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护理

2010-04-08吴小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年13期
关键词:关节镜患肢交叉

吴小兰

随着交通意外、运动创伤的日益增多,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ACL的损伤常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引发膝关节半月板和关节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应尽早重建 ACL,恢复膝关节的稳定[1]。关节镜下重建 ACL与关节切开手术相比,具有关节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我科 2006年 9月 ~2009年 9月以来,采用关节镜进行人工韧带的等距重建 3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 36例,男 22例,女 14例。年龄 23~60岁。单纯 ACL损伤 1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13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 5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前术后给予精心的护理。

1.2 结果

本组 36例患者患侧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恢复良好,可正常生活和参加体育活动,患膝无不适感和感染现象发生。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膝关节镜作为一门新兴微创手术,护士应详细向患者说明手术过程、目的、意义及此项手术优于传统关节切开手术的优点,同时介绍同类疾病关节镜治疗康复的先例,让患者树立信心,从心理上真正接受手术。

2.1.2 训练大小便。指导患者术前练习在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

2.1.3 术前教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直腿抬高训练方法。股四头肌是运动和稳定膝关节的最重要肌肉。

2.2 术后护理

2.2.1 体位护理。术后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患肢。常规给予膝后侧靠大腿处垫一软枕(高度约 20 cm),保持患肢屈曲 15°~30°功能位。此种体位可使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处于松驰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同时利于膝关节恢复[2]。指导患者在进食和大小便时可适当半卧位和坐位,其他时间应采取上述体位。

2.2.2 术后立即给予冰敷 1~2 d。放置时应检查冰袋是否漏水并轻置于膝上,每天 2次,每次 30min~1 h,以减轻关节的肿胀、出血及其他因手术创伤而带来的不适,减轻疼痛[3]。2.2.3 严密观察切口和患肢血运。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渗出情况,正常切口术后 2~3 d应无明显渗出。虽然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造成血管损伤情况少见,但如患者主诉膝后部搏动性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应及时通知医师。肢体过度肿胀也有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注意观察患肢肢端有无肿胀、发绀,足背动脉有无搏动,皮温是否正常,以利早期发现。

2.2.4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膝关节周围肌肉较少,位置表浅,如有感染,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并发症。尤其在术后 7 d内,应观察有无体温升高现象,以便及时发现有无感染征兆[4]。

2.3 功能锻炼

2.3.1 踝泵练习。术后 6 h开始做踝泵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开始每次活动 30~50下,每天 4~6次,以后逐渐加量。

2.3.2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 6 h麻醉清醒后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患肢踝关节做尽可能的背伸,俗称“勾脚”,使大腿肌肉绷紧并持续 5 s,然后放松数 5 s再收缩,如此反复。每次 10~20下,每天 3~5次。如两腿同时进行,可以增加患侧的股四头肌收缩力 30%[5]。

2.3.3 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 2 d鼓励患者行直腿抬高。先协助患者将腿抬高 10°左右,然后慢慢放下,从被动到主动,逐渐将腿抬高 35°左右,不超过 45°。若超过 45°,就要锻炼屈髋肌了[6]。停 3~5 s再缓缓放下,每 2~3 h练 1次,每次 5~10 s,如此反复练习。

2.3.4 CPM机锻炼。CPM是早期膝关节锻炼的主要手段。术后 3 d开始使用。初次设定活动范围为 30°,2 h/次,2次/d,每天增加活动范围 10°~15°。为增强锻炼效果,在 CPM机锻炼前后应用冷热敷。在练习前将热水袋置于膝关节上热敷30min,以软化组织、松驰肌肉;练习后在膝关节上置冰袋冷敷,以减轻局部炎性反应,减轻疼痛。

2.3.5 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膝关节在足跟贴床面滑动下主动屈伸 20~30次,每天 3遍。

2.4 出院指导

2.4.1 术后 2周扶拐患肢不负重下地活动,逐渐过渡到患肢负重行走。不急于过早负重,以免加重关节内创伤,引起关节反应积液。

2.4.2 继续行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在股四头肌力量加强、伸膝自如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抗阻锻炼,循序渐进地在踝关节处加沙袋并抬高患肢。

2.4.3 术后 3~4周康复重点为恢复膝关节活动范围,使膝关节活动范围达到 0~120°。

2.4.4 术后 5~6周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非对抗性体育锻炼;半年后开始增加敏捷性训练;术后 1年恢复正常体育活动。

3 小 结

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改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关节不稳的根本解决方法,而术后康复是确保手术效果,实现术后良好功能的保证。术后功能锻炼的意义在于恢复与重建膝关节的本体感觉,以利于进行肢体平衡的调节,重建平衡感。

通过对本组 36例患者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细心的观察以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是膝关节达到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薜海滨,敖英芳,丁长隅.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对膝关节退变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304-305.

[2] 于 红,牛志霞.关节镜下异体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99.

[3] 王惠冰.膝关节副韧带及交叉韧带损伤术后的康复训练[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20-221.

[4] 刘志英,李润玲.膝关节镜下同种异体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8(8):19-20.

[5] 于长隆主编.常见运动创伤的护理和康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6] 吕式瑗主编.创伤骨科护理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0-24.

猜你喜欢

关节镜患肢交叉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连数
连一连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
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