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电大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信息素养*

2010-04-07林晓惠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网络资源计算机基层

林晓惠

(广东揭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揭阳 522000)

基层电大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培养信息素养*

林晓惠

(广东揭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揭阳 522000)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是电大教学改革的目标。信息素养培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建立一个新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对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创建科学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技术教育;基层电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在信息化社会里,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学生的基本生存能力,更是学习型社会“学会学习”及“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王吉庆教授在谈信息素养培养时指出,我国目前进行信息素养培养最普遍的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学科教育,即在计算机传统的必修课、选修课或活动课中,融入信息素养培养的内容。信息技术是计算机学科的重点课程,因此,研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及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信息素养”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他指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目前信息素养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素养的内涵将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广义上讲,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综合性概念,它既包括熟练运用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为主要代表的现代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也包括信息社会中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能力,它的培养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而信息技术是培养信息素养的主要技术手段,只有牢固地掌握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运用技术对信息实施行之有效的操作。

二、基层电大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据对部分地级市、县(含县级市)电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的调查,近年来,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没能得到明显提升,目前仍处于低下状态。主要有以下的不足:一是获取网络资源意识淡薄。不少学生缺乏运用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来帮助自己学习的意识,平时很少会自发地根据学习目标上网下载学习资料,或进入网络进行学习。二是获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低下。许多学生不善于利用信息检索技术快速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检索过程盲目低效;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无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常常和自己需要的信息擦肩而过,被错误的信息引入岐途。三是信息道德缺乏。不少学生在收集、处理、传播信息时我行我素,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显得很弱,如随意删除软件、传播病毒、恶意下载等,这些都不利于信息素养的培养。

造成学生信息素养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忽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一方面,许多教师自己在校读书时本身就没有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参加工作后也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在教学中缺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意识,自然就缺乏在相应意识指引下进行具体的行动。另一方面,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知识,至于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探索到什么,怎样探索,如何加工,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课程设置与信息素养要求脱节

目前,基层电大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大体都是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缺少信息知识方面的内容,造成学生学完后,只是能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并不具备信息处理的能力。事实上,现有课程体系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零散的、不充分的,已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需要。

3.基层电大之间网络资源开放度不够且形式较单一

目前,电大系统的软件资源建设,尤其是基层电大,存在网络资源数量匮乏和质量不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基层电大之间网络资源开放度不够。由于同属一省的各个基层电大彼此独立,在线平台互不通用,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同一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生只能使用本地的网络资源,给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二是网络资源形式较单一。不少基层电大的网络资源文本性东西居多,具有多媒体特征的网络资源明显不足,造成学生对网络资源的关注度不高,利用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4.评价体制单一

部分基层电大都把课程期末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而体现学生平时表现的平时成绩却得不到重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平时成绩只占有10%,这明显带有应试教育的烙印。这种考核评价方式不完整、不全面,不但影响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三、加强基层电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基层电大学生信息素养低的现状,培养及提升基层电大学生信息素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从电大的人才培养目标来看

中央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信息化社会需求,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信息素养是高素质创新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掌握更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获得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为创新奠定基础。一个缺乏信息素养的人,将难以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立足。因此,电大必须通过信息素养培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信息技能,全面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2.从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自身特点来看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采用以学生个体学习为主,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媒体课程资源和多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多种学习支持服务。信息的多媒体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以及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交互性,使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来源极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帮助。但学生对远程学习环境的驾驭能力,特别是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产生新知识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自主学习的效果,并将直接影响到电大教育的质量。显然,电大学生更需要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以适应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需要,自主学习,圆满完成学业。

3.从终身教育的要求来看

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电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经之途。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此后,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历史使命,而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电大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经之途。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电大学生终身学习的前提。信息素养能够引发、保持和延伸终身学习,只有那些信息素养高的人才懂得如何学习,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并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

四、提高基层电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1.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努力创设信息素养的培养环境,如开展网上辅导、组织网上答疑、布置电子作业等,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信息意识。其次,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如网络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等的使用方法。同时,教师要起到一个“导航员”的角色,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去分析信息,准确判断信息的价值,剔除冗除,去伪存真,使自己积累的资料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可信度。最后,要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教育学生要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做一个“遵规守法、健康文明”的信息收集者和传播者。

2.建立基层电大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离不开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但是,仅仅靠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初步教育还远远达不到信息素养培养的要求。当今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强调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尤其重视学生对信息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信息技术概论》、《网络信息检索》等是对电大学生信息素养低现状的一个很重要的弥补。因而,基层电大信息技术教育应以信息素养培养为立足点,建立以必修课《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概论》为龙头,以选修课《网络信息检索》等为拓展的新课程体系。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快速获取、综合分析、组织加工和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

3.构筑资源共享机制和加强自身资源建设

资源是远程教育的核心要素,没有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谈不上学生借助各种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更不可能通过基于资源的学习促进信息素养及能力的提高。因此,基层电大要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一是构筑合适的资源共享机制。各基层电大可以将有关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优秀网络资源,汇集成精品资源库,将它们放在省电大,然后在各个电大设立省电大在线平台的镜像服务器供学生使用,这样可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二是各地电大要大力加强自身的资源建设。由于各地电大才是本地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因此各地电大要结合自身实际,根据课程特点及学生需求制作出富有创意、高效、高质、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课程课件和多媒体教学辅导。此外,在加强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整体规划,既要重视静态资源建设,又要重视动态资源建设,既要注重“量”又要注重“质”,使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都能促进学生的知识学习、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品质的发展。

4.评价方式要多元化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学生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要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除了考试评价外,还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观察,随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包括学生的电子作品、学习成果、研究报告和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水平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绩效评估。

五、结束语

对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多方面的配合。作为基层电大的计算机教师,应将信息素养培养渗透到整个学科课程教育中,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曲兆东,杨宏,陈晓慧.高师院校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

[3]安颖.计算机课程要注重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

(责任编辑 靳荣莉)

G728.8

A

1008-469X(2010)03-0016-03

2010-03-18

林晓惠(1973-),女,广东揭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资源计算机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层在线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走基层
网络资源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谈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