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资源的整合

2010-04-07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主中国共产党政治

杨 俊

(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68)

现代政党政治发展表明,执政党确立、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有效执政是以规范而有效地开发、维护、整合政治资源为基础和前提的.任何执政党在领导和掌握国家政权,协调和处理自己与国家及其他政党、社会团体及群众之间关系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政治资源的开发、维护和拓展.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巩固原有执政资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政治资源的开发、维护和拓展,为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开发、维护和拓展执政资源,加强对多种政治资源的全面整合与合理配置,以增强自身的领导权威和执政合法性,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伟大目标,完成执政使命.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发展,执政党的执政,就是通过对各种各样的政治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与整合,维护和增强其执政权威与合法性,在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其施政纲领和治国方略.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随着历史的传承和现实的发展,获得和拥有了丰富多样、弥足珍贵的政治资源,这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权威的确立、执政水平的提高、执政地位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作为执政党,其开发、整合政治资源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中国的政治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执政合法性得到了极大地增强.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合法性资源十分丰富且强大,目前没有任何其他政党可以替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与整合.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它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生活的巨大变迁,我国的政治体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1]改革开放以来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努力推动国家的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不断进行政治资源的开发、整合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 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整合党执政的群众资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了重大成果,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得到切实的加强和保障,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维护和整合了党执政的群众资源.

1.1 确立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1979年到2004年6月,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审议通过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323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138件,法律解释10件;国务院制定了970多件行政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上万件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48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到2008年3月,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29件,涵盖宪法及宪法规定法相关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多件①2008年3月8日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由7个法律部门、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1982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制定包括«宪法修正案»«婚姻法修改草案»«合同法草案»«物权法草案»在内的10多项关系到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法律过程中,都把草案向全民公布并征求意见,使法律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志和要求,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2000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立法法»将立法听证引入立法程序.全国人大十届常委会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问题举行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史上第一次听证会,直接听取公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在地方人大,早在1999年1月,贵阳市人大就实行了市民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并可以发言的制度.之后,广东、湖北、山东、辽宁、北京等地方各级人大纷纷实行立法听证会,使立法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性大大增强,有效扩大了公民的政治参与[4]P22.

1.2 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

选举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大制度的组织保证,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途径,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挥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因而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便于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有机结合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切地感到党对民主的高度关注,为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和为全面获取执政的合法性资源打下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选举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一是将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由乡、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扩大到自治县一级,扩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二是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提出,并酝酿讨论、民主协商确定候选人的办法.三是实行差额选举.四是选举权更加平等.选举制度的这些改革和发展,有利于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增加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

1.3 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加强组织建设,增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人大和常委会十分注重提高人大代表和委员的素质,逐步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其议政能力.例如,与第八届全国人大相比,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由第八届时的68.74%上升到81.20%.第十届全国人大组织代表5 354人次参加专题调研、9 000人次参加集中视察,举办代表培训和专题研讨班14期,共1 050名代表参加培训①2008年3月8日吴邦国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九成受过高等教育,拥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也不少.一批具有专业背景的年轻委员进入人大常委会,为人大常委会注入了青春活力,对提高全国人大的立法质量和监督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国在借鉴国外有益做法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和完善人大组织机构建设,增强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是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二是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三是建立委员会制度,四是制定议事规则.因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基本形成一个组织和运行机制,即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行使其职权,决定特别重大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行使其职权,主要是进行立法和监督;在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在委员会领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职权做准备.

2 改革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整合和拓展党执政的政党制度资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社会基础上、组织构成上具有极强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能够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现有政治,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实现最广泛的有序政治参与.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把加强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采取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创新举措,整合和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资源,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第一,经过3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主要支柱之一,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形式.这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摸索形成的,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政党制度在实行最广泛的政治参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第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保障着人民民主权利的充分行使,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15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有效地反映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从而保证社会和谐稳定;强有力地整合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会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了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在多党合作制度框架下,政治协商的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几乎涉及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方方面面的重大问题.据统计,1990年至

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向中共中央提出的重大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外交、港澳台侨等诸多方面,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海峡两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三江源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改革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等问题.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③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15日..政治协商的形式程序逐渐规范化,更有利于各民主党派广泛参政议政.

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各民主党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民主党派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从而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积极探索整合和拓展政治资源的新途径,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持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色和政治优势;努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设,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坚持执政党建设同参政党建设的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参政党的参政能力.

3 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活力,维护和拓展党执政的基础性政治资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建设坚强有力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也只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得到加强和和巩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党内民主的实质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凝聚全党智慧和力量,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执行,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内民主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维护和拓展了党执政的基础性政治资源,从而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3.1 推进党务公开,使党员民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维护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基本制度规范,确立了党员享有的各项权利,完善了保障党员权利的具体措施,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在公开党务、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尽的职责.近年来,各级党组织不断推进党务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和党务信息发布制度等进一步得到落实;党组织活动更加透明,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3]P85.

3.2 进一步落实集体领导制度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于涉及重大方针政策、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重大项目决策以及重要干部奖惩任免等,全部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中央确定的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已成为各级党委基本的工作机制,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不断得到落实并逐步健全[3]P85.

3.3 不断健全和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十六大以来,市、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不断扩大.实行党代会年会制的地方,每年举行的党代会拥有审议党委和纪委工作报告、增补党委和纪委委员、接受代表提案等职能,改变了过去党代表只能在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召开期间发挥作用,全委会难以向党代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监督的状况,提高了党代表大会权威,促进了党内权力配置和运行的科学化、民主化.十七大决定实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从而赋予了各级党代会代表在任期期间的职责和权利,使他们不仅可以在党代会开会期间通过一定途径和方式发挥作用,而且可以在党代会闭会期间通过有关途径发挥作用,党代会代表的权利有了切实保障.

3.4 健全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目前地方党委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普遍采取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办法,一些地方还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的基础上探索实行差额表决,候选人提名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2004年以来,根据中央组织部颁发的«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地方各级党委对重要干部任免普遍实行全委会票决制,一些地方还把全委会票决制适用范围扩大到同级党政职能部门正职.

3.5 不断加强党内监督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围绕党内民主发展和党内监督建设先后颁布了数十项法规,党内监督制度和党内民主法规日趋健全和完善.2003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发,有力地促进了党内民主监督的开展.中央率先实行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向政治局通报民主生活会情况.目前,各级地方党委领导班子普遍按照中央要求,向同级党委全会述职和报告工作,接受全委会监督;中央和省一级党委已全面建立巡视制度,开展对省级和地市级领导班子的巡视检查,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实地督察、发函督办、重点查处、整改结果报告等办法进行解决[3]P87.

4 发展基层民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巩固和拓展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基层民主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阶层人士在基层政权、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层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整个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对政治文明的建设、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已成为当代中国最直接、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不断深化,从而巩固和拓展了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

第一,通过基层的民主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迅速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人民逐步学会了依法、理性地行使民主权利,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建设的热情普遍提高,参与的范围更加广泛,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二,30多年的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创造了国家与社会分权治理的有效途径,改进了党和政府的治理方式.基层民主的发展改变了数千年来传统的政治权力结构,权力不再是从上而下地集中,而是自下而上地推进,有助于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分离,使国家权力逐步向社会回归.

第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降低了管理成本,减少了政府与基层群众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处理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拓展和畅通了人民群众了解和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地参与社会事务的决策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P119.

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始终保持政党体系对社会变迁的适应性,从中国的客观现实出发,与时俱进地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及时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资源的开发、维护和拓展,使中国共产党在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航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中国共产党获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巩固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的最为宝贵的实践经验.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石——中国人大立法 50年回眸[N].解放军报,2004-09-13.

[3] 俞可平.中国政治发展30年(1978—2008)[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民主中国共产党政治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