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题发挥”:收获地理课堂之精彩

2010-04-05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15011张伟明

地理教学 2010年23期
关键词:坎儿井容量人口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15011) 张伟明

“借题发挥”:收获地理课堂之精彩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215011) 张伟明

借题发挥,在《成语词典》中解释为“指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去做其它的事。”在当今,电视媒体中的谈话类节目大多受人欢迎。如能将这类方式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之中,教师巧妙地借用各种题材作为话题,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实际展开“发挥”,则往往能加强师生互动,促进课堂生成,收到出奇的效果。

这里所指的“话题”,有不同的类型和来源。可以是素材案例类话题,其来源是现实生产、生活中的一则新闻报道、一个事实,或者一个案例,等等;也可以是生成性资源类话题,其来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突现的一个思维或一个事件,等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话题”,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策略性地运用于日常教学之中,为课堂增添精彩。

一、素材案例类“话题”的运用策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课堂的本质是一个受教育思想支配的教与学的行为系统。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时尚。有效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有效度,即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在地理学科教学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前精心准备好各种“话题”,课堂上借题发挥,按课前的教学设计层层展开,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刺激学生作深入探索,从而以“有效的教”推进“有效的学”,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在具体运用策略上,这类话题的呈现方式一般是直接提出(呈现)并展开“发挥”,呈现时机则应因教学内容需要而异。

1. 以一个“话题”引出一个知识点。如人教版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节,一进入教学内容我就提出话题①:青藏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想来气温要高一些。但事实上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高原面上的许多高山顶上终年有积雪冰川。这是怎么回事?话题一出,学生似懂非懂,充满了困惑和期待,一下刺激学生进入“愤懑”状态,由此展开“大气的传热过程”这一知识点,学生学习兴趣盎然,研讨颇有激情。正当学生解决了这一问题而兴奋、精力有所分散时,我又提出话题②:生活中我们都吃过大棚蔬菜,大棚为什么能够成为“温室”的?再一次打上一针“兴奋剂”。

2. 整堂课围绕一个“话题”层层展开。如成昆铁路今年遇到洪水引发泥石流而中断,可据此作为“话题”,在高中地理必修2关于“交通运输中的线”一节中加以运用,设计成系列小问题供学生研讨:①成昆铁路是怎样一条铁路(起点-终点);②这里为什么会发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地形与气候情况);③与平原地区相比,这里建设铁路交通的成本与难度情况,以及建设铁路的前提保障;④在山区优先发展公路,这里为什么还要建设铁路(社会经济意义)等。

下面是我在必修2“人口的合理容量”教学中片段实录:

出示案例“复活节岛的悲剧”,布置学生阅读:“复活节岛位于南纬28°和西经108°附近,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约117平方千米,离智利约3000千米,这里曾经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早期拉帕努伊人快速增长,1680年左右人口增至约8千到2万人。但岛上可提供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生存,他们无节制地开发、使用资源。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灭绝,人们找不到木头造船出海而只能在浅海捕鱼,使浅海生态也遭到严重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只能吃些小海螺。拉帕努伊人从渔民变成了农民,他们开始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质来源;他们种植甘薯、甘蔗,但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历经饥馑和混乱,到1700 年左右,岛上只剩下约2000人。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岛上人口只剩下111人。”

师:复活节岛曾经因为物产丰富而人口增到8千到2万,但在后来的20年间减至2000左右,后来又因向外迁移而减至111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生:因为复活节岛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

师:这个2000人数据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生:食物。

师:那食物又从哪里来?

生:土地。

师:只是土地吗?注意一下这儿岛上的食物种类。

生:(思考了一会儿)还应当有森林、海洋等,它们也提供了鸟类、鱼类等食物。

师:是该岛的综合环境资源所共同提供。由案例可知,一个地区的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有限的,这个限度用环境承载力表示,它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这个人口数量就是环境人口容量。也就是说,复活节岛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多少?

生:2000人。

师:对,超过了环境人口容量,就可能发生难以想象的后果。

师: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一成不变的吗?

生:不是。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象复活节岛后来环境受破坏了,资源变少了,环境人口容量肯定也要变小。

师:对。可见,环境资源对环境人口容量受资源的制约很大,可以说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师:假如复活节岛当初的环境保存到现在,你是否有能力增加其环境人口容量呢?

(学生分组讨论)

生:选用优良植物品种,提高产量……机械化养殖鸡、牛等动物……进行规模化海产品养殖……

师:很好,总之是想办法提高食物数量,来养活更多的人,也就是增加环境人口容量。办法应当很多,但这些办法都应当有个前提,是什么?

生:提高科技水平。

师:还有其他办法可以使复活节岛养活更多人、改变环境人口容量的吗?

(继续讨论)

生:每人少吃一点,过低碳生活(学生大笑)……用海轮、飞机从岛外输进食物……

师:低碳生活不是饿肚子哦。但这位同学给我们一个思考,那就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消费水平低,就能够增加环境人口容量,因而人们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也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之一。刚才还有同学说从其他地方输进食物,行不行?

生:(不很整齐地)行。

师:当然行,输进了食物,食物多了,也能养活更多的人。因此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也会影响其环境人口容量。

师:(归纳,略)

这类以新闻、事实材料、案例等素材作为课堂教学的话题,一定要选择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一下就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吊起他们的“胃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时时注意对这类素材的收集、加工整理和积累,并根据不同素材和教学的需要,进行教学应用设计,使素材用得好,用得妙。

二、课堂生成性资源类“话题”的运用策略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甬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标下的学习,已从原来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因而教师应就更多地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的出现与否及资源数量的多少,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源及其学识和生活常识有关,更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其启发、引导有关。

在具体运用策略上,要求教师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时发现和捕捉生成性资源,并以自己的教学睿智,迅速将生成性资源转变为教学话题,借题发挥。这样的话题因为来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并促进教学的有效度。

去年在校内对一位青年教师随堂听课,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内容结束后,进入到课本的“活动”题。材料如下:

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当地的人们开挖地下渠道,引冰川积雪融水发展灌溉事业,建立了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工程。随着人口增加和农田面积扩大,坎儿井暴露出供水量小、工程量大的缺点,于是人们越来越多地开挖机井,利用地下水。有些人担心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枯竭、土地荒漠化等危害。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以吐鲁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为例,说一说如何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由于班上学生都来自新疆(内地新疆班学生),教师让一位吐鲁番学生简要介绍坎儿井,一下营造起学生的积极研讨氛围,随后展开简短讨论。学生的回答也都让教师很是满意,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忽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其实坎儿井水不用也是浪费。”引起学生一阵大笑。这位学生似乎还想说些什么,教师微笑着示意他坐下,并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归纳总结。

课后和这位教师私下沟通,介绍当今坎儿井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就是夏季用水量大而容易干涸,冬季水多时又无用武之地,只能任其白白流走,无法储存,因而这位学生的发言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这位青年教师虽然没有直接否定这一回答,但没有给同学继续陈述的机会,没有能耐心去倾听,因而也就没有发现隐藏其中并即将呈现的生成资源,错失了一次绝佳机会。如果学生真的说出这个原因,并由此再引出“针对坎儿井这样的现实,是否有办法不让冬季的坎儿井水白白流走?”这样的话题,那自然也就有了意外的收获,也必使课堂呈现更多的精彩。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事后再与这位学生谈,果然如此!他就来自吐鲁番。我表扬了他,并在放暑假前建议他对吐鲁番的坎儿井问题作个社会实践调查,所撰写的科研小论文参加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

这类生成性资源类话题,在课堂中出现的时机没有确切性,且往往是瞬间即逝,抓不住也很可能在教师的无意识中“白白流走”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要切实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精心进行课堂教学预设——教学设计,促成更多生成性资源;二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善于捕捉这些生成性资源;三要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磨炼教学“睿智”,一旦抓住,能迅速在头脑中过滤、选择,老练、机智地将其转变为“话题”,并“借题”妙用于课堂教学。

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地理学科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这种寻找话题为教学服务的方式,一直在我近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尝试,让我收获了更多课堂的精彩,也不断促进着我的专业成长。

猜你喜欢

坎儿井容量人口
新疆坎儿井研究及未来的发展
《世界人口日》
哈密坎儿井发展现状及保护应对策略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Aqueducts
水瓶的容量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吐鲁番坎儿井价值分析及其保护措施
IQ下午茶,给脑容量加点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