的容器栽植时将容器去掉,根系能穿过的容器可连容器一起栽植,分层压实容器与土壤间的空隙,切勿踏破容器。

3.3.3 营造混交林,提高初植密度

要大力营造混交林,增加树种种类,以充分利用林地立地条件,培育多种林产品,有效改善林地环境条件,增强各种抗灾能力。要适当提高造林初植密度,还要保护原生树种,隔灌保灌造林,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

3.3.4 推广抗旱造林技术

①覆盖保墒造林技术

苗木栽植后,采取覆盖保墒措施,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延长有效水供应时间,提高土壤土壤含水量和温度,起到保墒、保温、抑制苗木周围的杂草生长作用,提高造林成活率20%以上。

a.覆盖草皮、石块。就地取材,用草皮、石片、作物秸秆等覆盖栽植穴四周,覆盖厚度5~10 cm,上面再压1层2 cm厚的细土。

b.覆盖地膜,保墒集流。地膜一般1 m见方,苗木定植、浇水后第2d,以树干为中心,修成1m见方外平内低的锅底形树盘,利于汇集雨水,再盖地膜。对于无分枝的直干苗木,在地膜的中心打一比根茎稍大一些的小孔盖在树盘上即可使用;对于有分枝或针叶苗木,可先在地膜一侧中间裁剪至地膜的中心,然后覆盖在树盘上。覆盖地膜要拉平展,四周压土2 cm,以防透风跑墒[3]。

c.铺床盖被法。在挖好的树坑底部先铺一层塑料地膜,再植树、填土、浇水,最后再覆一层塑料地膜。

d.土面覆盖剂覆盖。苗木栽植后,在植树穴的表面用土面覆盖剂覆盖,可防止土壤表面水分蒸发。

②截干造林技术

对萌生能力强的树种在造林时进行截干处理,可减少苗木水分损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20%以上,有的乔木还可以促进形成通直的主干,提高造林效果。适宜截干造林的树种有侧柏、刺槐、紫穗槐、荆条、黄连木、臭椿、苦楝、火炬树等。

③浸根处理

经长时间运输、假植的苗木栽前要对根系浸水1~2 d,补充苗木体内水分,提高苗木活力。

④容器苗造林

容器苗是全根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运输方便,造林成活率很高。一般要选用中型育苗袋,规格为20~30 cm×35~40 cm,苗龄1.5~2 a。

⑤重剪深栽技术

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苗干重剪,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 cm,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提高苗木成活率。

⑥苗干套袋法

柿子、枣、山杏、山桃等经济苗木,截干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栽植,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提高苗木成活率。

⑦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技术

a.ABT生根粉处理,可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提高造林成活率15%以上。浸根法可将苗木根系放入ABT3号25×10-6溶液中浸泡1 h,或用ABT3号生根粉25×10-6溶液和成泥浆,苗根拉泥浆造林。叶面喷施法可用ABT3号生根粉10×10-6溶液于造林前2~3 d对容器苗进行叶面喷施,以药液滴下为度,喷后即可用于造林。

b.抗旱保水剂处理,能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的水分,提高造林成活率15%以上。蘸根法可将苗木根系放入1:100水溶液蘸根随即进行造林,也可将保水剂与细土按1:100的比例混合充分拌匀后,直接施入栽植穴内,施用后要1次性浇足水,让保水剂充分吸足水分。

c.抗蒸腾剂处理,能在植物的枝叶面表层形成防护膜,减缓蒸腾,提高造林成活率。可使用300~500倍溶液喷洒于苗木的叶面和枝干,以滴水为度。

3.3.5加强技术培训,推广专业队造林。造林专业队具有丰富的造林经验,不受季节限制,可随时造林。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推广专业队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3.4 加强幼林抚育管理

3.4.1配置水利设施

推广高效集水、贮水技术,在造林地上方修建水厂和贮水窖(池),或者修建相应永久或临时蓄水池,配备水泵和管线等,以随时满足苗木浇灌用水需要。

3.4.2及时抚育

要及时确权发证,明确管护主体,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尽快成活成林。

3.4.3发展社会林业,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提高造林成效。

3.5 落实科技支撑,加强技术服务

3.5.1要大力发扬塞罕坝精神,落实林业生态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强制性的技术推广政策,要将质为先贯穿于整个造林过程,增强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3.5.2推行公开招标造林,实行造林工程监理制。

3.5.3加强林木种苗工作。要加强技术服务管理,推行“就地就近、定点育苗、订单育苗、定向培育、定向供苗”的成功经验,增强育苗与造林环节的计划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严格“一签两证”制度,净化苗木生产和经营秩序。

[1]雷加富. 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邓建钦. 河南退耕还林[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3]李良厚. 退耕还林造林适用技术[J]. 河南林业科技,2003, 2:1-4.

S 725

B

1003-2630(2010)04-0067-04

2010-11-10

赵红军(1973-),男,河南孟津人,本科学历,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技术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王团荣)

猜你喜欢

紫穗槐整地容器
紫穗槐在河南城镇建设中的应用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螯合剂-紫穗槐联合修复尾矿土壤的重金属迁移特征分析*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难以置信的事情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东北地区农机深松整地技术要领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
紫穗槐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