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开展“1+1”培养模式探讨

2010-04-08郭建新王银燕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工学所学院校

董 吉,郭建新,王银燕

(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系,河南郑州 451191)

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开展“1+1”培养模式探讨

董 吉,郭建新,王银燕

(河南职工医学院护理系,河南郑州 451191)

为深化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教育改革体制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该院运用“1+1”培养模式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教学改革,其目的是解决护理教学模式的单一,校内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及教学与临床脱节的难题。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1+1”培养模式

目前社会需要的并非完全高学历的人才,而专业技能性强的人员更加受到欢迎。高职高专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其任务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2]。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很多人选择了大中专技校。正如“十门通不如一门精”,该院在原有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设了“1+1”教改班的新形式 (河南职工医学院 -周口中心医院及河南职工医学院 -洛阳正骨医院联合培养的“1+1”模式),在“院校结合、工学交替”的基础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相比,“1+1”培养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 改变了护理教学的单一模式

教学计划实行的仍是“三段式”教学模式[3]:第一学年在学校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第二学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第三学年进入医院实习。授课方式多是理论讲授 ,所学理论知识不能形象化、直观化,学生在学校学习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而“1+1”培养模式不仅意为“工学结合”,同时也代表“一名带教老师带一名护生”一对一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便于交流沟通,带教老师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对学生进行诊断,治疗、临床技能操作、医患沟通能力等多方面培养。使学生具体真实地了解病情体征的表现与变化,护理技能的操作与实施,充实理论知识,增强动手能力,并能尽快地熟练操作,适应医院环境的需求。学生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请教老师,老师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和技能方面的指导。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能将理论、见习、实习、顶岗实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2 突出实践教学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仿真护理实训基地,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的,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上,忽视了对学生观察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培养。熟练精湛的基础护理和各项专科护理技能是护理人员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4]。“1+1”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邀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为学生教授临床护理课程,带教老师一边讲授护理学知识,一边针对所学知识选择临床常见或多发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护理程序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强化所学的各种技能。同时让学生到临床收集资料,写出包括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护理评价的完整病历,这样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明确临床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也加强了与患者沟通能力的培养。“1+1”培养模式克服了教学与临床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毕业后不能独立工作,临床适应能力和时间较长的弊端,使学生能很快适应临床工作。

3 符合学生就业需求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和健康维护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在护理人才培养上以满足社会急需的数量为主,而忽视了对护理人才质量的培养。“1+1”培养模式以就业为指导,除了在教学和实践中进行了改革,同时注重护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组织学生听取优秀护理人员的事迹报告,强化护士的角色,理解护士不是简单的医嘱执行者,而是技术、知识、品德、才能及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统一,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该模式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基本理论够用,基本技能过硬,走上岗位能用”为原则,无论从教育教学单位、用人单位、学生个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不可否认具有可操作性,如能扩大培养范围,将为该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创一条崭新的道路。相关资料表明,这是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采用的工学合作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在于其宽泛性,各类专业均可实行[5]。

总之,“1+1”培养模式构筑起学校通向社会的平台,创建了一个良好的适应和过渡阶段,缩短学生上岗后的“磨合期”,建立自我保护能力,适应社会需要。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校院双方还需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理顺关系,使高职医学教育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李含薇,李国田,闵晓松,等.改革医学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适应“双证”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8):40-41.

[2]李广武.关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发展的思考[J].继续医学教育,2006,35(20):26-27.

[3]宋国华,高凤兰,王福青,等.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临床医学专业MGU(1+2 m)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8):108-109.

[4]陈钗莺.加强护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岗前教育的方法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6(6):1 397-1 398.

[5]戴裕崴,杨玉兰,胡如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有效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9(4):28-30.

[责任编校:李宜培]

R 540.4+1

B

1008-9276(2010)06-0729-02

2010-05-10

董 吉 (1978-),女,吉林省通化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

猜你喜欢

工学所学院校
盐工学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盐工学人
——沈 妉
非所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盐工学人
——李 琦
工学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