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销茶三级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2010-04-03方国强

茶业通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外销精制绿茶

方国强

(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休宁 245400)

外销茶三级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方国强

(安徽省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休宁 245400)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各国对我国茶叶进口都采取了严格的卫生标准,使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着很大压力。为此开展外销茶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和应用,是我国茶业界尤其是茶叶出口创汇企业的重大研究课题。

目前我国的茶叶出口,还存在着品种单调,产品档次低,创汇效益差等问题。例如有些茶厂出口1t大宗绿茶,仅售1000美元,因此,相当一部分茶叶外销生产、加工企业,都进入了“低价出口,低效创汇,负债经营怪圈”。从而导致茶农难以增收,企业不能增效,国家难以得税。

鉴于我国绿茶出口面临着上述两大问题,本公司特开展了外销茶三级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本项目现已取得三项阶段性成果:第一,通过三级质量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我国绿茶出口提供了质量安全保障,并为突破“绿色壁垒”,提高我国茶叶产品国际竞争力作出了贡献;第二,能向国际市场提供饮用安全、质量优良的高品味有机绿茶,提升了我国出口茶品牌优势和产品附加值;第三,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茶农增收,现简介如下。

1 三级质量安全监控技术研究

1.1 外销有机茶生产基地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196—2002有机茶标准和国际IMO有机茶园、加工、贸易认证标准,在有机茶生产基地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重点开展了有机茶园施肥、病虫害防治新技术应用研究。施肥方面,应用了农家肥“无害处理技术 ”,减轻了有害微生物、有机酸、有害气体对茶园的污染。此外,还开展了“中茶”有机专用肥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有机茶园施用“中茶”有机茶专用肥,可促进增产20%~30%。病虫害防治方面,进行了植物源农药“苦参楝”以及生物菌农药,“苏云金杆菌”,“白僵菌”防虫试验。应用表明,这几种农药对茶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刺蛾等害虫都有良好防治效果。茶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是通过天然林保护,绿色植被面积扩大,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来优化其生态环境。使茶园综合大气环境质量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要求,茶园水质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水质要求,茶园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标准。茶园土壤肥力水平达到:肥沃层土壤大于80~100cm,有效氮含量大于80mg/kg,有效钾含量大于80 mg/kg,有效磷含量大于10 mg/kg。项目实施五年来,由于在有机茶生产基地管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得比较扎实,公司所属386.7hm2有机茶园,已获得中农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OTRDC)和欧盟瑞士IMO有机认证,属于国内外认可的有机茶园。

1.2 清洁化加工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所选用的初制机械设备主要有鲜叶分级机、不锈钢杀青机、揉捻机、炒干机、烘干机,各种中小型名优绿茶加工机械。精制厂主要有抖筛机、园筛机、撩筛机、风选机、阶梯式拣梗机、静电拣梗机、切茶机等。这些初、精制机械都是国家定型制茶设备,属于清洁化制茶机械。茶叶初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放→鲜叶分级→杀青→揉捻→初烘→摊凉→滚二青→滚三青→复烘提香→毛茶。精制加工工艺流程:毛茶→分筛→抖筛→风选→机拣→撩筛→清风→补火→匀堆→质检→装箱→成品。茶叶初、精制工艺流程产品质量均按照NY5196—2002标准要求执行。为了使茶叶在初、精制加工过程中,不遭受污染,保证制茶质量,特开展了初、精制标准化清洁加工关键技术监控与应用。初制加工清洁技术关键控制点:其一、茶叶初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不接触地面,保持干净卫生。其二、厂房及四周杜绝任何污染物,制茶机械设备及地面、墙壁、器具保持干净。其三、整个初制过程中,不添加任何非茶性物质,是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洁净茶叶。精制加工关键清洁控制为:第一、精制茶在运输、加工、贮存过程中不接触任何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第二、将“补火”工序,改在最后一道进行,通过这次高温补火作用,一方面干燥茶叶,另一方面灭菌,减少微生物污染,取消车色工序,以便减少“磁性物质”对精制茶的不良影响。第三、精制成品茶包装清洁、防潮、密封,包装材料是食品级包装材料。

1.3 初、终端产品质量标准检测

为了使本公司茶叶出口产品符合NY5196—2002和IMO国际有机茶标准,在产品检测方面,严格实施了初、终端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制度。在初级产品质量检测中,主要是验收鲜叶原料是否采自有机茶基地,并按公司制定的鲜叶验收标准严格验收,凡不合格鲜叶一律拒收,这样就从源头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其次就是狠抓出口终端产品检测,终端产品检测,又分为自检与出入境检验局抽检,这样就彻底解决了不合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外销茶质量。目前初制毛茶质检公司主要是审评外形和内质“八项因子”,及含水量、灰分、碎末量。精制茶的生化、理化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是委托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代检。终端出口茶由商检局检测后出口。由于三级质量安全网检测工作做得扎实,五年来凡公司出口的所有外销茶全部合格达标,质量完全符合IMO国际标准,顺利畅销欧盟各国。

2 三级监控技术推广应用情况

2.1 推广应用模式

本项目推广应用模式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济模式运行,主要依托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作社具体实施。目前核心推广区域为安徽省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并辐射及浙江开化县、淳安县,茶园面积约3340hm2。

推广方式为:公司将“三级质量安全监控技术”专利技术免费提供给基地茶农使用,广大茶农按照此项专利技术进行外销茶生产并将优质初制茶提供给新安源茶叶合作社。该合作社按照高于市场10%~15%价格回收茶农符合标准的初制毛茶,然后再分级归类,统一上交给新安源公司总部。公司总部质量部门进行毛茶碎末、水分、灰分质量初检,初检达标毛茶再送有关质量部门进行农药残留量、重金属等卫生指标复检,合格产品再进行精制。精制茶的终端产品,交送国家进出口质量检测部门进行综合质量检测,符合国家及欧盟有关标准的茶叶再包装出口。

2.2 推广应用取得经济与社会效益

由于率先在外销绿茶生产、加工过程中,开展了“有机茶生产基地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初、精制清洁工艺与技术→初、终端产品高标准质量检测三级安全监控技术研究与应用,以确保质量优于NY5196—2002和IMO国际标准,为我国绿茶外销奠定了质量保证,所以近三年来,公司共生产、出口2500多t优质绿茶,创汇15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1亿元),新增利润1500多万元,新增税收500多万元。产品不但畅销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法国等国,而且成为我国外销欧盟有机绿茶最多供应商,公司有机绿茶约占欧盟总销量25%左右,深受外销好评。

此外,该项技术在休宁县十几个乡镇推广应用后,使基地茶园产值由过去的800~1000元/667m2,提高到2000元/667m2以上,亩产值达到翻番,茶农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企业增效、茶农增收、国家增税、增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X836

C

1006-5768(2010)03-0127-02

2010-03-20

注:本项目为农业部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研究内容之一。其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为:2006/0040314X。

猜你喜欢

外销精制绿茶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九思膜过滤技术在一次盐水精制中的应用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