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水平考试对地理教学的导向
2010-04-05华东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201600
华东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201600) 吴 艳
针对新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我的体会是:
1.用好《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对教师和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如45题要求学生“结合海南的海洋资源优势,请学生分析优化海南产业结构可采取的措施和意义”,且分值较大(占5分), 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试题超出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但实际上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第三部分人文地理环境的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中,非常明确提出综合应用应达到的要求:“分析某一区域的产业结构变化,阐明该区域产业优化与其产业发展条件之间的关系”。
2.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培养
论述题的增加,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要死记硬背一些陈述性知识,就能考出较好成绩的状况。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巩固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如55题回答横梁在“长堤”上正午投影位置的变化相对简单,但在理由的说明上学生普遍会觉得困难,因为要真正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意义,理清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和影子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在具体教学中不能以重复记忆代替思维训练,而应当根据教学基本要求引导学生整理、加工知识,自觉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发展和巩固其知识体系提供机会。对于学科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应当明确哪些知识是骨干知识,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并建构起学科知识体系;其次要十分清楚地理学科技能要求有哪些,它们又如何附着于相关知识体系和现实问题之中;最后还必须明确地理学科的学科思想有哪些。
3.教学要贴近生活,关注社会
本次考试多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如将世博园区和城市建设结合在一起,试题还结合世界杯和海南开发等热点,考查了非洲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海南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发展条件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和意义,等等。以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设置问题情境的命题形式,有利于改变以往教师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实际应用的现状。因此,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探究和体验的过程,从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细节中寻找包含恰当问题链的案例,要更多地从学生身边司空见惯但又常常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入手,联系社会热点,激发学生查询和提取信息、主动探究、并在交流中学会表达。
4.重视审题训练和简答题的训练
要重视审题训练。要指导学生学会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如33题“说明其对缓解上海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如不会审题,往往会错误理解为分析世博会的召开对缓解上海城市问题的积极意义。审题时尤其不能遗漏题目文字或图形中边角位置不醒目的内容,如图名、指向标箭头、地图比例尺、图例等。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这些关键字句往往是分析问题和解答题目的重要条件,如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对什么什么的评价等。如43题要让学生明确解题的重要条件是农业区位条件中的社会经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