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髓细胞形态学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2010-04-08刘咏梅赵蓉李艳玲张姝

护士进修杂志 2010年14期
关键词:骨髓细胞血细胞白血病

刘咏梅 赵蓉 李艳玲 张姝

(1.贵阳医学院医学检验系血液学教研室,贵州贵阳550004;2.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全血细胞减少是多种病因在血液学检查时出现的一种共同的表现,这种血象异常常见于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见于其它系统疾病,我院2007~2009年对确诊的20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标本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与细胞化学染色,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00例,其中男87例(占42%),女 113例,(占 58%),年龄 9个月~ 85 岁,平均年龄43.8岁。

1.2 方法

1.2.1 血液一般检查 应用Bayer12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测定WBC、Hb及PLT,血涂片用瑞氏染色作白细胞分类。血常规检查至少有2次,所有病例血象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血常规检查红细胞(RBC)<4.0×1012/L其中女性RBC<3.5×1012/L,血红蛋白(Hb)<100 g/L,白细胞(WBC)<4.0×109/L,血小板(PLT)<100×109/L。

1.2.2 骨髓检查 骨髓片、血涂片用瑞氏染色行分类并分析诊断,选择性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包括铁染色、糖原染色、髓过氧化物、酯酶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所用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

1.2.3 疾病诊断标准 按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通常细胞分类和形态观察在细胞不重叠、不固缩,结构清楚可辩的涂片区域,一般选择体尾交界部或成熟红细胞单个排列处进行细胞分类,同时注重整个涂片背景,而不完全拘泥于一般所述厚薄均匀处,按全国血液工作者座谈会颁布的《统一血细胞名称的规定》计数200~500个有核细胞。

2 诊断要点与结果

2.1 诊断要点 巨幼细胞性贫血(三系巨幼样变,巨幼红细胞>10%)、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低下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骨髓小粒为非造血细胞团,并经骨髓活检证实)、慢性贫血(外铁增高,内铁降低,结合临床提供的病史、体征确诊)、溶血性贫血(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20%[3],但AML伴有重现性细胞遗传学易位的急性白血病,经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确认,白血病细胞可<20%)、恶性淋巴瘤(骨髓发现一定数量瘤细胞,经病理活检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据粒、红、巨三系或二系或一系有病态造血、一定数量原始细胞、Auer小体及单核细胞绝对值进行分型)、恶性组织细胞病(异常细胞比例增高)、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3%,结合临床提供的病史、体征确诊)、骨髓转移癌(见到转移癌细胞)、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细胞>15%,有形态异常)、脾功能亢进(骨髓三系或二系或一系增生并伴相应系列成熟障碍)、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骨髓增生不良,造血细胞增生减低)。

2.2 结果 200例中巨幼细胞性贫血31例(占15%)、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占8%)、慢性贫血18例(占 9%)、溶血性贫血24例(占12%)、急性白血病42例(占21%)、恶性淋巴瘤12例(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占15%)、恶性组织细胞病6例(占 3%)、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占1.5%)、骨髓转移癌 1例(占0.5%)、多发性骨髓瘤 6例(占3%)、脾功能亢进10例(占5%)、骨髓造血功能低下1例(占0.5%)。

3 讨论

本结果分析,急性白血病占第一位,其次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亢;而急性白血病主要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为主,急性白血病因异常克隆增生而抑制了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正常细胞增生受抑。髓象有核细胞增生多为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骨髓分类原始细胞>2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如外周血涂片检出原始、幼稚细胞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指标,应高度警惕并及早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明确诊断;但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时常分类未见到原始、幼稚细胞,如果单靠症状、体征和外周血计数仪查血象,则易误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须做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细胞化学染色及骨髓活检检查明确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骨髓细胞病态造血,外周皿细胞无效生成,本组30例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病态造血,是与巨幼细胞贫血区别主要形态学特征;12例恶性淋巴瘤病例骨髓细胞学检查时发现一定量瘤细胞,进一步行病理活检证时;这类患者有时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骨髓细胞学检查检出瘤细胞具有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巨幼细胞贫血是DNA生物化学合成障碍及DNA复制速度缓慢所致疾病,骨髓中造血细胞巨幼变与贫血程度成正比,幼红糖原染色为阴性,这些特征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造血表现相鉴别;临床医生就可通过骨髓检查明确病因并及时对症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干细胞增殖与分化障碍和造血微环境损伤,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取代,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外周血三系血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再生不良[4],骨髓表现为增生不良,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小粒中为非造血细胞团,未见病态造血,结合骨髓活检可明确诊断。骨髓中噬血细胞大于3%对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血细胞减少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主要诊断依据是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查,多数可做出明确诊断或可疑性诊断,且具有快速、简便优点,有利于临床提高诊断率,同时为病人的治疗赢得了时间。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人民出版社,2006:154-162.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

[3]Vardiman JW,Thiele J,Arber DA.,et al.The2008 revisio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classifi 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rationale and imp ortant changes[J].Blood.2009,114:937-951.

[4]贾冰,林志芳,苏晓梅.全血细胞减少129例骨髓像及病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3):2470-2471.

猜你喜欢

骨髓细胞血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案例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骨髓细胞形态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骨髓细胞涂片会诊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LIMD1,VEGF-C,CTGF和Survivin的mRNA异常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