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外科的进展
2010-04-04康旭,李航
康 旭,李 航
· 综 述 ·
皮肤外科的进展
康 旭,李 航
皮肤外科学是皮肤病治疗学的一门亚分支学科。本文就皮肤外科学国内外的发展史、治疗范畴和手段及其与皮肤科学、整形外科学和美容外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了介绍。
皮肤外科;皮肤科;治疗
[J Pract Dermatol, 2010, 3(2):89-91]
皮肤外科学是皮肤病治疗学的一门亚分支学科,是以皮肤病学和成形修复技术为基础,研究影响人体皮肤的形态、结构、生理、病理、美感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简而言之,皮肤外科学就是运用外科技术来治疗皮肤病或改善皮肤外观的一门学科。广义上涵盖了手术、激光、物理治疗、毛发移植、脂肪移植、填充物注射等多种治疗手段,狭义上专指手术皮肤外科学。近年来,国内外皮肤外科迅速发展,现将皮肤外科的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1 皮肤外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1.1 皮肤外科学的发展史
十九世纪以前在欧美国家主要是外科医师兼治皮肤病,后来曾出现“泌尿皮肤科”医师。直到十九世纪中叶,一些在欧洲接受过外科训练的医师回到美国,逐渐专一诊治皮肤疾病[1]。皮肤外科的萌芽是在1870年产生的,美国的Piffardyi H引进了皮肤刮匙。1889年,美国Witeh A和Witehouse分别开创了冷冻外科。二十世纪30年代,Frederid Mohs发现组织固定剂氯化锌对于皮肤肿瘤有治疗意义,在此基础上发明了组织固定化学手术方法[2]。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随着莫斯(Mohs)显微描记手术的普及,极大激发了皮肤科医师从事皮肤成形修复的巨大热情。Lewis等多位学者明确提出皮肤外科的一般范畴[3],包括手术外科、激光外科以及特殊操作外科,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978年,世界皮肤外科学会的成立,确立了皮肤外科作为独立学科体系的地位。至此,皮肤病学已经发展为包括皮肤内科和皮肤外科在内的综合学科。
1.2 我国皮肤外科学的萌芽与兴起
当代中国皮肤外科学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1957年6月全国麻风防治专业会议上号召开展的麻风畸形矫治工作,使大量皮肤科医师开始学习矫形技术,随之一大批手艺精湛的皮肤科医师成长为麻风畸形矫治队伍中的领军人物,可以说麻风畸形矫治促成了中国皮肤外科雏形诞生[4]。1986年l0月,全国首届皮肤外科学术会议在上海召开,王高嵩教授在会上首次在国内提出“皮肤外科学”的概念。200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上设立了皮肤外科沙龙(第一次在全国性会议上设立皮肤外科分会场)。此后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分会举办的全国性年会上也先后固定设立了皮肤外科分会场。2007年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美容会议为中国皮肤外科医生与国外同道就皮肤外科的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后的2008年亚洲皮肤科会议(韩国)专门邀请中国皮肤科医生大会发言,介绍中国皮肤外科发展的现状。2008年4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皮外学组成立。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皮肤科医师年会上共设置了三个皮肤外科专题分会场,皮肤外科专业论文报告数量和质量都有质的飞跃。
在基础理论和专业教育方面,1999年刘辅仁教授主译了《皮肤外科学》一书。2006年4月戴耕武、潘宁主编的《皮肤外科学》出版,同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忠主译的《皮肤外科手册》出版。2008年1月方方、张国成主编的《协和皮肤外科学》和李航等主译的《皮肤外科手术技术与技巧》分别出版。近年来北大第一医院和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等单位先后成功举办皮肤外科理论培训班,并且招收了大量的皮肤科医生进修学习皮肤外科,为皮肤科医师普及了皮肤外科知识和技术,也给他们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为我国皮肤外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今,北京、上海、南京、沈阳、广州一些大医院相继成立了皮肤外科或设立了皮肤外科专业组。经过多年的发展,皮肤外科现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健全而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部分科室已因此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2 皮肤外科的治疗范畴和手段
皮肤外科学的准确治疗范围,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界定。有人认为,广义的皮肤外科学是对人体皮肤实施维护、修复和塑造,即对影响整体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采用现代整形外科、美容外科、激光外科的切除、修补、填充、扩张、移植等技术手段,达到维护、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的健美状态,增加人的身心健康及美感[5]。
2.1 手术外科
是通过外科手术来治疗某些皮肤病或改善皮肤形态外观的方法,是皮肤外科最常使用的手段。可分为诊断性、治疗性手术和皮肤美容外科手术三大类。可应用于皮肤肿瘤、脱发、酒渣鼻等疾病的治疗。
2.2 冷冻外科
是利用局部低温使病变的皮损处于缺血冷冻状态,最后干性坏死、脱落而治疗某些皮肤病的一种方法。冷冻的制冷剂主要有液氮(-196℃)、二氧化碳(-70℃)等。主要应用于治疗各种疣、皮肤良性赘生物。
2.3 电外科
是通过电离子或电灼设备直接烧灼皮肤及其表面的异常组织,依靠皮肤附件上皮的分化再生来修复上皮的一种治疗方法。电外科在皮肤科有很广泛的适应症,常用于治疗各种疣类损害,去除各种良性赘生物,也可用于治疗皮肤癌前损害和范围小于1cm 的基底细胞癌和鳞状上皮癌。
2.4 激光外科
激光外科是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已成为皮肤外科的基本工具。既往无法治疗或治疗风险较高的疾病,目前可选择不同激光进行治疗,例如鲜红斑痣、大面积色素性病变、纹身、瘢痕、多毛和中度皱纹等。常用的仪器有二氧化碳激光器、氦氖激光器、亚离子激光器、YAG激光器、点阵激光等。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的适应症正在迅速扩大。
2.5 化学外科
化学外科是采用化学腐蚀剂及剥脱剂治疗皮肤病的一种方法。如应用羟基乙酸、硝酸银、苯酚(石炭酸)等去除雀斑、睑黄瘤、各类小范围的疣类,还可用于除皱等。总的趋势是使用侵蚀性较小的脱皮剂。
2.6 注射外科
注射外科主要适应于治疗血管瘤、瘢痕、腋臭、浅表囊肿、睑黄瘤、炎症性增生性疾病及去除皱纹等。近年来肉毒素注射和各种填充剂注射成为注射外科的重要手段,推动了其发展。
3 皮肤外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1 皮肤外科学与皮肤科学的关系
皮肤外科学是皮肤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的亚分支学科。皮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方法是皮肤外科学的基础,皮肤外科学的发展反过来丰富了皮肤科学的内涵、理念和诊治手段。传统皮肤科学侧重研究皮肤及与皮肤有关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并以皮肤内科诊治技术为主;而皮肤外科主要研究人体皮肤的结构、形态、生理功能及损容性皮肤病对人的心理、容貌和形体美的影响,去除疾病、恢复皮肤的功能与结构,达到维护、改善、修复和塑造人体皮肤乃至人体整体之健美,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3.2 皮肤外科学与整形外科学的关系
皮肤外科学与外科特别是整形外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普通外科学是整个外科学的基础和起源,所以从事皮肤外科工作,学习、掌握普通外科的基本技能是必须的。整形外科学是在外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技术来直接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追求人体美感达到更高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新兴医学交叉学科。
皮肤外科需要借助整形外科常用的成形修复手段治疗皮肤内科治疗方法未取得满意效果的皮肤病。皮肤外科学是皮肤科学、成形修复技术、医学美学三者结合的产物。皮肤外科区别于普通外科之处还在于它拥有自己独特术种,例如Mohs显微描记手术等。皮肤外科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施经验,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普通外科学。
3.3 皮肤外科学与美容外科学的关系
美容外科学是一门以医学美学理论为基础,运用医学审美、医学心理学与外科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实施对人体生理解剖正常范围内的缺陷加以修复和再塑,或对一些损容性疾病施以美容手术治疗,以增进其形态和功能上之美感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美容外科施治对象涉及多个器官,因此它是多个学科的交叉,而皮肤外科则拥有唯一的母体学科—皮肤科学。美容外科的实施对象为正常人,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而皮肤外科的实施对象主要为皮肤病人,当然也包括部分正常人,治疗手段除手术外科外,尚包括冷冻外科、电外科、激光外科、化学外科、注射外科。美容皮肤外科学是美容外科学内的一部分,也是皮肤外科学的一部分。
4 展望
4.1 皮肤外科治疗范围扩大,技术含量增高
近年来,各地皮肤外科手术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拓展,皮肤外科治疗逐渐成为皮肤科治疗的主要内容之一,皮肤外科已不再局限于病理取材、皮肤小肿物切除等小手术,高难度的皮肤外科手术逐渐增多,如皮肤病学、病理学、手术结合的Mohs显微描记手术[2]、体表器官再造手术、毛发移植等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均属于“高、精、尖”的皮肤外科手术。2007年3月,《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了论著《Mohs显微外科手术75例回顾分析》,这说明最具有代表意义的皮肤外科术- Mohs显微描记手术在中国落地生根了[6]。
4.2 美容皮肤科是皮肤外科发展的新领域
美容皮肤科主要由皮肤保养和化妆品使用等美容皮肤内科部分及美容皮肤外科两部分组成,后者主要包括手术、激光等。可以说,皮肤外科在美容这个市场上的应用产生了美容皮肤外科,例如,毛发移植是毛发病生理、手术技术及美学的交叉产物[7]。毛发移植术的应用已使较多脂溢性脱发患者重新拥有了满头乌发;扩张器技术已成功解决了大面积肿瘤切除后继发性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之,皮肤外科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尽管皮肤外科学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基础研究薄弱,人才梯队尚未成形[8]。但可以预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皮肤外科的需求将日益高涨,特别是近年来光动力学技术、高频电与超声波技术、黑素细胞移植技术、毛发单位移植技术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皮肤外科学的明天将绚丽多彩。
[1] Coleman WP 3rd, Hanke CW, Orentreich N, et a1. A history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in the United States [J]. Dermatol Surg, 2000, 26(1):5-11.
[2] Thosani MK, Marghoob A, Chen CS. Current progress of immunostains in Mohs micrographic surgery: a review [J]. Dermatol Surg, 2008, 34(12):1621-1636.
[3] Zelac DE, Swanson N, Simpson M, et a1. The History of dermatologic surgical reconstruction [J]. Dermatol Surg, 2000, 26(11):983-990.
[4] 方方, 张国成. 协和皮肤外科学 [M]. 1版.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3-4.
[5] 戴耕武, 戴宁. 皮肤外科学 [M]. 1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4.
[6] 李航, 杨淑霞, 王波. Mohs显微描记手术75例回顾分析 [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7, 40(3):173-174.
[7] Avram MR, Rogers NE. Hair transplantation for men [J]. J Cosmet Laser Ther, 2008, 10(3):154-160.
[8] 李航, 李颂, 王波, 等. 鱼骨图法分析影响皮肤外科成功开展的因素 [J]. 中国美容医学, 2006, 15(7):855-857.
The history of dermatologic surgery
KANG Xu,LI Ha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 China
Dermotologic surgery is a sub-branch of dermatology.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history, scope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of skin surgery in the world, and also introduces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lated subjects such as dermatology, plastics and cosmetic surgery.
Dermatologic surgery;Dermatology;Treatment
R751
A
1674-1293(2010)02-0089-03
康 旭
2009-07-27
2009-12-14)
(本文编辑 祝贺)
510120 广州,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康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李航)
康旭,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外科
E-mail: kangxuw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