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思考
2010-04-09乔长江
崔 维,乔长江
对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思考
崔 维1,乔长江2
(1.三门峡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河南 472000 ; 2.三门峡市天鹅湖园林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472000)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现代城市发展过程中一种新的绿地类型,生动地体现出城市与湿地的融洽结合、人与自然的融洽结合。以位于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探讨了城市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及管理中一些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1 城市湿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的,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这一概念,是由国家城市建设主管部门于2005年正式提出,并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制定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有37处城市湿地景观被命名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2 城市湿地公园与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等方面的差异
2.1 从规模范围上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每个(处)湿地都具有其独特、完整的生态体系和保护价值,如我国划分的东北湿地区、黄河中下游湿地区、长江中下游湿地区、青藏高原湿地区等,即使再按照不同的行政区域划分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规模也都在几万公顷以上,所以湿地是一个宏观的生态区域概念。
公园(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用地的一部分,依据城市的发展状况(面积人口)、服务半径、内容分类等,其面积一般在几十亩到几百亩。所以具体到每个公园,在整个国土规划上是一个微观的用地概念,其范围在城市规划中有明确的界限。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型的独特的城市公园类型,其生态结构、保护体系归于湿地范畴,其用地性质属于城市规划用地,其规模面积一般在几百亩到几千亩,比普通城市公园要大得多。城市湿地公园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有,都可以建,而是要具备一定的湿地生态环境基础条件。
2.2 从保护利用上
湿地的首要任务是保护与恢复。通过建设湿地保护区,依据国家相关法规、政策,最大限度地保持湿地固有的自然生态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活动(如开发建设、经营旅游、开垦耕种)对湿地破坏造成的湿地范围萎缩、生物物种减少、种群数量衰退、生态系统结构改变等不良影响。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在此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等利用。
城市公园,其主要任务是在保持绿地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游览观赏的需要,在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小气候方面发挥作用。所以,它的保护利用主要是从技术层面去控制与管理。
城市湿地公园,它的保护利用等级介于湿地与一般公园之间,其外在形式倾向于公园,其生态内涵偏重于湿地。它与湿地保护区的区别,在于城市湿地公园强调利用湿地开展生态保护的科普活动功能,以及充分利用湿地的景观价值和文化特性丰富人们休闲游览活动的社会功能。在其保护与利用的轻重缓急、先后顺序上,必须明确保护优先于利用,利用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2.3 从规划建设上
湿地作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划建设一般要由省级以上主管部门审批,其保护建设资金大都来自省级政府或国家财政,甚至来自国际合作项目资金。所以其资金来源渠道较多、级别较高。而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属于城市规划用地,故其规划建设和资金投入一般由地方政府负责。在规划方面,一般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区别在于,一般公园主要是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一定的造园艺术手法,对公园的布局、功能分区、景观结构进行规划设计;而城市湿地公园则是在城市规划区内具备湿地生态和湿地景观的基础上进行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有专家称之为湿地园林,即利用现代园林建设和生态学理论,对湿地或湿地生态进行保护重建或恢复,艺术地再现湿地景观,利用自然湿地或人工湿地营造湿地公园,发挥其特有的景观和生态功能,使原有的生态体系得到有效保护,原有的景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3 实例: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3.1 区位规划情况
三门峡总体规划将整个市区划分为东部城区、西部城区、中部生态区3大部分,而中部生态区即为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所以该公园是三门峡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另一方面,由于三门峡城区紧临黄河,该湿地公园又是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部分。所以,该公园的规划设计即属于城市绿化性质的用地规划,又属于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的生态保护规划。
该公园规划总面积590 hm2,包括双龙湖景区(也称白天鹅观赏区)、陕州故城景区、沿黄生态林带3个部分,彼此之间即相互衔接,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各具特色。
3.1.1双龙湖景区
流经三门峡市区的涧河,在与黄河交汇处被虢山岛一分为二:青龙涧河与苍龙涧河。2003年,在两条河的黄河入口处,规划建设了青龙坝和苍龙坝,从而形成了后来的青龙湖、苍龙湖两个湖区(习惯上称双龙湖),总面积达180hm2。“水是生命起源”,水域面积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改善,自然植被的增加,这里很快成了众多野生鸟类、水生鱼虾的乐园,特别是每年冬天,数千只白天鹅(又称大天鹅,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到此越冬栖息,成为该湿地区域最珍贵、最突出的野生动物资源,洁白的天鹅与其它野生鸟类在水中时聚时散,或动或静,和睦相处,彼此安然,展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优美画面。三门峡由此被誉为“天鹅之城”,被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大天鹅之乡”,“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的称号。该区总面积306hm2,其中湿地水域面积180 hm2,自然成为整个湿地公园的核心景区和重点规划保护区域。
3.1.2陕州故城景区
总面积138 hm2,为陕州故城遗址(当地习惯称陕州老城),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古时有“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树半城田”之说。该古城在1957年国家修建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时,规划为淹没区,因此城中所有居民迁移他处,大部分房屋建筑拆除搬走。后来由于众多原因,建成后的黄河三门峡库区蓄水量没有达到原苏联专家所设计的水位高程,80年代初,当地政府就把这块已成为废墟的故城进行覆盖式绿化,命名为“陕州风景区”。再后来,随着三门峡城市规模的扩大,该景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从而成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市园林(2006年更名为“陕州公园”)。由此可以看出,该景区在原陕州故城遗址上所建,因此,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内涵深厚,自然成为该湿地公园独特的人文景观资源。
3.1.3沿黄生态林带
总面积146hm2。该区域作为黄河主河道与城市主要交通—快速通道之间的过渡缓冲地带,目前基本上被人工植被所覆盖,在整个湿地公园的近期规划中,该区域定位为景观林带,未安排过多的游览开发和设施建设项目。
从以上湿地公园的总体规划布局和基本情况可以看出,该湿地公园属于半自然、半人工的季节性河流(黄河)加湖泊(青龙湖苍龙湖)湿地类型。由于其自身所处的特殊地域(即处在黄河湿地范围内,又属于城市规划一部分)和资源优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该湿地公园自然形成了以黄河湿地和三门峡城区为依托,以白天鹅湿地景观为主题,以其他自然景观为陪衬,以历史人文景观为提升,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一个主题定位鲜明,生态体系健全,景观构成完整的城市湿地公园。
3.2 建设保护及目前运行情况
该湿地公园自2008年开始,连续3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 之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覆盖式绿化基本形成,主要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基本到位,规划中的景观效果基本形成,所有规划建成的游览区域全部对社会免费开放。为给白天鹅等鸟类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条件,相关部门每年冬季都向湿地水域内投放小麦、玉米、谷物等食物,以及成立救护站,加强对疾病、受伤天鹅救治保护,以招来更多的白天鹅等鸟类到此越冬栖息。目前,该湿地公园已成为三门峡对外形象的一张名片,初步展现出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3.3 存在主要问题的探讨
3.3.1规划建设方面
该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布局基本符合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和其原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但由于该区域作为城市绿地一部分,在明确定位为湿地公园之前,先期按照城市绿地规划,已进行了部分项目的开发建设,致使在某些方面偏离了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等为主要内容的设计原则。主要表现在:
A 交通系统方面:由于整个湿地公园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对外开放,过多的出入口与城市主要道路相连,陆路水路交通便利,致使大量的机动车辆从公园内部穿行而过,从而对湿地内部的生态保护,尤其是白天鹅等鸟类的栖息活动造成不良干扰。
B 绿化种植方面:虽然大部分区域采用了组团式的自然种植方式,但一般性城市公园、街道绿化、生产林地的种植迹象仍随处可见,如大部分道路两旁的等距对称式行道树栽植,生态林带的矩阵式栽植等,人工化太浓,自然野趣不足,作为以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湿地景区,穿行其中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林中之路,不应是路旁之树。另外,植物品种不多,没有反映出本地丰富的树木资源和地方特色。在豫西地区,除过适应性很强的杨树、柳树、刺槐、楝树、椿树等常规树种外,更富有地方特色的柿树、核桃、枣树、桃树、山楂、石榴等观赏果树,更能从树木自身的春华秋实、夏绿冬枯的色彩季相变化等方面丰富湿地公园天然景观,体现鲜明的地方风貌,如在三门峡地区以黄土丘陵为主要地貌特征的乡镇村落、田间地角、沟边路旁随处可见的柿树,其春天嫩芽的生机、夏季绿叶的茂密、秋天叶果的火红、冬季枝干的苍劲,无论是片生或是孤植,是远望或近观,在高台或低畦,无时无处不显示其丰富优美的自然生机。这类品种应该在湿地公园中充分体现。
C 建筑设施方面:在该湿地公园的核心保护区—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设置了部分观鸟屋、观景平台等设施,以方便游客游览观赏。不足之处是建筑形体与周围环境的结合不够融洽。在这一区域,鸟类是主体,游人是客体,游客的任何观赏游览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不使动物受到影响惊吓为前提,建筑物应掩映于树木丛林之中,多隐少现,而目前部分建筑物在位置选定和形体表达上过于生硬、突出和孤立。二是在建筑物的质地色彩方面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湿地公园的建筑用材尽可能选择石块、木料等接近自然的原生材料,外部色彩尽可能暗淡柔和,以突出湿地的天然生态野趣等特色,而在实际建设中仍过多地采用钢筋砼等常用的建筑结构用材。观鸟屋的外围使用全封闭的玻璃幕墙,顶部为蓝色的轻钢结构,与周围环境形成了过于明显的光照反差。
3.3.2湿地保护方面
主要是水质水源的保护。该湿地水系来源主要包括涧河与黄河两个方面。一方面,涧河流经三门峡东西整个城区后注入双龙湖,而在此过程中,各种城市污水不断排入,致使双龙湖的水质时好时坏,甚至造成水中鱼类的死亡、水生植物的枯萎、栖息鸟类的减少等灾害事件发生。夏季一度出现大量蚊虫的滋生蔓延,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失衡。另一方面,紧邻湿地公园的黄河水域,由于大量渔民游船、水上餐厅的存在,也使该区域的水质及游览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城市湿地的生态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林业主管部门的尽职尽责,更需要环保、交通、水务等多个部门及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3.3游览组织方面
该湿地公园自2009年春季初步建成对外开放以后,因其丰富的自然生态景观,立即吸引了众多的本市及周边地区游客,特别是冬季白天鹅到此越冬栖息时期及春季四五月间的鲜花盛开时期,每天都有数万人到此游览,并且多集中于双龙湖白天鹅观赏区(核心保护区)。
由于管理方面没有对该湿地公园的游客容量进行科学地计算、合理地控制、有效地组织,加上大量机动车辆进入,致使游览秩序十分混乱,多次出现人车拥堵、交通中断,甚至靠公安交警来维持秩序的现象发生。正常的游览组织、秩序管理处于十分被动的方面,这与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宗旨要求大相径庭。作为湿地公园,特别是在核心保护区,即不能因为免费开放,就放任自流,疏于管理,随意进出;也不能因售票参观,就不加控制,收入第一、多多益善,更不能允许机动车辆的无序进入。对于游人容量的计算制定,在生态环境容量和景观环境容量两方面,应优先注重生态环境容量的因素,并根据鸟类的栖息规律,不同季节制定相应的容量标准,以体现湿地以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3.3.4结论
以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从提出与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市规划区内,其在建设实施、生态保护、游览管理过程中,很容易习惯性地步入一般城市公园的模式,从而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达不到原来的规划设计意图和湿地的自然景观效果。二是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背道而驰,就象有些地方出现的“湿地建成了,鸟也飞走了”。所以对“城市湿地公园”这一新兴的城市绿地类型,从规划设计、开发建设到游览管理,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严格遵守以生态恢复保护为前提的合理利用原则,科学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从而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持续!
2010-10-25
崔维(1970-),男,河南驻马店人,1993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园林专业,河南省三门峡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工程师。
X171.4
B
1003-2630(2010)04-0064-03
(责任编辑:王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