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肾益气止遗方联合针灸治疗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 40例

2010-04-08杨晓军邵宏君苏泽满

河北中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益智仁淡竹叶括约肌

杨晓军 邵宏君 苏泽满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内科,河北 青龙 066500)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因排尿困难而影响生活质量。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解除排尿困难症状的常用手术方法,但术后尿失禁却是常见的并发症。前列腺手术后尿失禁包括急迫性和压力性尿失禁[1],急迫性尿失禁是指由于膀胱逼尿肌无抑制性收缩而发生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则是指当腹压增加时尿液自尿道流出。其中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 2.6%[2]。2006-01— 2008-12,我们采用温肾益气止遗方联合针灸治疗前列腺术后尿失禁 40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我院外科前列腺增生术后尿失禁住院会诊患者,年龄 62~78岁,平均(72.5±13.2)岁;前列腺增生Ⅱ度 21例,前列腺增生Ⅲ度 19例;术后尿失禁 7~48 d,平均(25.5±11.8)d;急迫性尿失禁23例,压力性尿失禁 17例;参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ICI-Q-SF,满分 21分)[3]进行评分:12~16分 26例,17~21分 14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尿失禁诊断标准[4]。

1.3 治疗方法

1.3.1 中药治疗 予温肾益气止遗方。药物组成:杜仲20 g,黄芪 30g,升麻 6g,柴胡 6 g,乌药 10 g,益智仁 10g,茯苓 15 g,桑螵蛸 10g,淡竹叶 6 g,通草 6 g,甘草梢 6 g,生地黄 6g。随症加减:腰膝痠软加枸杞子、山茱萸;畏寒肢冷加肉桂、淫羊藿;血尿加小蓟、仙鹤草;尿中有白细胞加金钱草、白茅根。日 1剂,水煎 2次取汁 400mL混匀,早晚分服。7 d为 1个疗程。

1.3.2 针灸治疗 主穴:关元,配穴: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关元穴采用补法加温针,进针后向耻骨方向斜刺 1寸,待得气后捻转 2min,至会阴部出现坠胀感、憋尿感为佳,继而施以艾灸,用艾叶捣绒,制成枣核大小,套于针柄上点燃,燃尽易炷,共灸 3炷;足三里、三阴交穴采用平补平泻法,进针后以 30°向上方斜刺 2寸,待得气后捻转 2m in,使局部产生之酸、麻、胀感向上传,每 10min行针 1次,留针 30min。每日 1次,7 d为 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ICI-Q-SF积分降为 0,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2个疗程后未达痊愈,但ICI-Q-SF积分降低 10分以上,3个月内无加重趋势;有效:2个疗程后 ICI-Q-SF积分降低 5分以上,3个月内病情有反复;无效: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甚或加重[3]。

2 结 果

本组 40例中,治愈 28例,占 70%;显效 8例,占20%;有效 2例,占 5%;无效 2例,占 5%,总有效率 95%。治疗时间最短 3 d,最长 21 d。

3 典型病例

佟某,男,76岁,2007-11-19因排尿困难,尿流变细伴尿频尿急 5年,加重 3个月入院。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前列腺增生,于 2007-11-26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 5 d拔出尿管后发现站立行走、咳嗽、喷嚏时出现尿失禁,予普萘洛尔等药物及尿道括约肌训练等治疗 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请我科会诊。刻诊:患者面白唇淡,神疲乏力,手足欠温,动则气喘,纳差,大便调,尿稍黄,舌淡,苔薄白,舌根部苔黄略腻,脉弱。证属脾肾两虚,膀胱湿热。予温肾益气止遗方加减。药物组成:杜仲 20g,黄芪 30 g,升麻 6 g,柴胡 6 g,乌药 10 g,益智仁 10 g,茯苓 15g,桑螵蛸 10 g,淡竹叶 6 g,通草 6g,甘草梢 6g,生地黄 6 g。日 1剂,水煎服。同时配合毫针斜刺关元,足三里(双)、三阴交(双),方法同上,日 1次。3 d后症状明显好转,7 d后尿失禁基本消失。改服金匮肾气丸 2个月巩固治疗,随访 1年无复发。

4 讨 论

尿失禁是前列腺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施行前列腺摘除术时,近端尿道括约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术后排尿功能的控制主要靠远端尿道括约肌张力与膀胱内压的平衡调节维持,而术后尿失禁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在手术过程中损伤了远端尿道括约肌。加之患者术后卧床,精神紧张,使尿失禁症状更为明显。西医多用抗胆碱药物等治疗,但疗效多不佳。

尿失禁属中医学淋证、遗溺等范畴,《素问°宣明五气》云:“五气所病……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小便病诸候》指出:“小便数者,膀胱与肾俱虚,而有客热乘之故也。”中医学认为,肾藏精气,主司二便。中老年人肾气渐亏,脾气不足,摄纳无力,气化失司,加之饮食不节湿热之邪客蕴下焦,而致膀胱开阖无度,引起尿频、尿失禁等症状。而手术治疗必将损伤患者元气,使肾气虚损更为严重。本病之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脾肾两虚为本,膀胱湿热为标。故以补肾气、提中气、缩小便、清湿热为治疗大法。温肾益气止遗方由补中益气汤、缩泉丸、益智子汤和导赤散合方加减而成。《本经》关于杜仲的记载为“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黄芪味甘性温,且走而不守,性善益气升提,补中气以助气化;升麻、柴胡升提中气;四药共达补肾气、提中气之效。桑螵蛸益肾固精,缩尿,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益智仁温肾暖脾,固气涩精,用于肾虚遗尿,小便频数;乌药温肾辛散温通,入肾与膀胱而温肾散寒,缩尿止遗;三药共奏温补肾阳、收敛固涩之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肺、胃、肾经,功在健脾利水,合益智仁而为益智子汤,主治肾虚遗溺。通草、淡竹叶清心降火,利水通淋;生甘草和胃清热,通淋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兼能养阴;三药共奏清热凉血,利水通淋之功。同时关元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针补关元并辅以艾灸则有温肾壮阳、培补元气、固摄下元之功;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统补三阴之气,可加强膀胱的约束力;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扶正祛邪之功。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对上述穴位加以适当针灸刺激,使效如桴鼓。

[1] 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845-851.

[2] Kupeli B,Yaleinkaya F,Topaloglu H,et a1.Efficacy of transurethral eleetrovapofization of the prostate with respect to standar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J].JEndoum l,1998,12(6):591-594.

[3] 郭应禄,杨勇.尿失禁[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1.

[4] 李汉忠.北京协和医院医疗诊疗常规:泌尿外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8-232.

猜你喜欢

益智仁淡竹叶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状元果”益智仁
淡竹叶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益智仁盐炙前后缩泉丸指纹图谱的比较
益智仁盐炙后缩泉丸入血成分的分析
淡竹叶消暑除烦功效好
排便的奥秘
流口水饮益智仁茶
外括约肌皮下部离断术治疗肛裂5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