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2010-04-08刘志奇刘海燕

关键词:以人为本政治思想

刘志奇,刘海燕

(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刘志奇,刘海燕

(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

近年来,青年求学、就业、发展压力日益突出,现实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青年的思想倾向和观念,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针对此形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当代青年的思想特点为根据,把握“以人为本”的思想宗旨,在相关原则的指导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强化文化认同,努力践行中华文化;运用网络等新载体、新途径,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做好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2004年8月26日。加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工程、基础工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又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慎重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以人为本”视角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坚持用“以人为本”思想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人”这个德育核心与对象的关注,而且从根本上体现了其在培育人的使命中关注“人”的价值取向,即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是关注青年作为活生生的“人”的整个生命世界,是为了帮助青年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人”这个中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才能真正领悟思想政治教育所承担的使命,也才能真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赢得了青年,就赢得了未来。胡锦涛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②1998年6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迈向新世纪创造新业绩。青年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和成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正因为如此,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贯主张教育青年、争取青年、赢得青年,使他们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充分发挥青年群体蕴含的爱国热情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代青年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对重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保持兴趣,对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积极支持,很多青年还把追求事业成功和有益于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在各项重大事件面前,特别是在2008年抗震救灾、奥运志愿服务以及2010年的国庆游行联欢工作中,“80后”“90后”大学生用自己的责任、勇敢和担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展示出他们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一代。这也是对近年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面貌变化的充分肯定[1]。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更加激烈。国内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在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相对无约束性等影响下,青年的自身价值选择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这有利于青年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给青年的成长带来了一些影响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青年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道德信念模糊的问题。他们“对改革深层次的疑虑与隐忧有所增加,对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不能正确认识,对社会关心不够或缺乏同情心,社会公德状况不如人意,并存在许多新的道德困惑”[2]。二是部分青年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弱化。他们过分关注自我价值,因此与社会发生冲突,产生急功近利等狭隘心理。有的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存在困惑和不解,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利已主义现象有所抬头。三是部分青年认知能力不足、挫折承受能力不强。一些青年人缺乏对是非问题的清晰判断,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盲目效仿某些西方生活方式,对各种传统美德采取弃置甚至鄙夷的态度。同时,他们在工作生活中极其迷茫,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泄气和消沉,极少数青年甚至选择某些极端方式[3]。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无论是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经济社会的现实要求来考虑,还是因应目前具体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各方面问题,都需要努力根据时代形势和青年思想的变化,认真思考如何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改进并发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二、“以人为本”指导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和理念,就是要一切为了青年,一切服务青年,从青年的实际出发,将青年的全面协调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进一步明确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基本原则。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头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导青年自觉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的方向前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教育青年,明确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归依;坚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应当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原则的重要要求。

(二)统筹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青年学生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习、生活、就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可以说,青年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他们面临的现实压力有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育上,还应当与解决青年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4]这给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刻的启示。如果脱离大学生的利益关切和发展需求,就思想问题谈思想问题,结果往往失之于“实”,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思想问题的根源和诱因。“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青年为本、以青年为主体,必须深刻领会两层含义: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在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全方位关心青年成才。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因人适时调整方法。胡锦涛认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不行的”[5]。

当代青年是在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互交错、相互作用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展示出来的理想、情感、兴趣乃至烦恼、郁闷、渴求等都需要我们“读懂”,需要理解和引导。以往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形式存在着单方强制灌输的情形,缺乏民主意识和平等空气,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重教化、轻关怀;重言教、轻身教;重主体、轻客体;重理性、轻感性;重集体、轻个人;重科学、轻人文;重工具理性、轻价值理性。这很容易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影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成为一种道德说教,而是一种人文关怀;不是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假话、大话、空话,而是和青年在生活中审思人生、交流思想、求索真理的一种引导性的探寻;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三、努力拓展“以人为本”指导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常常需要以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来进行。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方针和理念,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贴近青年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高校改革发展实践,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寻求和实施新策略,不断注入和充实新内容,不断探索和拓宽新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16号文件),中共中央文件[中发2004]16号,2004年8月26日。。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各级党组织要贯彻执行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各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各级党委、政府要严格遵守法律,坚持依法治国。同时,笔者也建议在一定范围内将“底线”道德法制化,只有坚决净化社会风气,才能为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是爱国信念,使大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认清祖国的美好未来,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二是人民观念,使广大青年学生懂得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最可亲最可敬,树立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追求的思想;三是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各民族平等团结教育,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要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中汲取营养,培养爱国情怀、改革创新能力,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增强文化认同,努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通过提升青年的人文素质来激发青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这是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发展的必然途径。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文化是一国国脉之所系[6],是一个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亦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纽带。文化是改变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灿烂辉煌。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己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以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5]。

(四)充分运用网络等新载体建立立体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除充分运用好报刊、电视、广播、宣传栏、演讲等这些传统载体外,也应考虑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维度,在牢牢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阵地的同时,要积极运用手机短信、网站(页)、BBS、博客等新兴工具,进一步扩充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手机短信具有便捷灵活、时尚个性、间接含蓄、经济实惠的优点,将短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时代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库,弥补了传统载体如会议、面对面的交谈等教育形式的不足。又如,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在网络上请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心理学专家解决青年的成长烦恼、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不解的社会问题等等,用权威的正确的主导声音去引导一批人。可以说,新载体便于建立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平台。

(五)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提高当代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联合下发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②200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③2007年11月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人文关怀,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人出发,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人的个体需求,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青年中出现的“某些倾向和问题,宜疏不宜堵,宜导不宜压,堵则对立,压则逆反,疏则通顺,导则提高”[7]。因此,需要建立教育、疏导、监测、治疗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疏通是前提,引导是目的。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让青年把各种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疏通言路,让青年在一种平等、民主、科学的探讨中进行思想上的自我教育,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工作。但不同的意见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有境界高低之分,要支持、鼓励和弘扬正确的人生观,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并需要将有偏差的思想观念引回正确的轨道上来。在反对和批评不正确的思想观点时,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既需要正面的说理,也需要在辨析并指出思想观点错误所在的基础上进行反面批评。没有疏通,就没有后续的积极引导;如果只是进行疏通而没有积极引导,各种困惑或者错误思想观念就会放任自流。

(六)大力宣传优秀青年的先进事迹,在青年学生中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代青年学生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挑战,一些青年对人生和社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精神意志消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针对目前青年群体中因思想症结走向极端的事件发生频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除了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用具体的典型事例来打动青年,告诉他们需要分清是非曲直,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0世纪80年代张海迪的事迹曾经家喻户晓,而在她的典型事例影响下,又产生了很多在高位截瘫情况下身残志坚,战胜困难,在不同领域取得成绩的人。出现了歙县的“张海迪”——方华清,邢台的“张海迪”——尹书君,邯郸的“张海迪”——郭晖等一批先进人物。用这种具体的事例进行小范围的思想帮助和疏导工作,可以让青年人明白不但要活着而且要更好地活着。要自信、自立、自强,要务实、乐观、向上,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正确理解和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既不要悲观失望也不要急于求成。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信我们的党和人民,国家和民族一定会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和发展解决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周围人的帮助,眼前的困难终究可以克服。

[1]李卫红.大学生思政工作形成全面深入创造性发展态势[J/OL].[2009—10—28].http://www.jyb.cn/high/gdjyxw/200910/t20091028_319433.html.

[2]谢晓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10):22.

[3]王兴家.青年学生思想政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7):54—5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03.

[5]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1—02—19.

[6]张慧荣.新形势下对有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77—279.

[7]宫家寰.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法治与社会,2009(5):294.

[责任编辑 王雅坤]

From the View of“People Oriented”Youth’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Zhi-qi,LIU H ai-yan
(Colleg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100871,China)

In recent years,youth’s ideological problems are rising.The state of mind and the realities of contemporary youth is worrying.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e necessity,principle and measures of youth’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youth’s characteristics,obey the rule of“People Oriented”,by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the armed youth in mind and by the guidance of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create a positive social environment Fengqing atmosphere;strengthen the cultural identity,and strive to practice the Chinese culture;and use network to build multi-dimensional mold.The mental health of young people today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the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Above all are the only way of doing a good job in the new period of ide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oung people and guid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today.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People Oriented;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刘志奇(1976—),男,河北邢台人,中国地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41

A

1005—6378(2010)04—0139—04

2010—03—25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