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模因论视角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预制语块输入

2010-04-07刘汝荣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0期
关键词:语块词块模因

刘汝荣 杨 为

(吉首大学 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从模因论视角看英语口语教学中的预制语块输入

刘汝荣 杨 为

(吉首大学 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是模因的载体,模因本身靠语言复制和传播,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预制语块是形式上具有固定性、语义上具有预制特征的多词结构,作为模因的一个表现层面,它的成功习得对于提高口语的流利表达、地道表达和创造性表达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模因的传播规律启示我们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预制语块概念,精心选择输入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阅读口语结合,听力口语并举,使学生能创造性地使用习得的语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际。

模因;模因论;预制语块;口语教学

一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英国生物学家、牛津大学教授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他的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创造了meme一词,并对meme作出了类似gene即生物基因的文化基因解释:模因(meme)是一种与基因(gene)相似的现象,是靠复制而生存、通过模仿而传播的文化基本单位[1]。随之,meme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1999年 Dawkins的学生 Susan Blackmore在 The Meme Machine(《谜米机器》)一书里进一步论证了meme和gene类比的合理性,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建立一种理论来解释人类社会进化(social evolution)现象[2]。两本书分别于1998年和2001年在我国翻译出版后,国内不少学者(何自然、陈琳霞、王斌、徐盛桓等)从语言、翻译、人文等视角对meme现象进行研究。

Heylighen(2001)认为meme是:an information pattern,held in an individual person’s memory,which is capable of being copied to another individual person’s memory(一种信息形式,存在于一个人的记忆之中,并能被复制到另一个人的记忆中)。[3]因而,可以认为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它的核心是模仿。

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见模因与语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更进一步说,语言本身就是模因,它可以在字、词、句乃至篇章层面上表现出来。

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Genotype)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phenotype)两种方式(Blackmore,1999)[2]。前者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可分为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和相同信息的异形传递;后者是以同一形式按需要复制成不同的内容,可分为同音异义横向嫁接、同形联想嫁接和同构异义横向嫁接。比如英语会话时引用的名言、警句、或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等,都是将相同的信息直接复制或传递的模因,属于基因型模因;如果采用与名言、警句相同的表现形式,但却表达不同的内容,即所谓的形式近似,内容迥异,那么这样的语言模因属于表现型模因。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一句非常有名的话: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变体运用:To go or not to go,that is the question. To buy a new car or not,that is the question.To get married or not,this is a question.其中To go or not to go,To buy a new car or not,To get married or not,都属于表现型模因;而that is the question则是基因型模因;三种变体运用相对于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而言应该属于表现性模因。

二 预制语块与语言模因的关系

预制语块是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介乎传统的词汇与语法之间的语言构块,通常由多个词构成,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由于这些语言构块是以整体形式学到并保存在长期记忆中,所以也被称为“预制语块”。预制语块从结构上可以分为四类(Nattinger & DeCarrico,1992):1.多元词语块(Polywords),不仅在理解上而且在书写时都被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形式来看待。如:by the way,by and large,at any rate,all in all,as a result等;2.习俗语语块(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包括谚语、格言以及社交套语等说话人可以作为语言单位存储在记忆中的句子语块,如: How are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Wish you a happy Christmas.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等;3.短语架构语块(phrasal constraints),它们的内部结构允许有变动,允许词的横向和纵向的替代和插入。如: good (morning, evening,afternoon),as far as I (as far as I know,as far as I can tell,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the +比较级,the +比较级 (the sooner,the better;the busier,the happier)等;4.句子构建语块(Sentence builders)。如: I think that…;let me start with…;my point is that…;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4]

从其特点及分类上我们认为预制语块可以看做模因的一个表现层面,它可以是多元词语块、俗语、谚语、格言以及社交套语、内部结构允许有变动的短语架构语块、句子构建语块等固定或半固定结构。这种固定或半固定的表现形式与模因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传播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 预制语块对于口语能力的重要性

近20多年来的语言学研究,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表明,英语语言交际并不仅仅通过单词和固定短语的使用来实现,而是通过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固定组块的使用来实现的。在自然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单词的固定组合及半固定组合形式,Altenberg & Granger(2001)就发现,大约70%的日常口语都是由预制语块组成的。[5]Lewis(1993)指出,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6]

(一)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口语的流利表达

预制语块是“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他意义单位,它整体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Wray,2002)[7]。在实际语言运用中,使用者可以整体快速提取使用,大大减轻大脑的语言编码压力,确保大脑的迅速反应,因而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流利性。Raupach(1987)[8]和Towell et al.(1996)[9]的研究表明:组块中的句子构造框架(sentence builders)的使用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口语表达的流利程度,因为句子构造框架可以给学习者提供建构句子的便利,从而减少语言加工的负担,使学习者有更多时间组织接下来的话语。金国庆、廉洁(2002)的研究证明:预制语块“具有较强的可及性”、“可以为语法计算争取时间”、“有利于确保意义在交际中的优先地位和连贯性”。[10]丁言仁、戚焱(2005)在调查中发现:“借用词块的能力与口语水平密切相关,水平较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借用更多的词块。”[11]缪海燕、孙蓝(2006)的研究表明:“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口语流利性发展紧密相关;学习者使用句子构造框架的数量并不随着其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增长,但是他们所掌握的句子构造框架的语篇功能却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而呈现多样化特点”。[12]

(二)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口语的地道表达

预制语块大多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生成的语言单位,使用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可以保证语言使用的正确性,从而避免语言错误。Pawley & Syder(1983)认为:即使第二语言学习者能达到近似本族语的流利程度,也往往存在着如何获得近似本族语的词语选用能力问题。

[13]Nattinger & DeCarrico(1992)的研究显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一般都掌握数以千计的词汇短语,使用非常频繁,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时,通常都比较重视语法规则,总是小心翼翼地根据语法规则生成句子,相对忽视了词汇短语及其在交际中的作用,掌握的词汇短语也远没有本族语者多,不得不更加依赖语法规则造句。[4]因而,不少学习者虽然具有某种程度的流利性,但他们使用第二语言时给人的感觉仍然是非本族语者在说话。二语学习者如果能够习得足够多的语块,将有助于缩短学习者在词语选用方面同本族语者的差距,使他们的词语选用更加地道,更具“洋腔洋调”、“洋味十足”。

(三)预制语块有利于提高口语的创造性表达

词块具有结构上的相对完整性、同时具有可变性、生成性、动态性等特征。词块是现成的(ready-made),属于“预制”的(prefabricated),它作为整体保存在记忆中。词块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时态或人称等进行相应的语法变化,非连续的词块中间则可根据需要插入相应的词语甚至从句。从词块的分类可以看出,从词汇层到句子层,词块构成成分之间在结构上的间断性增大,即词块内部可供语用变化的空间越来越大,这就为创造性使用词汇提供了空间,表明词块具备生成性。词块的这一功能表达特征可以使学习者通过对某一程式性词块的扩展,获得越来越复杂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功能。词块体系不是由无数词块构成的静态集合,而是一个在语言使用中为顺应交际需求而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开放的体系(Wray,2002)。[9]Ellis(1994)也认为,在二语习得的初期阶段,不论学习者年龄大小,公式性语言在他们的言语中都频繁出现。[14]对公式性语言的模仿和记忆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了训练和巩固发音技能的机会。大量的公式性语言也为语法学习者提供支持,为他们最终过渡到公式性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交错使用提供铺垫和准备。

四 模因论对预制语块教学的启示

中国学生的外语学习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的听说与读写比较,听说水平总体较弱;听力与口语相比较,口语能力普遍偏低。有些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掌握了系统的语法和大量词汇,并能够阅读高难度的英文资料,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却往往出现“哑巴英语”或“中式英语”。我们认为,口语教学中注重预制语块的输入将有利于改变这种现状。

(一)重视预制语块的有效输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预制语块作为口语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入预制语块的概念,强化学生对于口语能力中预制语块习得的重要性的认识,按照预制语块的构成形式和话语功能讲授预制语块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识别预制语块,学会使用预制语块。

其次,学习者要多进行预制语块的背诵和模仿运用。根据模因的生命周期特征,模因停留在宿主的时间越长,感化受体的机会就越多,就越能和宿主融为一体。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背诵的方式将具有丰富预制语块的语言材料输入到自己的大脑(模因的宿主),再通过反复背诵使语言材料进入自己的长期记忆阶段,使它们存在于自己的潜意识层中,在输出时就能够不假思索地流利地使用语言。随着背诵输入的不断增加,他们的隐性语言知识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语感不断增强,学习者的口语能力也不断得以提高。让学生模仿正确而得体的语块的使用,并且不断练习,让这种模仿得到强化,这样他们就能对模仿到的语言素材进行扩展性运用了。

(二)阅读口语结合,视听口语并举

教学的输入、输出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足够的输入作为基础,输出就无从谈起。模因论也认为模因同化的条件之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而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接触主要通过“读”和“(视)听”进行。

阅读可以帮助触类旁通多种语言的表现层面和形式,可以丰富学习者词素、单词、词法的各个形态层面的知识。通过阅读语篇中的语块,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学习基础和表达需要等从中抽取不同的语言和知识信息进行储存和拓展,为其口语中的运用奠定扎实的基础。

“视听”除了可以像阅读一样为“说”提供正式、非正式英语口语所需的预制语块输入,还能够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视听材料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接近于真实的情景,通过情景对比、情景分析以及在特定情景下的语言交际功能的学习,就可以在学生潜意识中建立一种对应的情景——语言联系,即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在交际功能的联系。一旦遇到类似情景,即可产生同步联想,根据所处的特定情景,自然而然地采用得体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说话内容,从而成功地实现交际。

(三)精心选择输入材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Dawkins将模因的传播过程比喻为寄生虫对宿主的侵染。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阶段是模因的记忆阶段。记忆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有少数模因能够被保存下来,这就是模因复制传播过程中“适者生存”的淘汰现象。对于语块习得同样如此,由于在预制语块习得过程中,不是所有的语块都能被习得,过于广泛的或不加选择的预制语块会很快被遗忘,因此,最好的策略是有意识地去识记使用频率高的语块,将其音、形、义和结构等牢牢记在心里,促进语块内化。

Krashen(1982)曾提出:对于新的语言材料输入,有两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并吸收。一是教师采用简明易懂的方法进行输入,一是学生充分地利用上下文。[15]因此,教师要多利用现代的语言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等有效提高语言输入数量和质量,充分利用网络在语言教学上的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输入方式多元化和形象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等优势,对语块进行有效地输入。

(四)着重训练学生创造性的表达

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对于学习者学会的存在于大脑中的各种表达手段,要通过复制来与别人交流,达到传播的目的。在模因作用下,除了语块得到复制,创造语块的“创意”也同样得到复制,并且语言模因在复制、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

从模因论角度来看,模因表现型传播是最高级的传播形式,只有发展和具备这种模因传播能力,才具备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会以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信息,而且还要学会以相同的语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要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以不同的方法来表达相同的思想,同时要教会他们仿照外语地道的表达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所学的语言。

五 结 语

口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入的重点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发现、掌握语篇中的语块,尤其注意语块的语言功能及其在语篇中的组篇作用,不断扩充学生预制语块的总量,提高其熟练运用语块的能力。模因的关键是传播,没有传播就没有模因。模因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会迅速得到复制和传播,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极高的持久性。因此,在大量语块输入的基础上,教师应创设相应的语境,引导学生利用语块构成完整的句子和语篇,完成预设的交际活动。由于语块主要来自于大量的语言材料,因此学生课外要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语块,通过多听多读,提高语言的板块意识,积累预制语块,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1]Dawkins,R(卢允中,张岱云,王兵译).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Blackmore,S(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Heylighen, F.2001.Memetics[M/OL].http://pespmc1.vub.ac. be/MEMES.htm1,accessed, 2006-03-04.

[4]Nattinger,J.R &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Altenberg,B.& Granger,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2):173-194.

[6]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1993.

[7]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8]Raupach,M.Procedural learning in advanced learners of a foreign language[A].In Coleman J.A.& Towell R.(eds.).The Advanced Language Learner[C].London:CILT,1987.

[9]Towell,R.,Hawkins,R. & Bazergui,N.The development of fluency in advanced learners of French[J].Applied Linguis–tics.1996,17(1):84-119.

[10]金国庆,廉洁.预制语块与外语口语流利性[J].青海师专学报,2002,(6):116-119.

[11]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49-53.

[12]繆海燕,孙蓝.句子构造框架的使用与二语口语流利性发展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65-271.

[13]Pawley,A & Syder,E.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selection and native-like fluency[A]. InRichards.J.& Schmidt.R.(eds.).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Longman,1983.

[14]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5]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Pergamon,1982.

(责任编校:张京华)

On the Input of Prefabricated Chunks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metics

LIU Ru-rong, YANG Wei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Jishou Hunan 416000, China)

Memetics is a new theory to explain the law of cultural evaluation. Mem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language, and is carried, reproduced and transmitted by language. Language itself is meme, which can be presented at lexical, syntactical and discourse levels. Prefabricated chunk, as a multi-lexical structure, is stable in form and prefabricated in meaning. And also as a level to present meme, it is significant in improving oral ability. It is enlightened that the concept of prefabricated chunk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adopted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use the acquired chunks to communicate smoothly,correctly,and creatively.

memes; memetics; prefabricated chunks; oral English teaching

G642

A

1673-2219(2010)10-0156-04

2010-05-15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下苗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2009-208)、吉首大学教改项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预制语块教学与语言输出能力培养”(项目编号2007-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汝荣(1968-),女,湖南郴州人,吉首大学国际交流与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语块词块模因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及应用策略分析
词块中心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词块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词中的词块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