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的模因顺应性研究

2010-04-07孙炳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模因交际世界

孙炳文,张 崇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68)

随着因特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增加,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以下简称网语)出现了。然而,如何认识和使用网络语言,让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成为当今语言学界一个重要和亟待解决的课题。网络语言是语言的一种变异,因此有很多专家学者从模因或顺应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模因论和顺因论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单单从一个方面很难真正理解网络语言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影响网络语言模因形成发展的各个因素。笔者从新的视角探讨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的顺因性,进而探讨网络语言如何在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过程中顺应交际中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及语言结构等因素。

1 理论框架

1.1 网络语言与模因论

语言模因论是英国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1]提出的。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与发展。模因本身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因此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有可能成为模因[2]。任何一个语言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能以语言的方式复制、传播,就可以称为语言模因。模因充当复制因子的角色是因为它具备了作为复制因子的三个条件,即保留、变异和选择。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四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语言模因的传播也会经过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模因复制环路,在每个阶段面临着被选择、模仿或者淘汰的命运。从语言的顺应到语言模因,再到模因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4]。

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传播中,模因发挥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互联网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某一个语言现象和语料适合人们交际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需要,就能够从某个人向更多的人群扩散,并被人们所接受,这些语言现象和语料就会被复制,接受和使用,就具备了模因的特点即遗传、变异和选择,并能够迅速地在网络间流传和发展。

1.2 网络语言与顺应论

维索尔伦Verchueren认为语用学是对语言使用的综观[3]。换句话说,语用学研究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的选择过程。概而言之,语言的选择主要考虑语境、语言结构等因素,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的某种顺应。在交际中使用语言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既可能有意识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其中顺应动机既可以来自外部也可以来自内部。语言的具体顺应体现在各个方面:包含各个层次和方面的选择,如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篇章等语言形式的选择,还包括语言策略的选择。交际中的选择过程之所以能顺利完成,是因为“选择”具有三个特性:1)变异性或多样性(variability);2)商讨性(negotiability);3)顺应性(adaptability)。然而,这些选择并不是机械地,按照规定形式产生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4]。实际上,语言交际必须选择适当的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及交际目的、交际主体和表达结构。对他们的合理顺应有利于语言交际成功进行。

网络作为语言的一种载体,能够最及时地反映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网络语言也是动态发展的。为了达到最佳表达效果,网络语言也会不断地选择影响它发展的各类因素。因此,网络语言具有明显的顺应性。

1.3 网络语言中的模因顺应性

顺应理论下的模因应该是在各种交际因素选择的动态过程中对以前的语言、文化进行继承,模仿,复制,变异及传播。语言交际中决定采用某种模因时,就会对现存的文化现象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权衡哪些模因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既能保留原有模因的优秀因素,又能恰当地表达新的意义,这种情况体现在模因的同化、复制阶段。然而成功的模因还要满足特定的交际需要,要借助模因这个载体来顺应交际主体之间的社会心理需要,达到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共同构造的理想交际语境,从而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当然,模因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变化的,周而复始,永不停歇。而顺应也同样具有这种特性,体现出语言的共有特性。

2 网络语言模因中的顺应因素

2.1 网络语言模因对物质世界的顺应

对物质世界的顺应指的是网络语言模因应该顺应时空因素和交际双方在物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交际双方的相对距离、身体姿势、生理属性、身体状况等。不同的场合、身份、时间下我们就会选择不同的模因来表达,以使交际顺利进行达到交际目的[4]。

“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这是面对“天津市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的贷款量有多大?”的提问,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规费处副处长刘博的回答。这句话暗含着有不可告人的内幕,但是碍于面对记者和全国观众又不便明说只好搪塞过去,而此话则成为讽刺不负责任态度的隐晦语言。很明显刘处长的这句话也是顺应了当时的物质因素的。一句网络流行语于是被创造了出来,比如“这事楼主说得太细了,下回注意”“我不能说太细”等成为模因后,“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在被借用时人们会考虑当时的物质世界因素来表达在某些场合、时间不便说明的事情。

2.2 网络语言模因对社交世界的顺应

网络语言模因在选择的时候必须要顺应交际进行时的社会场合、社会环境、社会习俗和社会结构等等。以便使交流顺利进行。也就是我们模因的选择必须考虑交际进行所必要的社会因素[4]。

“不抛弃 ,不放弃!”

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连训。这个完全借用的模因让人们感觉重新找到了友谊、亲情等这些被紧张生活所冲淡的温情。网友在要表达对汶川地震中受灾同胞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顽强不屈的精神时就顺应了当时举国支持汶川人民,支援灾区的社会形势。

“被××”

《2009年的7月,我毕业了,我也“被就业”了》。这个帖子迅速引起关于“被就业”的广泛讨论,很多网友都有类似的“被就业”的经历,虽然从没听说过自己被公司“录用”,却在档案中发现了“就业协议书”。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随后,“被代表”、“被自愿”、“被捐款”等多种“被××”词语在网络上流行起来。“被”字体的兴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无奈心理,原本复杂的一种关系,仅用一个简单的“被”字就能明了。“被”模因顺应了社会上那些一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学校为了面子搞浮夸,他们就有发泄和表达愤懑和无奈的需要,体现了社交世界的选择对交际的影响。

2.3 网络语言模因对心理世界的顺应

在网络交际中,模因的选择,继承和复制都会涉及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参与,作为语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世界涉及交际者的心理状态,包括他们的个性,情感,观念,信仰,欲望,动机,意向等。这种情况在反讽中运用较为广泛。我们可以觉察出说话人的意思可能与所说的话表面意义相反,是因为参照了心理世界而做出的判断。进而根据顺应可以推断说话人的个性、情感、信仰、愿望、动机和交际意图等[4]。

“没有韩红的命,还得了韩红的病。”

在父女的对话当中,爸爸对于女儿的长胖并没有直接说你长得太胖,而是采用了歌星韩红的胖及她的大紫大红这两个模因,实际意义是说,你既然没有韩红那样富贵,所以不用吃得那么胖了。这句话顺应了韩红那么胖也能成名,言外之意包含了爸爸对女儿的爱和关心,又不失调侃,风趣,很容易被女儿接受,这句话因此也广为流传。

“这姑娘,穿的是真清凉,长的是真败火。”

这句话顺应了人们不当面说穿别人的短处的心理,采用了清凉和败火作为模因,巧妙地表达了对时下女孩越穿越少,盲目攀比的讽刺看法。上面几例句中的模因都不同程度上暗含了不便明说的深层含义,但又不能直截了当,于是就选择了心理上容易接受又比较隐蔽的说法,使他们能够为受众所接受。

2.4 网络语言模因对语言结构的顺应

网络语言模因对语言结构的选择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3],(Verschueren,1999)这些选择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次:语音、音系、形态、句法、词汇、语义等。这些选择既可以发生在同一语体内部,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社会、地域之间[5]。

“很××很××”

“很黄很暴力”是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迅速走红网络,随后有很多人选择了这种结构的模因来表达感想。“很傻很天真”这句话出自艳照门是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就是选择了“很××很××”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农妇 ,山泉,有点田 。”

该流行语的模因顺应了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的结构,灵活引用广告语,化用无痕、巧加改变表达了近年大学生对就业的困难状况的无奈,及部分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糊口已经是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

大量的网络语言模因都存在着对语言结构的顺应现象。

2.5 网络语言模因对交际目的顺应

模因的同化、记忆、复制和传播就必须为交际目的服务,那么模因的选择就要以达到交际目的为标准,并受交际目的的制约[4]。网络语言同样如此。

爸爸:“儿子,今天钓了多少鱼啊?”

儿子:“我钓的不是鱼,我钓的是寂寞。”

在对话中,儿子借用了“××的不是×××是×××”这个结构作为模因,顺应了他要表达的目的,恰当而又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原来他并不喜欢钓鱼,当周末爸爸问他要么在家做作业要么去钓鱼时,为了放松一下不得已而选择了钓鱼。

甲:“你喜欢我天使的脸孔,还是魔鬼的身材?”

乙:“我就喜欢你这种幽默感。”

这是一对谈恋爱的年轻人的对话,乙采用了幽默感这个模因,恰当地顺应了表达目的。文中两人面对面地交流,乙即男孩不想用直接的话伤害对方,但又想打击下对方不知天高地厚,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采用了“幽默感”这个模因。意思是你根本没有天使的脸孔,魔鬼的身材。也起到了委婉讽刺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顺应并不只出现在网络语言环境中。

3 结束语

网络语言模因要顺应各种影响交际的因素,网络语言模因的顺应因素包括交际语境和交际目的,他们是共同作用而不是截然分开的。一种交际行为的发生既要涉及交际的物质世界,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又要顺应语言结构和交际目的。所以它们同时存在并对交际的产生、过程、目的及结果共同产生影响。

[1] 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2] 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3] 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Edward Arnold.1999.

[4]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现代外语,2005:54-64.[5] 宋志平.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2):21-25.

[6] 佚 名.2010网络流行语[EB/OL].(2009-10-01)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play/1/35813.shtml.

猜你喜欢

模因交际世界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