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全程化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2010-04-04张幼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全程化人文学院开题

张幼良,黄 斐

(常熟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毕业论文管理是衡量本科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本科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仍然有一部分本科院校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制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疏漏,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和方法;有些院校虽有一些管理制度和措施,但管理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而忽略内容,管理措施仅仅涉及表象而偏离实质,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上亦存在简单粗放甚至听之任之的现象。如果在有限的写作时间里不能采取措施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增强教师指导的责任性的话,那么毕业论文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因而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采取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保证和监控措施。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毕业论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从整体上反映该校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对于一所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来说,抓好毕业论文的质量便成为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和重中之重,为此我们提出毕业论文全程化管理的理念。

毕业论文全程化管理就是以毕业论文质量为中心,以学生和教师为主体,以教学管理部门和督导为抓手而建立起的全程化、全员化、层级化的管理系统。全程化管理的内涵指向是: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管理中建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以时间节点为序,抓好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实施有效分层的管理内容——依靠指导教师、答辩组委员会和教学委员会三个层次的专业指导,落实并提高毕业论文写作的质量;构建常效的监控体系——通过系、院、校三级督导的全面检查,确保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质量。全程化管理的内涵不仅关涉制度层面,还关涉内容层面和保障体系,因而它是一个逐步推进、逐级提升、互为条件、互为目标的自给自足的闭环系统。

一、全程化管理的模式程序

毕业论文的全程化管理,就是将毕业论文写作的计划、组织、指导、答辩和质量监控的五个方面落在实处,将选题审批表、任务书、文献综述、文献翻译、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答辩等九个环节在时间上分步实施,形成序列,成为师生共同遵从的规则和要求。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建立了健全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印制了《人文学院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同时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重点抓好三个时间节点:即每年的元月做好毕业论文开题,每年四月下旬做好中期检查,每年五月做好毕业论文答辩。

(一)做好学生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首要环节,是指导学生走上学术之路的第一步。开题报告要完成审题定题、打开思路和写作技巧三个任务。

首先是审题定题。就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进行可行性审核。本科生的选题除少量研究性选题外,一般为操作性选题和论证性选题。没有进行正规训练的学生论文选题比较空泛,选择范围有限,参考价值不大,论文内容陈旧过时,没有时代感和新鲜感,更谈不上具有实际指导意义。有价值的毕业论文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反映时代特征,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意识,有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其次是打开思路。就是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学生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以此为中心,尽可能扩充并打通相关专业的知识面。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中,思维方式的发散性与丰富性至关重要。人文学院每年都开设面向高年级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学术经典”专业选修课,就是希望学生在走近大师、体悟经典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智慧的启迪。

再次是写作技巧。学生根据选题审批表的要求,广泛收集材料,选择合适的视角,构建自己的话语表达方式。初写论文的学生往往在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论点的周延、论据的确凿、论证的严密、语言的严谨、表述的简明、规范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指导教师可为这些学生“开小灶”进行必要的写作技巧训练。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明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规程,掌握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和能力。

(二)以预答辩的形式来做好中期检查

预答辩是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的重要措施。根据教学计划,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第八学期。不过这一时间正与社会的各类招考招工和学生的专业实习相重叠,同时每年三、四月又是考证考级和公务员招考的关键时期,毕业论文的写作无疑会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人文学院提出预答辩要求,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抓紧一段时间专心论文写作,以保证论文质量。在时间上适当避开各种考证考级和社会招考,安排在四月下旬进行。当然目前不少学校提出了“毕业论文、实习、就业三位一体”的思路和做法,以解决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多重矛盾,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尽管有一些学生能够较好地解决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但仍有不少学生顾此失彼,甚至一事无成。因此,为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毕业论文,预答辩是较好的办法。

在答辩过程中,教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阐述后,重点就学位论文文献是否翔实、论证是否严密、表述是否准确、论文是否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而后作出详细点评,指出论文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客观中肯的修改意见。学生根据修改意见认真修改,完成《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预答辩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毕业论文管理的执行力、完善毕业论文写作的管理程序有重要意义。

(三)做好正式答辩

正式答辩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状况的全面检查。其中心内容是: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二看论文本身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三考论文作者是否具备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大学里最重要的是养成,包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的人生态度、正确的科学思维,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而正式答辩这一环节,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诚实做人和科学做事的最佳实验场。为了提高答辩质量和公信力,我们对原先的答辩方式和程序进行了改革。

一是改革答辩方式。为保证毕业论文答辩公平公正进行,人文学院专门成立了九人组成的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各系还成立了五人组成的答辩分组,负责每个学生的答辩。各系答辩分组在完成各个专业的答辩过程中,推选10%左右的优秀论文,并把答辩和论文质量较差的学生提交到学院答辩小组,由学院答辩小组进行二次答辩。对于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其答辩成绩不得高于80分。

二是改革论文评分标准。毕业论文按照写作态度、工作量、论文质量、答辩情况等方面进行百分制评分,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按照2:3:5的比例给出学生的最后成绩。同时,将论文评分方法改革作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逐渐增加答辩小组的权重,减少指导教师评分的权重。评分比重已由原来的3:3:4过渡到2:3:5,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三个环节形成了互相联系、逐层制约、逐级监督的论文评阅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流程。

二、全程化管理的内容体系

毕业论文涉及学生、教师、学院、学校等各个层面的教学管理工作。毕业论文全程化管理应该注重顶层设计,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开始,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课堂教学的渗入、课外作业的布置、考核考查内容的设定、实习实训的安排等各个环节作全面考虑,周密部署,加强领导,调动学校一切因素抓实抓好这项工作。毕业论文写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精力的投入,教师指导工作的细致,教学监督检查的落实三个方面。在第七、第八学期的教学计划执行中,应特别强调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督导的作用,这样形成多方面的合力,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服务。

(一)重视学生论文写作的管理

完成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是本科学生取得毕业资格和学位资格的必备条件。近年来,由于实行了过程管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逐渐规范,毕业论文水平逐步提高。但每届仍有一些同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从小的方面来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从大的方面来说无法完成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我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人文学院根据全程化管理要求,制定了《人文学院毕业论文写作进程表》。一是规定时间:规定学生严格按照进程表的时间要求完成选题、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文献译释、资料检索、论文撰写等一系列论文写作的阶段性工作。二是明确目标:每个阶段都有指令性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个相对持久的研究时间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了长效管理的目的。

(二)重视指导教师的作用

指导教师同样是毕业论文写作的主体和责任人。实践证明,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性有关。

承担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在他们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以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另外”工作,而且大都是在“课外”进行,有人戏称为“良心”活,甚至一部分教师把它视为“额外”负担。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带来行动上的消极。学院应制定针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质量保证和激励奖惩制度,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毕业论文的好坏,不但影响学生,而且影响院系和学校,指导教师责任重大。人文学院近年采取了四项措施来保证指导教师的指导质量:一是明确规定指导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明确规定指导时间内容等事项,签订相关责任书,实行过程管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四是完善聘任和考核制度,用制度来约束和保障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人文学院还把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情况记入该教师的业务档案,作为今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和奖励评优的重要依据。让毕业论文成为师生自觉进行、努力打造、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的一件重要作品。

(三)发挥教研室的管理职能

加强教研室管理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了“两不靠”的现象,要么学生不主动联系教师,教师也不管不问;要么学生不认真对待教师提的意见,教师也得过且过。因此,需要通过加强教研室的管理来消除这种现象。

教研室承担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训练。人文学院在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论文写作与学术经典”的专业选修课和相应的实训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教研室还十分注重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根据《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指导手册》以及人文学院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学生填写毕业论文写作各项过程材料,指导教师跟踪指导和把关,教研室负责全程监控,并对《毕业论文选题审批表》、《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教师情况记录表》等材料进行审核,对有可能取得学术突破写出好论文的学生,教研室和指导教师紧密合作精心打造,争取培植出亮点来。

三、全程化管理的监控体系

完善的制度建设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更顺畅。努力实现预期的监控与管理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监控与管理体系。目前,不少院校的做法仅仅是规定最后的答辩时间,缺少具体的过程指导与质量监控,以致于毕业论文水平参差不齐。据此,我院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方式:一头实行优秀论文奖励制,一头实行末位论文淘汰制,通过这个做法,带动大部分处于“中间”状态的毕业生不断规范论文写作行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初步形成学生、学院、学校三个层次齐抓共管的局面。

(一)学生自查和相互检查

在毕业论文开始写作的时候,学院将毕业论文指导手册及时发给学生。学生参照指导手册中的标准,检查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各种材料的准备情况,如论文的文献综述、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教师指导记录等。特别是要求学生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相互检查,反复修改,将论文中的错误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学院检查

学院检查分为指导教师检查和学院督导检查两个层面。在指导教师自查的基础上,学院督导进行全方位、全程化的检查。人文学院各系选派了一名学术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工作作风过硬的教师担纲教学督导。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正式答辩之前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并形成阶段性检查整改意见,发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在正式答辩之后,教学督导再一次检查毕业论文的质量情况,侧重于过程材料的规范性、完整性以及论文观点的正确性、周延性,论证过程的逻辑性、严密性等核心问题,写出终审意见。教学督导的终审意见在历次学位论文通过评议及表决时有一定权威性,成为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评价的一支重要力量。例如,人文学院2008届和2009届毕业生中各有一名学生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延期一年答辩,都是学院学术委员会经慎重讨论和充分采信院系教学督导意见后的结果。

(三)学校督促检查

为推动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答辩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学校层面的专家和督导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并按照定量与定性的方法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最后评估。检查覆盖了毕业论文写作的所有方面:从组织领导、管理制度等宏观层面到选题审批、论文指导等中观层面再到成绩评阅、答辩组织等微观层面;既检查台帐材料和工作总结又检查个别论文的写作过程和质量情况。我们把学校层面的这次检查称作“专家会诊”,任何疏漏和失误,都逃不过专家的眼睛。至此全程化管理就有了一个大结局、大结果,而对院系毕业论文的管理来说又经受了一次大检阅、大考验。

从2006年开始,我们提出全程化管理和训练理念,完善全程化管理及监控制度,并逐年付诸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我院已建立起毕业论文全程化管理和训练及质量保证体系,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规范化、有序化轨道,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普遍提高,学生的自觉意识、规范意识普遍加强,毕业论文的质量稳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自2006年以来,人文学院的本科毕业论文共获得省级奖3项,校级奖32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毕业论文5篇。

猜你喜欢

全程化人文学院开题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话语的历史建构与实践研究
再论郑振铎对泰戈尔的译介
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研究开题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七十年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简介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The study on corporate manag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haring economy
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探析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探究
构建全程化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