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0-04-07方卫平
方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儿童文化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方卫平
(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 儿童文化研究院,浙江 金华 321004)
2003年以来,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在本科专业建设方面,做出了切实的实践与探索。在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新教材的推出、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设施的完善与教学资源的充实、专业特色的拓展与“第二课堂”的开辟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从近五年的建设过程来看,还需要从专业课程开拓、内部管理机制、学术资源利用、学生个体关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建设工作。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在当代儿童成长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和功能,正受到愈来愈广泛的重视,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呼应的是,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成为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高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003年,我国高校第一个儿童文学系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成立;2003年秋天,该系招收并组建了第一个本科生儿童文学方向班。这是我国高校办学史上第一个带有试验性质的儿童文学方向的本科班级。儿童文学本科层次方向的建设,既是我国高校文科(文学)专业建设中的一项新的探索和实践,也将为儿童文学的人才培养提供一种新的层次和模式。很显然,对于儿童文学本科方向建设的研究,与其建设实践本身一样,都是当代高校儿童文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史上的新课题。2009年9月,以该本科专业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儿童文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得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一等奖。本文拟以已经毕业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03、04级本科班为个案,通过对该方向建设实践的回顾和梳理,总结和探讨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初步经验。
一
从世界范围看,“儿童文学”作为一门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科,由于种种原因,往往难以进入各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体制;另一方面,由于其身份上的多重属性,在各国高校的学科制度和教学体系安排中,又往往因不同需要而把它挂靠在不同的学科名目之下。例如,在不少国外高校,儿童文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就挂靠在诸如文学系、教育系、语言系、图书馆学系等不同的相关学科背景之下。例如,以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作为特色学科之一的英国纽卡西州大学在英语文学、语言和语言学系下开设了“儿童文学的边界”等本科儿童文学课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儿童文学课程如“当代儿童文学发展”等则挂靠在提供研究生课程和学位的“文学研究:写作、记忆与文化”和“现当代研究”两个专业点下。该校也培养儿童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其所修的专业课程由学生本人与导师依据学习的需要共同制定①。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文理学院英语系下设有“儿童文学”、“幼儿文学”、“青少年文学”等系统的儿童文学专业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并在该方向下授予相应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②。美国伊利诺大学在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下开设有多门儿童文学课程,其中包括“儿童的文学及其他资源”(只对三、四年级本科生和该院研究生开放,主要研究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媒介中心对于0-14岁年龄段的儿童书籍及其他资源的评估、选择和使用等)、“青少年文学及其他资源”(只对三、四年级本科生和校内研究生开放,主要研究公共图书馆和学校媒介中心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书籍及其他资源的评估、选择和使用等)、“儿童文学史”(主要以早期儿童文学书籍、儿童读物和儿童杂志等为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变迁给童书带来的影响等)、“儿童文学批评研究”(专为博士生及部分硕士研究生开设,主要通过具体文本的阅读和探讨,进行儿童文学批评方法史、思潮史,以及具体儿童文学学术批评的研习)等③。此外,英国剑桥大学也将“儿童文学批评方法”设为教育学专业硕士的兼修课程之一;英国兰开斯特大学在英语与创作系下也设有儿童文学的本科课程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美国缅因州大学则在教育与个体发展学院的相关专业中开设了儿童文学课程。
学科本身的领域、级别限制及其发展的相对滞后,使得各国拥有儿童文学师资的高校大多数仅从事儿童文学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工作,至于本科生的培养,各国有关高校的儿童文学课程则大多依据课程需要与授课教师的有无等具体情况,零散地出现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系统的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十分少见。在亚洲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儿童文学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是日本梅花女子大学的儿童文学系。该系为梅花女子大学文化与表述研究学科(Faculty of Cultural and Expression Studies)所属的四大学部之一,有着较为系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教学安排④;该校同时在文学研究生系下设有儿童文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并拥有日本高校唯一的具有系统性和国际性的儿童文学研究生课程⑤。但从世界范围来看,高校的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仍然处于起步状态。这也意味着我国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的设立及其建设是一项同时具有领先性和挑战性的事业。
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及其课程设置,能够带动儿童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其所提供的平台,一方面在高校的主流学术体制安排和制度建设中为儿童文学学科开辟了相对独立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对高校儿童文学专业授课教师和研究人员具有积极的影响与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十分有利于尽早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潜质的各类儿童文学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硕士、博士儿童文学专业修习输送人才。
其次,本科专业建设对于专业课程的系统性、科学性和相对完善性的要求,使儿童文学本科课程体系必然要向更为广阔的创作实践和社会现实打开。由于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殊性,儿童文学学科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与儿童教育、儿童阅读、儿童成长等社会话题产生不可分割的关联性,而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也必然需要逐步将这些内容纳入学科科研和课程建设的范围之内。这一方面加强了高校儿童文学学科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借此为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更为丰富和扎实的大学学科资源和主流学术体制的支持。
再次,高校儿童文学本科课程和专业建设,也有助于为当前的基础教育培养和输送具有比较坚实的儿童文学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应该说,当前基础教育界对于儿童文学的整体热情十分高涨,相比之下,来自儿童文学专业训练背景的师资则显得十分欠缺。基础教育正迫切地需要接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的专业儿童文学教学人才,而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一需求。
迄今为止,在中国高校的学科体制中,儿童文学一直是作为三级学科挂靠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二级学科名下。而新时期以来,国内设有或者曾经设有儿童文学硕士生、博士生培养方向的高校屈指可数⑥。一部分师范类高校在本科教学体系中设置了必修或选修的儿童文学课程,但同时具备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及其对于儿童教育、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不断得到重视,高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儿童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然而,由于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中国高校的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很难获得较大规模的尝试机会,更谈不上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了。
在中国新时期高校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史上,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学科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78年,我校在国内高校中最早酝酿恢复了儿童文学选修课程,并于1979年率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儿童文学研究生,同时成立了新时期国内高校第一个儿童文学研究机构。此后,我校儿童文学学科成员先后在儿童文学基础理论、中外儿童文学史等领域出版了多部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重要著作⑦,并积极投身高校儿童文学教材建设,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从而为高校儿童文学本科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保障。在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发展过程中,浙师大儿童文学学科较早建立了系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并于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儿童文学课程群。进入90年代以后,该学科又陆续开设了与当下儿童文学创作、发展现状紧密相关的儿童文学选修课程。在长期的儿童文学教学和人才培养过程中,该学科积累起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这就为儿童文学系的成立与建设,奠定了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
二
2003年秋天,随着中国高校首个儿童文学系在浙江师大人文学院的创立和招生,高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的系统建设也迈出了其富于开创意义的历史步伐。从儿童文学系的创办至今,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该校儿童文学学科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系在课程设置、硬件完善、人才培养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不少重要的成果与经验。
(一)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新教材的推出
新时期以来,浙江师大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儿童文学课程体系,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就已形成了包括“儿童文学概论”、“幼儿文学”、“中国儿童文学史”、“外国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创作论”、“儿童心理学”等课程在内的儿童文学课程群。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儿童文学教学的拓展和深化,该学科又陆续增设了“青少年文学研究”、“童话美学”、“儿童文学艺术研究”等选修课程。儿童文学系创办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科制定并实施了系统的儿童文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新开设了“中外儿童文学名著先读”、“儿童文学写作”、“儿童影视文学”等必修与选修课程,并正在酝酿开设 “童年史研究”、“儿童动漫制作与欣赏”、“儿童读物编辑理论与实践”等具有当代社会和时代意义的新课程。从目前儿童文学系的课程设置内容来看,在儿童文学基础理论、儿童文学史、儿童文学作家作品与思潮研究以及儿童文学创作等领域,形成了一个较为专业和完整的教学体系。该体系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阶段中。
20世纪后期,浙江师大儿童文学学科在高校儿童文学教材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具有填补空白性质的成果,成为当时国内高校儿童文学教学的重要资源。新世纪以来,结合国内外儿童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以及新的教学需求,该学科成员又修订或编撰了新的儿童文学教材。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方卫平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截止2008年底,该教材已印刷17次,累计发行量达到了110140册;2007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由该学科四位教授主编或撰写的四种史论著作:《中国儿童文学史》(蒋风主编)、《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方卫平)、《中国童话发展史》(吴其南,兼职教授)、《外国儿童文学史》(韦苇)。这四种著作是在学科已有的儿童文学史建构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新内容,进一步修订完善而成的史论著作,为儿童文学系的专业教学提供了重要、及时的教学资源。
(二)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浙江师大的儿童文学学科向来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实力雄厚的学术群体,在新时期以来中国高校的儿童文学教学与科研中占有重要位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持续十几年的时间里,该学科的师资队伍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萎缩。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成立后,该学科先后引进两名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界具有相当代表性的国内学者(均为博士或博士研究生),与此同时,原有队伍中两名青年教师也先后考取了相关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该学科的师资力量,也进一步丰富了专业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授风格。
近五年来,在相对全面、系统的专业授课与学术指导、训练下,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本科生在儿童文学研究、创作等方面,显示出了整体上的提升与进步。一方面,选择儿童文学研究作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方向的学生数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在广度与深度上,与此前的学生研究成果相比,也有了较大进步。近年来,该系学生的研究主要以现当代国内外儿童文学作家、作品、文类和思潮研究为主,同时包括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美学范畴以及儿童影视、儿童动漫、儿童博客、少儿主持等儿童文化研究课题的探讨,部分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儿童文化》等学术刊物上得到公开发表,从而在校园内创造了良好的儿童文学学术氛围。在校首届“思想猫”儿童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奖中,儿童文学系同学的科研成果占据了全部获奖成果的2/5强。
与此同时,该系学生也积极尝试儿童文学创作实践,在《幼儿故事大王》、《儿童诗》、《娃娃画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了儿童文学界的关注。
(三)教学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与教学资源的不断充实
浙江师大拥有国内建立的第一个国际儿童文学馆,收藏专业书刊近60000册,订阅了190余种中外文专业期刊,是目前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儿童文学专业图书馆。近几年来,该馆引进了专职资料员,大幅增加国内外新书的购置与报刊订购,并不断完善借阅制度,增加开放时间。至2007年,该馆已实现工作日全天开放,为儿童文学系学生的专业借阅、阅览等,提供了目前大陆高校最好的资料条件。
2007年,出于相应的学科建设需要与考虑,原儿童文学研究所网页不再继续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国内首个中国儿童文化研究网(http://www.chchc.cn/)。该网页在“儿童文学研究所”机构下,专门设有“儿童文学系”栏目,介绍历届儿童文学系的基本讯息、动态与建设情况以及系内学生的儿童文学创作与科研习作等,为儿童文学系的自我展示,也为该系学生了解校内外相关专业信息、发表个人的观点及作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
(四)专业特色的拓展与“第二课堂”的开辟
浙江师大人文学院儿童文学学科以其自身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为该校儿童文学系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第二课堂。除了参与由校内儿童文学学者开设的专题讲座外,该系同学也多次参加了与来自港台、马来西亚、日本、加拿大、上海、北京等地的著名作家、学者的交流,并在班主任及专业导师的带领下,先后参与了安徒生诞辰两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第八、第九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红楼国际儿童电影展映活动、中加儿童文学论坛、中日儿童文学论坛等学术活动,以及由学科联系安排的与当代儿童教育实践紧密相关的专业实习。一系列针对性明确、专业性强的活动的开展,为该系学生学习能力、专业修养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儿童文学系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学术参与意识和一定的学术参与能力。与此同时,该系也定期开展内部的交流、调查、总结与研讨,进一步加强了儿童文学系全体师生的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
三
2007年6月和2008年6月,浙江师大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2007届39名、2008届38名同学先后顺利完成本科专业修习,获得学士学位,分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就职(其中多名毕业生分别考取浙江师大、华南师大、广西师大、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结业仪式上,各位毕业生坦言了自己在四年的专业修习道路上的所得,表达了对于专业导师以及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这一特殊的本科班集体的深切感激与留恋。应该说,对于中国高校本科儿童文学系的建设来说,自2003年秋天建系以来,我们既体验了创业的激动与开拓的喜悦,也意识到这一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从五年的建设过程来看,我认为,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儿童文学系的探索与建设工作:
(一)在专业课程的开拓方面,应更多地借鉴世界范围内的儿童文学研究、教学经验,在加强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增加细部与深度的教学内容,并将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切实引入儿童文学系的课堂教学中
目前人文学院儿童文学系所设立的儿童文学专业课程体系,在内容和结构上均具有较强的专业系统性与覆盖面。应该说,与世界范围内的高校儿童文学专业课程相比,该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知识传授的体系化设计和专业师资支撑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特色。不过与国外具有儿童文学学科优势的高校相比,我们的专业课程设计在重视专业基础理论传授的同时,也存在着细部研究方面的薄弱甚至缺失。首先是缺乏针对儿童文学特定研究范畴(包括特定的母题、主题、文类、美学范畴等)的研究课程。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儿童文学本科课程为参照,该系在2000至2008年的近9年间,除开设有“儿童文学”、“幼儿文学”、“青少年文学”等基础理论课程外,同时设有“图画书研究”、“青少年诗歌研究”、“维多利亚时代儿童文学研究”、“纽伯瑞奖获奖作品研究”、“童年与战争研究”(系文学叙事中的战时童年研究)等一系列以特定儿童文学文类、史及主题范畴为研究对象的课程群。其次是缺乏针对跨学科的儿童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课程设置。仍以佛罗里达大学为例,该校所开设的如“儿童、文化与暴力研究”(系儿童文学、影视、电子游戏中的暴力呈现研究)、“神话、原型与童年文化研究”、“ 动画与漫画研究”等课程,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研究特色,也符合当前儿童文学、文化的发展现实。而对于中国目前的儿童文学研究来说,这方面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开拓显得尤其重要。
(二)在儿童文学系的内部管理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相对灵活性的管理制度的制定,有效地促进系内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也要从态度、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结构的养成目的出发,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更加科学、具体、可行的培养方案
儿童文学系作为相关学院下开设的一个专业方向,其管理制度首先应以所属学院的基本管理制度内容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系内管理制度的制订应尽量避免空泛和宏大,而是应当从如何加强系内联络、团结和群体认同的角度,结合儿童文学系自身的特殊性,进行切实的规定。作为管理制度的必要补充,也应增加投入,设立相应的学习奖励制度,以激励系内学生的学习与研究。儿童文学系的培养计划,除考虑系统全面的专业知识传授外,更应突显其在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自我规划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内容。实践因此应成为培养计划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研究实践、社会实践等。应当有计划地鼓励学生从事独立或集体性的儿童文学研究课题,并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保持与当代儿童教育、阅读现实等的紧密联系。从近五年的建设经验来看,儿童文学系学生对于专业学术话题和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普遍持有较高的热情,如果能够加以正确的激发和引导,既有助于提升其专业信心和研究、行动能力,也有利于加强系内成员的身份认同。
(三)在校内外儿童文学学术资源的利用方面,应加强预期计划和要求的制定,使学生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将这些资源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将其吸收和同化为个体内在的素质与能力
得益于浙江师大儿童文学学科的学术优势,我校儿童文学系学生拥有一个十分开阔的国内、国际专业交流平台。每个学年,学生们都有机会听取和参与多个国内、国际儿童文学学术交流、座谈、研讨以及大型儿童文学、儿童文化活动。然而,从历年学生的总体参与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计划以及针对系内学生的前期辅导和后期指点,面对珍贵的学术交流机会,学生多以被动接受为主,而缺乏活动现场和活动后的学术对话、反思和质疑能力。针对这一点,应在系内倡导和形成学术交流以及其他学术实践活动前后的准备、总结和学术练笔等风气,以达到对于校内外专业资源最为充分的利用。
(四)在个体关怀方面,应加强对于学生个体成长的关注;加强系内班主任、辅导员的责任感,在群体中创设以尊重个人发展独特性为前提的团结、积极的舆论氛围
尽管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与发展的自由,然而对于初入学的新生而言,引导他们在入学之初思考或确定相应的专业发展目标,并在其发展过程中给予适时和必要的指引,是至关重要的。从实际的招生和培养情况来看,儿童文学系的班级规模以中小型(30-40人)为宜,以保证每位成员的专业研修和生活情况都能得到班主任和专业导师的关注与指导。由于初创期在所难免的缺漏,儿童文学系一些同学在一个很长的时间段里,在专业学习方面处于零散和不自觉的状态。这固然与个体本身的基础、能力等密切相关,但及时、恰当、合理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指导与建议,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由于儿童文学学科本身的特殊性,不少学生在入学初对该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偏误。及时纠正这一理解偏误,进而在专业修习的方法、途径等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性意见,对于系内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看,儿童文学学科的边缘身份注定了儿童文学本科专业的建设也将是一项边缘性的事业,它既被要求在一个相对狭小的自主空间里,实现尽可能自由和美妙的舞蹈,又时时准备着突破专业身份的囿限,以尽可能开阔的视野和大气的面貌进入学科建设的整体领域;而在当前,其建设并没有系统、完整的经验和章法可资借鉴与依凭。然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也会是一项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具有开拓意义和价值的事业。摸索的过程会很艰辛,但与此同时,前方的每一处空白也在向我们展示着书写历史和新的篇章的诱惑。我们相信,儿童文学本科专业建设的种子一旦撒下,必将在长远的时空意义上,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事业产生深刻的影响。而我们今天的责任,是为这个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寻求更为开阔的空间和更为宽广的途径。
注 释:
①参见http://www.ncl.ac.uk/elll/childrensliterature/
②参见http://www.english.ufl.edu/courses.html
③参见http://www.lis.uiuc.edu/oc/courses/catalog/catalog.html
④参见http://www.baika.ac.jp/lang/english/dept.html
⑤参见http://www.baika.ac.jp/lang/english/guraduate.html
⑥国内高校中先后陆续招收过儿童文学研究生的大学有:浙江师范大学(1979)、北京师范大学(1984)、华中师范大学(1985)、东北师范大学(1991)、上海师范大学(1992)、重庆师范大学(1996)、沈阳师范大学(1999)。
⑦1982年,出版1949年以后国内第一部个人撰著的《儿童文学概论》;1986年,出版中国当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外国儿童文学历史的《世界儿童文学史概述》;1987年,出版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界第一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1992年,出版中国儿童文学界第一部大型《世界儿童文学事典》;1993年,出版中国儿童文学学术界第一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1999年,建立大陆第一家台湾儿童读物资料中心。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FANG Wei-p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tiy, Jinhua 321004, China)
The Children’s Literature Department at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been under stable progress in its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s a B.A. major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2003. In the recent five years, the department has been improved a lot in constructing its own teaching system and material, nurturing competent staff and outstanding students in the field, enhancing its teaching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and setting up its unique major specialty as well as opening practical courses outside the universit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department still needs to do more in its construction of management system, major courses, academic sources and individual care for every student.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children’s literature; department construction
I058
A
1673-2219(2010)10-0049-05
2010-06-02
方卫平(1961-),男,湖南湘潭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校: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