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身份认同的角度看林黛玉的悲剧性命运*
2010-04-07宋明霞
宋明霞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从身份认同的角度看林黛玉的悲剧性命运*
宋明霞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1)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金陵正十二钗之冠,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和贾敏之女,美丽脱俗、才华横溢,本应享尽世间荣耀,生活无忧无虑,最后却以悲剧收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她自身的性格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所造成。而寻求身份认同的失败则是导致其悲剧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正是由于身份认同的失败,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结局。
身份认同;林黛玉;悲剧
一、身份认同与林黛玉的悲剧性命运
林黛玉是荣国府老寿星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和贾敏之女,与贾宝玉为姑表兄妹,字“频频”,诗社别号“潇湘妃子”。《红楼梦》中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介绍了林黛玉的身世。“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已五世。……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是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如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贾雨村评价他的学生林黛玉时说:“我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近日女子相同,度其母并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已。”林黛玉的出身和家族史,以及她年幼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决定了她性格气质的形成,决定了她今后的人生道路。
二、造成林黛玉悲剧结局的因素
1.环境因素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是“灵窍偏能惊薄命”的林黛玉在想到自己的命运时,敏感地注意到的摆在他眼前的无情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现实是促使黛玉“泪尽夭亡”的悲剧的重要原因。林黛玉的身世是孤苦飘零的。寄居荣国府的生活,“风刀霜剑”般的生活重压,使这种孤苦飘零的色彩更加浓重。
2.性格因素
林黛玉其悲凉孤独、多愁善感的性格,完全是由环境形成,却又与当时的环境处处显得格格不入。她出身在一个世袭侯爵的“书香门第”,因为自幼父母双亡,便以一个亲戚的身份长期寄居在贾府里;她的自尊心极强,却处在依人为活的境况下,使得孤高自许的她更加敏感和多疑地注视着周围,唯恐有人对她怀着歧视和轻蔑。
她在贾府中的生活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理解她,更多的人认为她是一个说话尖酸刻薄、爱使小性子的人,因此她除了青梅竹马的宝玉外,就剩下一个每天陪着她的紫鹃。然而,宝玉是多情种子。他对于任何一个未出嫁的女孩子都关心着,他虽然最关心黛玉,与黛玉最好,却也不能排解黛玉的孤独;紫鹃毕竟是个丫头,虽然她一心为黛玉着想,但她并不能成为黛玉倾诉的对象。最终黛玉就只有把自己的孤独与苦闷寄情于诗歌创作。
3.爱情因素
黛玉的一生,像是为恋爱而生,也是为恋爱而死,她的生命除了恋爱,就似乎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恋爱生活,就没有林黛玉的存在。林黛玉似乎不知道除恋爱之外,人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生活内容,也看不到除恋爱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客观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着咀嚼着这里边的一切,从这里面酿造出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嗜好,以及她精巧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歌,以后就在这里面毁灭了自己。
虽然林黛玉把爱情视作自己的全部生活,但她同时又认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传统婚姻的合理性。这就造成了她的自由恋爱同父母之命的婚姻之间的矛盾。由此,她必须对自己恋爱自由的爱情采取回避态度,这就更加深了林黛玉孤独的一面,使她感到更加痛苦。
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情,在当时,是对代表封建宗法思想和制度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一种勇猛冲击,因此,它就必然要被封建宗法制度以及各种封建势力所扼杀。在这被扼杀的过程中,林黛玉“泪尽夭亡”,也就不是偶然了。
三、身份认同与这些悲剧性因素的关系
造成林黛玉悲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严酷的环境造就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对贾宝玉爱情观的失望以及恋爱的失败等。爱情最终的失败使她对于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愿望未能实现,是造成其悲剧结局的主要原因。
在林黛玉的身上,有着太多的敏感和自尊。她的气量显得如此狭小。但是这一切,总是由于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个解不开的隐痛,这就是她依附他人为活的命运。要摆脱她的这种命运,光靠贾母对自己的宠爱是远远不够的。她唯一的出路就是嫁给宝玉,使自己成为贾府真正的主人。但黛玉毕竟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儿,在各种势力纠结不清的贾府中,想要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是不太现实的。她天真地以为,只要得到贾宝玉的爱情,有贾母对自己的宠爱,嫁给宝玉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于是,她便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了与薛宝钗的爱情斗争中。她忘记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爱情是没有话语权的,对婚姻有绝对话语权的是封建家长。她一方面哀叹自己所处环境的严酷,另一方面又无法适应这样的环境,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那么,她想嫁给宝玉——既成全了自己的爱情,又成为贾府真正的主人,找到自己合理身份的愿望——便成了奢望。
贾母,她作为贾府的封建大家长,对子女的婚姻大事有着绝对话语权,有了贾母的支持,这场斗争就算胜利了一大半。为了宝玉的未来着想,贾府的家长们一致认为,世故老练的宝钗更适合宝玉。一方面,宝钗能游刃有余地游离于贾府的主子奴仆中间,另一方面她有着较为雄厚的资产,况且她也同样喜爱着宝玉。于是,黛玉的梦想便只能破灭,她只能作为一个外人寄居在贾府之内,不仅失去了爱情,也最终没能找到自己的身份——做贾府真正的主人。
通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来看林黛玉的悲剧,我们看到了身份认同在林黛玉整个生活中所占的重要性。林黛玉所做的一切,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合理存在的身份,而正是由于这种寻求身份认同的失败,使得她最终不得不以悲剧收场。在那个时代,林黛玉所代表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叛逆、率真的形象,她的所言所行对于当时的正统思想来讲是比较难接受的,是同她当时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的,这就给她在寻求身份认同时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而她的这些表现又是由于她当时所处的环境造成的,所以,林黛玉的悲剧其实在她一出场就是注定了的。
[1]曹雪芹.红楼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2]静轩.红楼梦人物画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4]潘知常.说《红楼》人物[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5]谢鹏雄.红楼梦女人新解[M].济南:齐鲁书社,2006.
[6]段江丽,孙玉明,曹立波,沈治钧,蔡义江,张庆善.红楼梦中人[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责任编辑 赵 君)
I207.411
A
1008-469X(2010)03-0026-02
2010-03-09
宋明霞(1983-),女,河北张家口人,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