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合并手法治疗效果

2010-04-04黄华明

当代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术者经络椎间盘

黄华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于2007年6月~2009年5月采用手法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100例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2.5岁。单间隙突出64例,其中L3、44例,L4、536例,L5Sl24例;多间隙突出36例,其中,L4、5、L5Sl24例,L3、4、L4、57例,L3、4、L4、5、L5Sl5例。按突出形式和性质,膨出型58例,凸起型60例,破裂型8例。100例病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经腰椎CT或MRI检查证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A组为牵引法组,B组为手法与牵引法组。

1.2 方法 A组采用腰椎牵引法,1次/d,时间为30min,10次为1个疗程;B组采用手法加牵引法治疗,先行腰椎牵引,再行手法治疗。

1.2.1 腰椎牵引 采用三维电脑腰椎牵引床牵引,患者仰卧位,膝稍屈曲,膝下垫小枕,分别将胸部及骨盆固定在胸腰板及臀腿板上,调整胸腰板及臀腿板间隙在病变之节段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身高、体重等因素,设置牵引的力量,一般在280~350N的范围内。胸腰板的旋转角度为左侧突出向左侧旋转15°,右侧突出向右侧旋转15°,中央突出双向转角l5°,无倾角,牵引5min,间隔lmin,总牵引时间30min,牵引结束后解除固定捆绑,平卧5min再起床,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2 手法治疗

(1)患者俯卧位,术者用两拇指指腹,由大椎穴开始,紧贴脊椎自上向下推脊椎两侧的骶棘肌,反复做3~6遍,然后点按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环跳、承山、委中及局部阿是穴。

(2)患者侧卧位,健肢在下,取伸直位,患肢在上取屈髋屈膝位,术者以一肘压患者肩部前侧向后,另一肘压患者臀部外侧向前,两肘同时向前后摆动,使腰部肌肉放松,然后两肘同时按压至适度时,再使用一短暂、有限度、有控制的突发巧力,使脊柱旋转,此时常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随即松手。

(3)患者仰卧位,术者双手分别抓住患者患侧的膝部与腿部,向患者腹部按压,使其腰部屈曲,再逐渐用力将患肢拉直。

1.3 疗效标准 参照NaKa1分级[2]进行评定。

(1)优:腰腿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原工作。

(2)良:恢复原下作和其他活动,但在紧张工作后偶尔出现腰痛及下肢痛;

(3)可:遗留腰痛及下肢疼痛症状,减少原工作可从事日常生活的工作;

(4)差:不能从事日常生活的工作,劳动能力丧失。

1.4 适应症与禁忌症

1.4.1 适应症

(1)初次发作,病程较短,未经过正规治疗者;

(2)病期较长,但症状及体征较轻,能坚持工作者;

(3)诊断未明确者;

(4)活动时腰腿痛发作,休息后缓解,能排除椎管狭窄者;

(5)合并其他脏器病变不宜手术者。

1.4.2 禁忌症

(1)孕妇、脊椎滑脱、严重心脏病、活动期肝炎或明显肝脾肿大者;

(2)神经损害严重,尤其是大小便功能障碍者;

(3)伴有椎管狭窄者。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上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100例患者均进行了平均6个月的随访,总体疗效分别是A组为74%,B组为93%,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手法与牵引二者合用,大大提高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3 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引起的综合征。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机械、化学及自身免疫性刺激是公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3,4]。

目前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牵引加手法治疗更受人们关注。本组病例采用了牵引加手法及单纯牵引,以牵引加手法治疗的效果最优,提示对该类病人用综合疗法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疗法。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系卫外不固,腠理空虚,风寒湿邪乘虚袭人,留滞经络,致腰部经络气血痹阻,不能濡养筋肉所致。治疗的基本方法是围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消炎消肿、解热镇痛、松解粘连等,利于髓核回纳、复位,改善突出的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恢复已破坏的椎内平衡[5]。故本组病人通过手法治疗达到了舒筋活血、疏通经络等作用,使肌肉痉挛和神经根粘连得到松解。此外,治疗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可减少椎间盘的压力,使损伤的纤维环组织部分修复。牵引后结合手法治疗,总有效率达93%,明显优于单用牵引治疗(P<0.05),值得临床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NaKa1 O,OoKawa A,Yamur 1.Long term roentgenogrphic and funetip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eration for cuntrad lanbar stenosis J Bone Joint surg(Am).1991,73:ll84.

[3]田素莉,孙斌,王介瑞.中西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182.

[4]陈述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重庆医学,2005,34(3):433.

[5]张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药治疗概况[J].甘肃中医,2005,18(2):44.

猜你喜欢

术者经络椎间盘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后纤维环T2弛豫时间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经络考证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