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性探析
2010-04-07周金运罗仕健
周金运 罗仕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学工处,广西 钦州 535000)
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定性探析
周金运 罗仕健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学工处,广西 钦州 535000)
近年来,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普遍以量表测评为主要研究方式。该文试图以定性研究的方式,用一年多的时间,对100多名民办大学生进行近距离的观察,探析常态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度了解严重心理问题患者的特殊状况,并力图就相关问题建构相应的对策。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定性研究
目前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中,普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个人评价问卷(PEI)、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或自主设计的问卷等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此类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具有较大的普通性,然而却面临着深入性不足的问题。本文尝试以定性研究的方式,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深入观察、访谈,所得结果,或许缺乏普遍解释力度,却具有极高的个案研究价值。
本文所涉及的案例,有的在普通高等院校中已出现过类似例子,有的则附上了因民办高校与普通高校的差异化而突显出的特有色彩。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力度,民办高校显然没有像其发展态势一样,做出快捷的应对措施。心理健康问题应对措施的相对落后与民办高校的高速发展极不相称,因此,关注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民办高校机制完善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民办大学生作为民办高校的一分子,其成长轨迹离不开民办高校的宏观环境。探析其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从学校的大环境着手。
一 民办高校环境与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民办高等教育起步以来,民办高校在办学速度、规模上发展迅速,如今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民办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境,资金运转、文化底蕴,办学模式等方面尚未成熟,社会信誉、认可度相对较低。
民办高校缺少政府的财政拨款,办学费用主要靠自筹,资金问题成为困扰民办高校正常运转的主要难题,这注定了学校必须在此问题上投入大量精力。此消彼长,日常教育的投入力度受到相对弱化,以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领域为例,因资金问题,心理咨询室的筹备,心理专业服务人员的选择,心理健康书籍的健全,心理问题的测试与预防等方面难以完善,导致潜在的心理问题没有及时得以发现和医治。学费作为民办高校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高于公办院校,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负担,虽然近年来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有效的缓解了部分贫困生的学费压力,然而,仍然有很多贫困生面临物质贫乏的困扰。民办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老师的生活保障、薪酬发放、人文关怀、聘用制度、师资结构等尚不健全,人员流动性高,兼职、离退休老师比重大,部分学科教学稳定性缺失,所有这些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
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还在于生源的特殊与复杂性。学生来源可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无法达到公办院校录取标准而无奈选择民办高校,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第二类是从中专、职业高中、技校等直接入学;第三类是根本不想学,被家人逼迫入学的待业人员。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生源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加大了学校的管理难度,潜藏着更多的问题。
民办大学生除了面临和普通大学生相似的问题外,还承受其特有的压力。首先来自于民办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问题。民办大学生的录取批次偏低,相比于考入公办院校的同龄人而言,“金榜题名”并未给他们带来太多的喜悦,更多的是无奈与不甘。部分同学容易偏激,自卑心重,轻易否定学校和自己,觉得学校声誉和自身地位都低人一等,常表现出低落感和对学习生活的无趣感。民办大学生还面临较大的学习阻力。除部分同学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差外,更多的人则是学习态度问题。对知识和书本的厌倦,对非主流的追求,时常逃课、旷课,沉迷网络游戏、酗酒、盲目恋爱等,从而把学习这一最主要的事情给荒废了。民办高校相对高昂的学杂费,是困扰许多学生的另一个难题。许多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虽然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是学生本人对于大学的渴望,及家长的美好意愿,促成了很多人举债求学。面对沉重的经济压力,许多同学紧衣节食,还须用课余时间去打工挣钱。经济压力阻碍学生对学习及人际交往的投入,影响了身心的正常满足,部分人常有压抑及孤独感。
社会认可度低是摆在民办大学生之前的另一道障碍。民办高校因历史及现实问题,短暂的办学时间,所培养出来学生对社会相对有限的贡献,国家的政策等原因,民办高校要与公办院校并驾齐驱,获得同等的社会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社会对民办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偏见,甚至歧视。这种情况除了影响民办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之外,更是影响到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前途走向,使民办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加上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内忧外患之下,民办大学生面对社会竞争时,充满了无助感和危机感。
学习困难、人际淡化、学杂费高昂、家庭贫困、自我认可度低、社会偏见、就业压力过大等种种问题的困扰,促使部分民办大学生患上自卑、焦虑、敌对、强迫等心理问题或疾病。
二 常态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殊心理疾患学生个案
实证研究过程,涉及常态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特殊学生的心理疾患。在对100多名学生长达一年多的观察中发现,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常态民办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是在某些特殊因素的影响下,显现出民办大学生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一些独特的心理疾病。最常见的是,超过半数的人存在学习主动性差、缺乏良好习惯、行为自制力不强等问题。
所观察的同学中,普遍存在时间观念差,常迟到,不爱听课,甚至从不听课。出勤是缘于纪律的强制性,以及担心受到处分。课堂之外,通常不会主动学习,去图书馆学习或借书的人极少,不超过20人。下课后,一般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上网、打球、逛街抑或发呆等,普遍感到大学生活很无聊。多数人没有目标,不知道要做什么以及怎么行动,遇到问题,只会抱怨,很少想着该如何去解决。多数人觉得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很少,事实上是,这些人很少去学,或对学习缺乏兴趣。在交流中,常得到这样的信息,很多人以“是否好玩”作为评价大学生活好坏的标准,在他们心目中,大学成了玩乐的天堂,与学习无半点关系。在人际交往中,男生处理得比较和谐,女生的关系则比较紧张,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严重,在一个由7个女生组成的宿舍里,竟然可以分成五个小群体,铺出道不清、说不明的关系网。有的女生不能正确定位自己,富裕的女生大肆炫耀自己的金钱,从言语到行为都显得高人一等。贫困的女生缺乏正视自己长处的底气,好学勤奋却害怕别人的闲言碎语,似乎学习是件见不得人的事。一些无优越家境成绩较差的女生,难以平衡心态,嫉妒物质上比自己优越的同学,对于成绩出色获得奖助学金的同学,出言不逊,病态心理严重。
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复杂多样,需要从多方探索。通过一些特殊个案,从中透视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印记。
案例一:陈某,男,自卑心重,胆小多疑,害怕与人交往,夜间难以入眠。陈某中学时专攻篮球,后因膝盖严重受伤,无奈放弃篮球改学艺术。那次受伤,使一向开朗的他变得沉默寡言。因文化基础薄弱,没有考取理想的学校,在父母的一再要求下,选择了民办大学。入学后,学习极为吃力。陈某人际关系淡化,没有知心朋友,难以融入宿舍班级的集体生活。每天放学后,时常一个人在学校的草坪上坐着,直到晚间熄灯后才回宿舍,回到宿舍常觉得胸闷、压抑。休息时间,稍有动静便难以入眠,就连宿舍里风扇转动的声音,也会形成极大的干扰。
案例二:雷某,女,自卑,社交恐惧,开学伊始便多次逃课,进入教室有窒息感。不敢向老师请教,觉得老师只是关心别的同学。害怕与同学交流,常纠缠于一个问题,难以摆脱,有轻微的强迫症状。据雷某阐述,她父亲脾气暴躁,常打骂母亲,她成长中的每一步选择,都是父亲做主,虽然成绩不是很优秀,在父亲的安排下,她还是来到了这所民办大学读书。雷某从小内向,对她人缺乏亲近感和信任感。她常想逃离这个大环境,一个人待着,因此,不去上课,不见老师和同学,对她来说是很安全的感觉,旷课成了一种可以逃脱压力的妙方。
案例三:周某,女,深度失眠、强迫、幻想,接受过药物治疗。高中时,周某喜欢上一个男生,因自认为长相、成绩一般,不敢表明。此后,对方考取了一所公办大学,周某进入民办学校。原本想考上大学后才表白,却因所读大学不理想,周某更加没有信心,她的心思一直不让那个男生知道。然而,周某却难以放下那种思念的感觉,她总是处在幻想中,想象那个男生正在做什么,是否喜欢她,如果两个人在一起了会什么样等,周某总能想出一些非常浪漫的意境来,沉浸其中,不能自已。白天想,夜间想,无心学习,无力做事,时常整夜失眠,精神和体力接近崩溃边缘,最后选择了到医院接受药物与精神治疗。
案例四:兰某,女,间断性幻觉、敌意、缺乏安全感,自言自语等。兰某是独生女,自小父母就管得极严。兰某因为口吃而有些交流障碍;睡时有打呼噜习惯,她猜疑舍友们因为这而讨厌她;觉得成绩不如别人,并因学习上的落后承受了很大压力。各方的因素终于让她在一次重大考试前不堪重负。兰某开始失眠,她在枕头下放了一把剪刀,以为这样就可以正常入眠。她觉得隔壁宿舍有人骂她,甚至要打她,她虚拟的敌意,让她缺乏安全感,在一次晚间熄灯后,她跑进洗手间里,不肯出来,说是门外有两个人要来打她,事实上门外没有任何人。兰某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她觉得自己生了病,躺在床上喊肚子疼,叫医生来又查不出任何证状。在一次形体课上,兰某突然对教学楼远端的人大喊,“你们不要这样看着我,我一定不会让你们看不起的”,然后歇斯底里的呐喊、挣扎,任凭老师同学如何安抚,就是不肯罢休。随着发作频率的增加,兰某的心理问题愈发难以收拾,最后只能休学回家治疗。
以上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成因比较复杂,有来自学生本人、家庭、学校等多种刺激因素。其中由自卑心理所造成的自我认同弱化,人际关系恶化,社交恐惧、强迫等问题尤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形成,除了学生所受到的躯体损伤、情感失利、学习困难等因素的重创外,长期的不良家庭教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 对策与建议
妥善应对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多方努力。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给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出了一条明路。该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自身,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使大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表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1]文件提出了学校和学生应该努力的方向,学校通过宣讲心理学知识,完善学生认识。学生在获取相关知识后,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直至完成教育部提出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达到的三级功能:“初级功能为防治心理疾病,中级功能为完善心理调节,高级功能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2]在教育部文件的指导下,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与民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民办高校、家庭、社会、学生应做出更为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民办高校完善心理学图书、心理健康教程以及心理咨询室的设置
系统介绍行为学习理论、认识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际沟通理论等主要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针对他们人际关系敏感、社交恐惧、不良行为固化,强迫焦虑症状偏高等特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可以运用森田疗法、箱庭疗法、厌恶疗法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咨询或团体咨询,缓解和消除心理问题,并最终帮助患者建立正常完善的人格。
(二)家庭、社会以合理的方式对待民办大学生
家庭过于苛刻粗暴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事情的全权决定和随意指责,都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容易导致个体患上强迫、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和,对超出子女能力的过高期望,也会让子女背上沉重的心理压力。家长需调整管理方式和对子女的不合理要求,给子女自由的成长空间。社会应该给予民办院校和民办大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公正的评价。给民办大学生等同于普通大学生的用才标准,消除就业歧视,唯才是举。
(三)学生本人应调整认知,正视现状,建构自己独立之人络
除家庭、社会因素外,高考失利、就读民办院校是诱发民办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民办大学生应面对现实,克服自卑、偏执等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和应对社会压力的能力,根据社会需求,作好职业规划,自信的面对自我与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疏导长久积压的不良情绪,矫正病态心理和行为,必要情况下配以药物治疗,直至完全康复。
综观以上问题,存在诸多共性。在这些民办大学生的成长轨迹中,隐约发现前期经历所埋下的隐患,有的心理问题在中学时已经显现,一直延续到大学;有的经过了漫长的积累后,在大学里因某一事件的引爆,终于冲破临界点暴发出来。因此,这些发生在民办院校里的心理问题,不能把根源完全归结于民办大学本身。心理问题的发生由多方面促成,来自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学生本人的等多种因素。当这些问题在民办大学这片土壤上发生,作为接纳学生学习生活的教育机构,作为学生成长的引路者,民办高校理应给学生提供完善的教育服务,为学生塑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1]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
[2]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3]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王晚霞)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 of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
ZHOU Jin-yun,LUO Shi-jian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 Talent International College, Qin zhou Guangxi 535000,China)
In the past few years, measuring scale is the main important mean , which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students. This article tries to observe the private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students at short range, with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in more than one year. It probes the general privat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lucubrates the unusual situation about the sufferer with serious mental problems, and constructs homologous countermeasure to the interrelated problem.
Private College Student;Mental Health Problem;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G641
A
1673-2219(2010)10-0191-03
2010-07-05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十一五”第五批立项启动项目“广西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C162)。
周金运(1982-),男,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罗仕健(1982-),男,壮族,广西百色人,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