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系膜穿气囊导尿管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体会分析
2010-04-04罗富和张林穆玲
罗富和 张林 穆玲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病症。随着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居高不下,占机械性肠梗阻的60%[1]。肠粘连松解术,并不能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形成,并且术后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肠梗阻。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仍是临床处理的难点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0年1月~2000年12月采用小肠系膜穿气囊导尿管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1~65岁,平均42岁。既往都有腹部手术史,均为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小肠梗阻。保守治疗无效,开腹证实小肠广泛紧密粘连导致梗阻。
1.2 手术方法 取全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经右或左侧腹直肌切口进腹,找出梗阻部位和原因。首先,应解除梗阻,小肠完全分离清楚。小肠破裂处修补完善,肠坏死者行切除坏死肠段,并完成小肠端端吻合术。对肠积气积液严重者先行肠减压术,排除肠内容物,减少毒素吸收。改善肠壁的血运循环,减轻腹胀,为肠排列做好准备。取两根16~18号气囊导尿管,在两侧下腹壁相当于麦氏口处戳孔,将两根气囊导尿管头端引入腹腔。排列好肠管,从回盲部起始部以上,小肠约10~15cm处在肠壁系膜缘下2.0cm无血管处戳孔,在相距第一孔约15cm左右戳左侧孔。自下而上将两根气囊导尿管分别平行穿过各肠段系膜,肠管转角部分应留下长约5.0cm肠袢,无需固定以免形成锐角导致梗阻。空肠起始端留置2.0cm左右,以利于肠管活动。穿过最高点空肠后将8毫升生理盐水注入气囊内,使其充盈,以免导管滑脱。向下牵拉两根尿管,使肠之间松紧适度,肠壁外缝合固定两气囊导尿管。气囊导尿管一般固定一周以上,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拔管。
2 结果
术后常规予抗炎治疗,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患者在术后3~7天时间恢复肛门排气。本组患者未发现排列尿管折断或拔管困难者。近期均未见术后感染发生,肠瘘形成和肠梗阻再发等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后,术后随访均无明显肠粘连和肠梗阻。
3 讨论
小肠排列开展近几年来,一直在探索中发展。实验证明肠粘连的基础在术后3~6小时内即已奠定,大约经1周时间完成[2]。粘连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确实可使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但由于未能去除病因,所以梗阻往往复发。重度症状的肠梗阻只有通过手术的方法才能解决。术中正确判断及操作技巧直接关系手术成败,应注意以下几点:(1)肠腔彻底减压,排尽肠内残留及有毒物质,恢复肠管血运。(2)松解粘连防止损伤正常肠壁,对肠破裂及坏死肠段做相应处理。(3)肠管有序排列导管固定时松紧适中,避免肠管悬空过高致肠系膜张力大,影响肠蠕动。(4)术终时大量无菌等渗盐水冲洗腹腔,尽量清除腹腔内存在的异物及渗出物,有利于减轻肠粘连程度。以前的Nobel法缺点为手术时间长,术中易损伤系膜血管而导致肠系膜血肿。Ch ild法穿针容易刺破血管造成血肿,缝线容易腐蚀血管造成出血。W hite法肠瘘发生率高[3]。而经小肠系膜气囊导尿管排列,由于在系膜设计时留有2.0cm距肠缘的距离。有不损伤系膜血管及不妨碍术后肠蠕动的功能,术后无腹隐痛之优点,更无肠管蠕动受限,而发生痉挛性疼痛的症状。通过手术可以将粘连的无规律的杂乱变为有规律的排管粘连,使肠内容物无障碍地顺利通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该手术操作简单容易被一般外科医师掌握,已成为一种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
[1]徐少明.术后肠梗阻的手术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505-506.
[2]孙淑明.肠粘连防治进展[J].中国中西外科杂志,2005,11:368.
[3]周振理.小肠内置管排列术治疗肠梗阻35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8):49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