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人才培养要坚持“三个加强”

2010-04-05左瑞红杨楠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生技能

左瑞红,杨楠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高师人才培养要坚持“三个加强”

左瑞红,杨楠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针对我国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缺员和专业化水平低的问题,高等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同时加强对高师生的专业情感教育、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三者相互促进,从根本上使高师生热爱教师职业并自主提高专业水平。而且,在专业培养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大胆创新。

高等师范教育;高师生;专业情感;教学实践;教育研究能力

教师的敬业、教师的水平是提高教育的关键①。但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结构性缺员,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让高师生热爱师范专业,愿意投身教育,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是高等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亟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应坚持“三个加强”,即对高师生加强专业情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

高师生专业情感教育的侧重点为对教师职业的积极情感,即通常所谓的“愿教”、“乐教”;教育实践能力决定着学生走上讲台后是否“会教”;教育研究能力培养质量决定着学生对教育认识的深度以及从事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水平。从三者关系看,专业情感教育会影响专业学习的动机、态度,只有当高师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时才会积极投入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同时,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专业情感教育的过程,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丰富的教育实践过程都是专业情感教育内容和途径,三者不能割裂。专业情感、教学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大胆改革,努力使三方面的教育交融并进。

一、加强高师生专业情感教育

(一)认识基础上的情意教育方式

在教育方式上,必须超越传统的专业情感教育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的“说服教育”模式。专业情感教育也应该遵循学习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情意教育,善于将富有生命力的理论观点生动活泼地教给高师生。当高师生崇尚教育事业的情感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时,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更趋稳定,更加深厚而持久。

(二)注重细节的全程化教育过程

以往,高等师范院校的专业情感教育在开学初和毕业前搞得较多,对教育过程重视不够,表现为“两头热,中间冷”。在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中加强专业情感教育的确重要,但是只靠“两头热”的专业情感教育也有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高师生专业情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认知、感受、体验的实践过程,决不是当前短暂的教育实习所能完成的,也不是灌输、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所能达到的[1]。日常专业学习及生活同样是专业情感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该受“冷遇”。专业理论的学习过程正是学生的专业情感强化的过程,而且,教师和校园文化也都是对高师生进行专业情感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特别是教师应在治学、为人、思想、作风诸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感召,往往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三)教育内容渗透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观、职业理想观

在教育内容上,应以职业价值观、职业情感观、职业理想观为主线。其中,价值观教育解决高师生职业认知、职业兴趣等问题;情感观教育主要解决高师生职业道德问题,包括对职业、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正确态度;理想观教育主要解决高师生的抱负和奋斗目标,使他们毕业后力求在教育、教学、学科研究方面有所成就。前两者在于促进高师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后者在于促进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价值观、情感观、理想观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师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坚定从事教育工作的决心,并用以支配自己的行为。

需强调的是,情感教育内容应以研究解决学前高师生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引导他们带着实际问题去领悟敬业教育的价值论、道德论、理想论。敬业教育内容也不宜统得过多、限得过死,要从鲜活的现实问题出发,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学习研讨,求得理论的说明和提高。这样的专业情感教育才贴近高师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也易有成效。

断路器指的是能够开断、关合、承载线路中处于正常工作的电路中的电流,并能在规定时间内,断开和承载开断异常回路下线路中电流的开关装置。断路器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它对电能进行分配,启动异步电动机(频率较低),对电动机和电源线路提供应有的保护等。同时当它们自身发生短路或过载等故障时,断路器将会自动切断回路使电路成为断路而停止工作,能达到熔断式开关的组合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利用断路器对故障的电路进行分段时,并不需要对零件进行变更。按照断路器的使用功能我们可以将断路器分为:低压断路器、高压断路器,通常情况下我们将 3kV以下的电路中使用的断路器称之为低压断路器。

(四)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专业情感教育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也不仅仅来自教师的指导,可广泛采取社会调查、座谈讨论、教育实习、专业见习、技能训练、论辩演讲、读书征文、谈心交友、心理咨询、影视观摩、文娱晚会等多种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与学科教育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与娱乐活动相结合,使专业情感教育从严肃刻板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营造宽松鲜活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利于高师生由角色认知向角色移情过渡,树立起搞好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心。这样,高师生所形成的敬业精神,就必然减少虚幻色彩,具有充实且丰富的社会内容。

二、加强高师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师生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教育见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我国的师范教育中,各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教育实践的开展情况也不同,但从总体上来讲都比较重视教育实习工作。教育见习方面,总体上比较薄弱。有些学校虽安排了教育见习活动,但因时间无保证、目的要求不明,见习活动很难保证效果。此外,由于一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是完全分离的,师范院校没能给中小学提供效果的理论、技术支持,导致中小学对师范院校的教育见实习活动缺少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见习质量,限制了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发展。

鉴于此,师范院校应更新传统的办学观念,重新设计课程计划,通过多种手段培养高师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加强对教育见实习的管理

高校应建立稳定、高质的见实习基地,保证高师生每学期有充足的见实习时间,每学年适当增加高师生到中小学进行参观、见习、调查、研究、实习等教育实践活动。同时要改变教育见实习走过场的现状,“合理安排课程,加强教育实习前的教育理论准备;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教育教学能力;扩展教育实践的形式,为教育实习做好方法、技术、心理上的准备;延长与分散教育实习时间,实习模式多样化;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对教育实习合作管理等。”[2]此外,更要重视见习学校指导教师对高师生的榜样效应,选择优秀的一线教师作高师生的见实习指导教师。高校的专业教师也要深入见实习基地进行辅助指导和管理工作,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见实习质量。

(二)以微格教学训练为抓手,加强模拟实习、试教、说课训练

高师生教育见习或实习的效果总是因人而异,差距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高师生自身风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训练高师生的教学技能和从教素质,微格教学系统无疑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微格教学(M icroteaching)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它把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为若干项容易掌握的单一教学技能,利用音像技术对模拟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录制,对每项教学技能进行逐一研讨,以提高教学技能的系统培训[3]。微格教学提供学生自我观看、自我反思、自我矫正的机会,通过“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使高师生在试教、说课的过程中,通过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和不足,提高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和调控能力。通过微格教学的模拟训练,即可以增强高师生对教学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教学技能,也可以使高师生更有信心地投入教育实习,这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受到高师生的普遍欢迎。

(三)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座、交流经验

“如果想成为一名好教师,那就跟着好教师做。”[4]高师生教育实践指导不仅需要专业理论的支撑,更需要优秀案例的示范。一些名师通常来自教育实践一线,他们就是教育技能学习的活案例。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得,经历过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挫折,也拥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风格。名师的课堂教学,教育理念、教育技能的展现真实鲜活,是学生教育技能实践的最好示范,也最具有说服力。通过观摩名师课堂教学,高师生可以真切感受到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如何结合;通过与名师交流经验心得,高师生可以反思自己实践技能的不足与优势;名师的榜样也可以激励高师生的实践技能学习的热情。实践证明,邀请名师做专题讲座、交流经验也是提高高师生教育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高师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整体水平不高严重影响着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进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要求“必须由经验型的教书匠向学者型的教学名师转变”。那么,是什么导致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缺乏?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未能很好地突出师范性有关,例如: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学科专业课程与教育学科专业课程比例严重向学科专业课程和公共课倾斜;教育学科的课时少,课程结构单一等[5]。对高师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应该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所应具备的条件入手进行教育改革,至少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充实教育专业理论课程

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础,没有扎实的教育理论作支撑,教育研究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高师教育虽开设有教育理论课,但这些教育专业理论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教师的科研能力的形成比例中,大学前的教育占18.18%,大学期间占11.11%,而职后却占70.71%[6]。可见传统的师范教育对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如此的微薄。

根据前面分析所提到的当前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应该体现以下内容。基础理论: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或学习心理理论)等;职业技术理论:普通教育学、教学论、学科教学法、课程论等;有关职业理念形成的理论:教育哲学、教师伦理学、教育法学等;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从课时量看,教育专业课程的课时,应达到教学计划总课时的25%左右较为合理。

此外,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优化课程结构。要精选对高师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当压缩原有的学科专业理论课的课时,增大选修课的比重,让高师生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自身兴趣因材受教,在主动选择中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只有优化课程结构,才能使培养的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素养又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

(二)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我国培养的人才到大学以后表现出明显的后劲不足,我们因此常常指责基础教育出了问题。但是,中小学教师是师范院校培养出来的,如果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都很高,他们在教师工作岗位上能关注他们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可缓解所培养的人才的“后劲不足”的问题。波特认为教师教育必须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即“个人教育环节、教师初步训练环节和在职继续教育环节”[7]。这三个环节贯穿职前和职后全过程。所以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师范院校除了要关注高师生的专业理论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外,对高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师范院校要培养高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首先要让高师生学会认知,这是高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大学里,高师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应重点在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上,包括让高师生学会读书、学会反思、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探究、学会撰写科研论文等。其次要让高师生学会做事,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养成良好的个性,为以后的专业发展积蓄底蕴。再次是要让高师生学会共处,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教师、同学合作,学会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完善自己,这也为高师生从业后学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打下基础。这个过程也是对将来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演练,这种经历对高师生来说可能是终生受益的。有了前面三个学会之后,学会怎样促进自身的发展将水到渠成。

[1]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D].广西师范大学,2008.

[2]陈俊珂,徐彦伟.国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与趋势[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4):99.

[3]李江美.微格教学——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效途径[M].中小学电教,2001(2):56.

[4]Edgar Stones,Sidney Morris.Teaching Practice:Problems and Perspectives[M].NewYork:Methuen Co.Ltd,1998.

[5]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3.

[6]王邦德,等.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6.

[7]杨之岭,林冰.詹姆士·波特论“师资培训三段法”[J].比较教育研究,1980(3):15-16.

[责任编辑:金颖男]

左瑞红(1982-),女,黑龙江肇东人,大庆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师,从事学前课程与教学研究。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TY0907)。

G642.0

:A

:1006-2165(2010)01-0159-03

:2009-09-15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生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麻辣师生
画唇技能轻松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