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探讨

2010-04-08陈巧格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解剖学医学影像实验课

陈巧格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探讨

陈巧格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解剖学包括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且抽象难懂,教学效果不理想。该文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课教学和师资素质提高五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效果的解决方法。

医学影像;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

近年来,随着超声成像 (USG)、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 (CT)、核磁共振成像 (MR I)等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在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中,数字化摄影 X光机、CT机、B超机、彩超机等已经广泛普及,因此对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正是为社会培养具有突出职业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在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解剖学包括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四门课程,这四门课程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对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根据作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效果分五个方面谈一下体会。

1 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只涉及系统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两门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系统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即第一学期学习完系统解剖学,第二学期再学习断层解剖学。随着现代化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这一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影像专业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局部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逐渐地纳入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的课程体系中。局部解剖学是解剖学的分科之一,它是在学习了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研究各区域内的器官和结构的形态、位置、毗邻和层次关系的科学。其巩固了系统解剖学的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断层解剖学打基础。影像解剖学是针对医学影像专业的特殊教材,是从各种不同影像的独特视角解释人体结构的学科,可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并突出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专业特点。这就需要用更多的学时来满足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的学习,但是这一要求与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学期短、课程多相矛盾。所以作者在目前较为公认的教学模式,即“局部解剖学 -断层解剖学 -影像解剖学三结合模式”[1]的基础上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解剖学教学还以系统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作为主要课程,将这些课程安排在两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主要讲述系统解剖学,并在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局部解剖学的知识;第二学期主要讲述断层解剖学,同时穿插影像解剖学的相关内容。这一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内容重复多,从而减少了学时,同时也减轻了教师教学方面的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最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2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少,也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作者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取长补短,提高了教学效果。

2.1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相应的知识点提出贴近生活且生动的问题或者提出临床相关病例让学生分析原因。例如在讲解鼻泪管的结构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人大哭时“一把鼻涕一把泪”。这一教学方法贯穿整个影像专业解剖学的教学过程。通过使用这种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2.2 课堂讨论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第二学期开展断层解剖学的教学时。通过第一学期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学习,学生对解剖学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在第二学期就可以应用课堂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还可以与当前的素质教育相接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断层解剖学头部脑室的鞍上池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鞍上池在解剖学和影像学中的位置及区别。

2.3 比喻法 比喻法可以使枯燥的解剖知识更加形象生动,可以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讲述胰腺位置时把胰腺比作躺着工作的人;讲述输尿管与子宫动脉的结构关系时将其关系比作“水在桥下流”;讲述直肠骶曲和会阴曲时,将这两个弯曲比作老年人驼背屈膝的样子。

2.4 口诀法 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为顺口溜,比如讲述 12对脑神经神经时,可以教学生这样记忆:“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舌下完”[2]。

2.5 示教法 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对象就是自己,一些相关内容可以在自己身上示教。比如讲到肩关节的运动时,可以示教肩关节的屈、伸、收、展和环转运动,同时让学生模仿;讲到肱动脉的搏动时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上找到并触及其搏动。

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作者综合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解剖知识的记忆,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素质,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3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形态学的学习必须加强直观性学习。传统的解剖学教学手段只是板书和挂图相结合,学生只能从二维的角度对人体结构进行理解学习。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 (CA I)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教学过程中。这一技术主要包括幻灯、录像、多媒体等,把图片、动画、视频及互联网的更多知识结合起来,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枯燥无味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对人体的形态结构有一个全面、立体、多角度甚至动态的认识,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做成 CA I课件,并且播放系统解剖学的录像片及实体标本解剖过程的录像片;在断层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某个层面的断层标本以及对应的 CT、MR I图像做成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基础教学和临床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也体现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学生也逐渐摈弃了解剖学枯燥难学的想法,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4 改善实验课教学

医学影像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实验课教学就是衔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是验证性的观察标本。学期开始学生兴趣还很高,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的新鲜感消失,再加上标本发出的气味难闻,学生就不愿意上实验课,教学效果很差。目前作者就实验课教学从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4.1 学时 传统的教学是重理论轻应用,以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的实验课学时安排不到整个解剖学总学时数的 1/3,这样不能满足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影像专业人才的需要。现在增加了医学影像专业解剖学的实验课学时,使解剖学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的比例是 1∶1。

4.2 实验设施 以前的解剖学实验室只有以系统解剖学为主的标本及模型,目前解剖学实验室除了配备系统解剖学的标本和模型外,还配备了整套的断面解剖学标本,以及相关的 X线片、CT片及观片设施。

4.3 实验教学方法 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将每次实验课分为三个部分,教师先示教,并告知学生实验的重点及观察方法;接下来大部分时间学生自己观察标本,教师在旁边答疑;最后利用约 10 min的时间教师总结本次课。

4.4 实验课考核 在实验课结束时采用实物提问的方式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布置绘图作业,作为实验报告,将提问和实验报告结果计入学生平时成绩。

学生通过改善后的实验课教学能更直观地巩固记忆了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满足了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影像专业人才的需求。

5 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的保障。一个合格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师除了要熟练掌握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的知识,还要了解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性和发展动态,并具备影像学诊断和介入治疗的基础知识[3]。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固定安排了 3个教师,通讲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和影像解剖学,这样更有利用教师把握整个课程体系的安排。同时还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师资。“请进来”就是请具有临床经验的影像医师来从事影像专业的断层解剖学、影像解剖学和应用解剖学的教学。“走出去”就是选派教师定期到医院的影像相关科室进修学习[4]。通过这两种途径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解剖学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职高专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其更科学、实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枯燥的解剖学教学变得更直观生动;改善实验课的教学,进一步巩固了解剖学实践技能。同时还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素质建设,为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通过以上的措施使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满足了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

[1]刘 富,赵金东,郭林娜.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学三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 [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5):586.

[2]衣 昕,金国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解剖教学效果[J].中外医疗,2009,29(32):6-9.

[3]刘树伟,李振平,丁 娟,等.创建断层解剖学课程的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2,10(1):43-45.

[4]吴 波.中等卫校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初探[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5(2):186-188.

[责任编校:张亚光]

Investigation on Teaching Effect of Human Anatomy in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CHEN Qiao-ge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Zhengzhou Henan,451191Chian)

Among the curriculum of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anatomy includes systematic anatomy,topographical anatomy,sectional anatomy and imaging anatomy.On account of involving wide range of knowledge,more abstracts and difficulties,teaching results are unsatifactory.In this article,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methods of promoting teaching effect of anatomy of medical imaging profession from five aspects involving teachingmodes,teaching approaches,teachingmethods and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medical imaging;human anatomy;teaching effect

R 322.42

A

1008-9276(2010)06-0717-03

2010-05-12

陈巧格 (1980-),女,河南省嵩县人,硕士,助教,从事解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解剖学医学影像实验课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有趣的实验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