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坏疽 82例

2010-04-08孔庆瑞

河北中医 2010年3期
关键词:坏疽氯化钠国药准字

孔庆瑞

(河北省保定脉管炎医院周围血管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缺血性坏疽是由于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后肢体缺血所致的坏疽,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糖尿病等所引起的坏疽[1]。2005-02—2009-04,笔者采用破栓复脉汤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缺血性坏疽 82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及分级参照《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确定[2]。

1.2 一般资料 本组 82例均为本院周围血管病科住院患者,男 77例,女 5例;年龄 23~72岁,平均(45.21±6.23)岁;病程最长 20年,最短 5个月,平均(6.15±5.28)年;Ⅰ级坏疽 57例,Ⅱ级坏疽 25例;干性坏疽 25例,湿性坏疽 57例;白细胞计数增高 18例,血小板计数增高 34例,纤维蛋白原升高 37例;合并高血压病 15例,冠心病 6例。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治疗 予破栓复脉汤。药物组成:桃仁 12 g,红花 9g,赤芍药 15 g,水蛭 6 g,蜈蚣 2条,全蝎 8 g,黄芪15g,当归 15 g,土茯苓 16 g,川牛膝 15 g,延胡索 15 g,郁金 15 g,柴胡 9 g,甘草 8 g。日 1剂,水煎取汁 300mL分早、晚 2次饭后 30min服。

1.3.2 西医治疗 干性坏疽,创面局部用 20%碘酊或碘伏处理,无菌纱布包扎,每日 1~2次。坏疽分界边缘有分泌物时,碘伏消毒,0.9%氯化钠注射液冲净,涂自制软膏(香油、医用凡士林等量加热合膏),每日 1~2次。湿性坏疽,创面局部用碘伏或 0.9%氯化钠注射液消毒后,涂自制软膏,无菌纱布包扎,每日 1~2次。坏死组织蚕食法清创,露骨者用利多卡因(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 37022147)局麻,刻去坏骨,一般刻骨深度与周边下0.2 cm为宜,术后隔日换药。白细胞计数升高用抗生素[头孢唑林钠,石药集团中诺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 13021636]2g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 2次静脉滴注;血小板计数增高予肠溶阿司匹林(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 13023635)50mg,每日 2次口服;纤维蛋白原增高予蕲蛇酶注射液(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 19990362)1mL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每日 1次静脉滴注,连用 2周。

1.4 疗程 90 d为 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溃疡痊愈为 0分;溃疡结痂未脱为 1分;溃疡直径﹤ 1 cm为 2分;直径 1~2 cm(不含2 cm)为 3分;直径 2~3 cm(不含 3 cm)为 4分,依此类推(非圆形创口者,取其长、短径之和除以 2)。溃疡深浅:溃疡在皮层为 1分;在皮下及肌肉为 2分;在肌肉深层为 3分;在肌肉及肌腱骨间为 4分[3]。

注:①各项中,凡双侧发病者需分值乘以 2,分值不同时需单独计分;②分数值计算取小数点后 2位为准。

1.5.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以疗后与疗前的分数比值大小评定疗效,即疗后计分之和与疗前计分之和相比。临床痊愈:﹤ 0.3;显效:0.3~0.6(不含 0.6);有效:0.6~0.9(不含 0.9);无效:0.9 ~1(含 1);恶化:﹥ 1[3]。

2 结 果

本组 82例,临床痊愈 73例,显效 4例,有效 3例,无效 2例。总有效率 97.56%。

3 讨 论

缺血性坏疽病变血管以中小动脉血管为主,坏疽部位多为手、足、指、趾部。其主要病因为肢端脉络瘀阻不通、血流不畅,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失养,肤色苍白、青紫。久之血瘀,瘀久则溃。因此,治疗缺血性坏疽应疏通血脉,改善肢体缺血,促进血液运行,扩张血管,建立侧支循环,增加局部供血,使局部组织长新、脱腐、愈合。根据坏疽程度、部位,给予外用药保护创面,抗生素控制感染,降纤、祛聚,防止血栓再形成及坏疽面扩大。改善坏疽部位供血,使气血运行通畅是治疗肢端动脉缺血性坏疽的关键。治宜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破栓复脉汤方中桃仁、红花、赤芍药、水蛭活血,破栓逐瘀;蜈蚣、全蝎解痉通络;当归、黄芪补气养血;土茯苓、川牛膝除湿,强筋,健肾;延胡索、郁金、柴胡行气解郁,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破瘀、通经活络、补气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桃仁、红花、赤芍药均有促进阻塞处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纤溶酶,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4];水蛭可抗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具有溶栓作用[5]。观察结果表明,破栓复脉汤配合西医对症治疗缺血性坏疽,可使患部皮温升高,创面坏死组织脱落,改善血液运行,促进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学军,张晓丽,赵学义,等.肢体缺血性坏疽的疮面处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光明中医,2008,23(10):1434-1436.

[2] 侯玉芬,刘明,周黎丽.实用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5:197.

[3] 陈淑长.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56-357.

[4] 王本祥.现代中医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1175.

[5]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93,1873,1248.

猜你喜欢

坏疽氯化钠国药准字
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丙戊酸钠和奥卡西平及左乙拉西坦治疗癫患儿的疗效比较
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合并感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更 正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坏疽性脓皮病误诊为带状疱疹1例
坏疽性脓皮病一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