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沧茶叶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策

2010-04-03阮雪莲文有良

茶业通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临沧茶业茶园

阮雪莲,文有良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 677000)

临沧茶叶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策

阮雪莲,文有良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 677000)

临沧具有独特的地理及气候优势,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云南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素有著名的“滇红之乡”之称。茶产业作为临沧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本市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

1 临沧茶产业概况

茶叶是临沧地区的传统产业,具有悠久的栽培、加工和销售历史。全市茶园面积8.133万hm2,其中采摘面积7.684万hm2,茶叶总产4.16万t,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临沧地区总人口238万,其中有50%的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等茶行业[1];临沧市山区面积大,人口多,在许多山区、半山区,茶叶是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对临沧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着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茶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茶园结构不合理[2]老茶园、低产茶园比例过高,有机茶园和生态茶园数量太少。据统计,2006年来,全市茶园总面积8.133万hm2,其中有性系低产老茶园5.333万hm2,占全市茶园总面积的70%,茶园设施差,茶叶单产低,效益差,产量不到15kg/667m2,产值也不到1500元/667m2,严重制约了临沧茶产业的发展。

2.2 产品附加值低临沧的多数茶厂,生产设备老旧,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在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新产品的开发及提取茶多酚、茶氨酸等深加工项目尚处于起步阶段。

2.3 产业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企业实力弱、品牌多而杂。98%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多数企业靠生产、销售普通毛茶维持生产经营。

2.4 茶叶市场不健全,营销网络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滞后全市没有一个上规模、上档次、功能全的茶叶交易市场。目前,临沧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一个茶叶市场,商户主要是福建商人及中小散户,经营规模小,经营品种混杂,以原料茶为主。临沧许多大小茶厂、茶店,均自己生产、销售各种普洱茶,不仅品质难以保证,且价格极为混乱。这些现象,使临沧“滇红茶”、“普洱茶”、“蒸绿茶”等品牌茶声誉受到极大损害。相比之下,我国北方地区交易量和规模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山东济南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超过13亿元;福建安溪茶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4亿元;浙江新昌龙井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8亿元[3]。这些市场,对当地及辐射地区的茶叶发展都起到了强劲的带动作用。因此,目前临沧茶叶市场不健全、营销网络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制约临沧茶叶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3 对策与措施

在临沧茶产业发展新阶段,要实现茶产业提质增效,应从转变思想观念、茶园提升建设、创造名牌、开拓市场、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入手。

3.1 转变思想观念要改变茶产业发展上盲目自大的思想观念,要走出临沧看临沧茶产业的发展,走出云南、走向世界看茶叶发展的广阔前景,使各级政府的思维方式、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发展相一致[4]。

3.2 保护野生茶树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尽快成立临沧市野生大茶树和人工古茶园保护委员

3.3 茶园提升建设从三个方面着手,鉴于临沧地区老茶园多、单产低,应该分批分期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挖掘增产提质潜力,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二是改种换植,提高无性系良种比率[3];

三是要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非茶企业投资茶业,积极与国内外大企业合作,尽力吸引外企、外资到我市联合建设标准化茶生产基地和现代化茶叶示范园[5]。

3.4 创造名牌、开拓市场在当前的市场经营中,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市场[6]。我市的滇红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要抓住优势,在加工环节上实施质量标准化,尽量创造和发展滇红系列名牌产品,抢占市场,提高效益。我市是全省产茶大区,具有较好的茶叶优势,但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工作严重滞后,这是不符合茶产业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因此导致我市茶叶品牌杂乱,无序竞争严重,甚至影响到全市茶产品的正常经营销售,制约着全市茶业的高效发展。因此,政府要重视茶叶市场的开拓,加速全市茶叶交易市场的建设,规范茶叶经营秩序,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茶叶电子网络市场。建设茶叶营销网络,增设营销网点,扩充营销队伍。利用网络扩大茶产业的宣传,将我市茶叶开发情况、茶类、花色品种、质量标准、价格体系等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市场推向国内外,提高临沧茶叶产品的知名度。

3.5 培育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市当前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扶强产业龙头,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好茶业的科研开发和先进技术推广,加大对龙头企业的科技投入。建立健全茶产业科技支撑体系,加速茶叶科技成果运用,提高产业的技术开发能力,推进产业技术进步。同时,实行产学研结合,市县财政每年都应安排相应的科研经费及专项资金用于茶叶科技创新的研究、开发,从茶园建设、茶叶采摘、茶叶加工、名茶机械、茶叶品牌的研究到茶叶包装、产品标准、冷藏保鲜等各个技术环节的研制中要积极列项争取省、市科研资金的支持,不断增强茶业的科技含量及研发能力。

3.6 挖掘弘扬民族茶俗茶艺,创意发展地方特色茶文化临沧是著名的古茶都,散落在这片热土上与大叶茶种同源同根的茶文化元素十分丰富;同时临沧是多民族聚居地,临沧市共分布有汉、彝、苗、佤、傣族等23个民族,因此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民族茶俗茶饮。例如,临沧已经开发的“四季茶”、“彝族三道茶”、“苗族百抖茶”、“傣族竹桐茶”和“佤族凉拌茶”等这些来自民间的茶俗茶艺[3],经过加工整理,已成为适应现代消费理念的饮茶艺术。 新时期,茶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传统茶文化,注重显性茶产业背后的隐性茶文化的影响,正确把握发展规律。我们应当深化对产地、源头的价值认识,搭建一个广阔的茶产业发展平台,创造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空间,用新的理念把健身、高雅、自然、和谐,最具有时代文化韵味的茶文化作为临沧的最大特色推上一个更新的台阶,走向世界。

3.7 树立本地优势品牌,追求多元结构产品效应

临沧树立什么品牌,什么品牌能发挥本地优势,应该不是一个问题。但现实情况是,蜚声中外的临沧茶叶品牌效应不甚明显,更多的人放弃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好茶品,盲目追随“时尚”。“滇红”和“蒸绿”茶就是临沧响亮的品牌,在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对“滇红”和“蒸绿”这两个茶叶品牌给予高度重视,并不断研发和推出新的临沧茶叶品牌。

[1]王庆贺. 加强科技创新是临沧地区茶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临沧地区茶业发展调查与思考[J].云南科技管理,2004(4):54~55.

[2]胡多,黄小平,王建华.淳安茶产业转型升级对策措施[J].中国茶叶,2010(1):41~42.

[3]临沧茶叶产业发展思考[J].科技科教:16~17.

[4]熊贵臣.对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思考[J].临沧科技,2008(3):25~26.

[5]杨广谊.缙云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茶叶,2010(4):28~29.

[6]王雄生,罗九玲.黄冈市茶产业发展思考[J].中国茶叶,2010(1):40~41.

S571.1

C

1006-5768(2010)04-0157-02

2010-05-24会,对野生大茶树和人工古茶园实行有效保护和利用,探明存量,全面纳入管理,有计划限量开发,以期实现临沧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临沧茶业茶园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6月25日全国铁路调图 云南临沧与丽江间首次开行动车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湄潭茶园
贵州茶业大事记
茶园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