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伤性脊髓损伤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2010-04-0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3期
关键词:卧床体位脊髓

丁 丽 丁 岚

随着现在交通、建筑、采矿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意外灾害等造成的脊柱骨折或错位使得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日益增多[1]。患者因突然严重的致残性损伤,造成不同程度的截瘫,使患者终身残疾,丧失全部或部分生活自理能力,长时间卧床,容易发生各类并发症[2]。而脊髓损伤的患者大部分为青壮年,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3]。我们通过对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 1月 ~2008年 12月我科共收治经 X线、CT确诊脊髓损伤患者 43例,男 39例,女 4例。平均年龄 35岁。车祸伤 28例,坠落伤 9例,挤压伤等其他外伤 6例。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 7例,泌尿系感染 31例。

1.2 方法

运用整体护理的方法,从患者的院前急救、途中救护、院后急救给予评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获得满意效果。

2 干预措施

2.1 院前、途中救护

了解患者的急救过程、搬运时是否制动、搬运方法是否正确、有伤口时是否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伤口发生感染,防止尿路感染及呼吸道并发症,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给予氧气吸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向医师汇报。

2.2 院后心理支持

脊髓损伤患者躯体和心理上存在着严重创伤,常有紧张、焦虑情绪。护士应重视心理支持,提高救护效应。在患者面前做到语言温和、操作娴熟,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同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救治信息,引导他们在患者面前保持良好的心境,安慰患者积极配合救治工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入院后护理

3.1 体位护理

3.1.1 救护过程中体位护理不可忽视,若体位或姿势不当可加重脊髓或神经根损伤,搬运和更换体位时应保护损伤部位,保持脊柱纵轴水平一致,避免扭曲、旋转和拖拉。颈髓损伤转运者需固定头部,使头部随躯干一同运动,防止损伤脊髓造成患者呼吸、心跳停止。

3.1.2 床上正确体位的保持,可避免造成关节挛缩、变形或肢体废用。易卧于有垫褥的硬板床上,患者可仰卧位或侧卧位,身体与床接触的部位需全部均匀地与床接触,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预防压疮和关节挛缩,抑制痉挛的发生[4]。

3.2 心理护理

脊髓损伤患者系突发意外致伤、致残,心理创伤远远大于机体创伤,容易产生如恐惧、焦虑、紧张不安、绝望、抑郁等一系列的负性情绪反应。心理康复决定肢体功能的康复,患者只有战胜自我,才能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痛苦,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5]。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教会患者调适心理。对患者多给予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建立信心,挖掘潜能,积极参加康复训练。

4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4.1 呼吸道护理

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的正常功能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呼吸道内痰液积聚,患者卧床时间长,呼吸肌无力,咳嗽反射灵敏度降低,咳嗽乏力,故排痰不及时、不彻底,引起痰液在气道内堵塞部分中小支气管,极易引发肺部感染。

4.1.1 呼吸运动 护士要按时给患者翻身、拍背,增加拍击和叩打胸背部的次数和强度,扣击时间不少于 5~10m in。教会患者有效的呼吸运动,如膈肌呼吸、缩唇式呼吸、深呼吸等[6],在每次翻身、叩背时训练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可教患者做吹气球的活动以锻炼肺活量。

4.1.2 防止感染 如痰液粘稠,常规给予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教育患者不要吸烟;如痰液颜色变化,伴有发热,应在医师检查后给予治疗,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7]。

4.1.3 控制院内感染 注意病房空气清新、流通,避免受凉。每日进行病房的空气消毒。根据患者病情增加活动训练的时间。

4.2 泌尿系感染

脊髓损伤患者常见膀胱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功能紊乱,产生神经性膀胱导致排尿障碍等泌尿系统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排尿障碍导致残余尿量增多,膀胱排尿不畅,或是持续性插尿管而引起感染。留置尿管时应定期更换导尿管及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尿液常规细菌计数正常可拔出尿管,行间歇导尿,配合使用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训练,建立反射性排尿。制定饮水表,建立适宜的饮水方法,监测残余尿量、尿常规、尿培养等,如残余尿量在 100ml以下,膀胱容量在 250m l以上,且始终无感染或感染已控制,可终止间歇导尿。

4.3 神经源性皮肤损伤

脊髓损伤后机体功能丧失导致瘫痪,皮肤损害与脊髓损伤患者的感觉障碍、身体活动障碍、血液循环障碍、营养障碍等有密切关系。一旦发生压疮皮肤损害,往往是感染的来源,也使患者难以保持必要的康复训练姿势,甚至影响卧位。护理措施:局部减压;指导患者掌握翻身技巧及变换体位的方法、时间;改善全身情况;保持皮肤卫生;床单位洁净、平整、干燥;对发生的压疮,及时给予换药;处理影响压疮愈合的合并症等来防治压疮[8]。

4.4 体温调节障碍

脊髓损伤后,体温调节中枢对体温调节失去控制,体温不稳定和急剧变化,可造成患者全身不适,一部分患者无感染灶,常规给予物理降温,注意保暖,增减衣物,多饮水。监测血常规,出现感染时进行药物治疗[9]。

4.5 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由于血压反射性变化引起脑缺血症状及截瘫时血液流向瘫痪的下肢及腹部的缘故,是脊髓损伤尤其高位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可逐日抬高床头;穿弹力袜;双下肢空气压力波治疗;进行起立床训练,视患者耐受程度逐日调整角度,逐渐接近站立姿势;也可双下肢使用弹力绷带使静脉受挤压,迫使血液流向心脏。

4.6 关节挛缩的预防

为防止关节挛缩畸形,患者身体要保持正确位置。仰卧位时膝下垫薄枕,足保持中立位,指导患者及家属要经常对肢体进行主动和被动活动,保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变形、强直、肌肉萎缩。

4.7 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

长期卧床和缺少功能锻炼,是造成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指导患者选择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蔬菜、虾皮等;创造条件让患者多照射日光;补充钙剂;进行有规律的等张运动、等长运动等,可预防或延缓废用性骨质疏松和钙的丢失。

4.8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运动受限和长期卧床,下肢静脉失去肌肉泵作用及血管舒缩反应导致血液滞缓。卧床期间可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按摩、间断充气加压等康复治疗。应早期开始坐位训练,争取早日下床,避免长期卧床。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能对下肢静脉起挤压作用,促进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4.9 强化健康教育

强化家属健康教育,帮助家属建立家庭护理计划,掌握基础护理方法,如翻身、改变卧位等;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防止腹胀、便秘;指导患者建立规律的生活方式,如何借助辅助用具如轮椅等进行室外活动;指导有效咳嗽,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每日做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预防关节僵硬和挛缩畸形;慎用或禁用热水袋,泡脚水温低于常人温度,防止烫伤;做好足部护理,防止嵌甲引起甲沟炎;安全防护,防止跌倒;门诊定期随访等。

5 讨 论

脊髓损伤因病程长,可造成终生残疾,绝大多数人因此生活不能自理,患者长期卧床,并发症多。护士通过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家属强化健康教育等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满足患者及家属对预防并发症知识的需求,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获得满意的效果。也只有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患者生活质量才会得到有效保障,才会提高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成就感。

[1] 杨艳玲,杨信才,王 彦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48-149.

[2] 郭 锐主编.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29.

[3] 周淑平.早期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08,12:26-27.

[4] 陈和木.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J].安徽医学,2009,30(3):345.

[5] 刘 平,郭明建.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J].黑龙江医学,2009,33(3):232.

[6] 黄永禧,王宁华,周谋望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81.

[7] 樊晓丽,王 丽,赵艳萍.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J].护理论坛,2009,4(6):106.

[8] 姜贵云主编.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8.

[9] 林桂珍,徐淑萍,李爱香.脊髓损伤并发症的康复治疗[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82.

猜你喜欢

卧床体位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