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坪乡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4-03沈志成

茶业通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加工厂鲜叶茶园

沈志成

(安徽省宿松县柳坪乡农技推广中心,宿松246514)

1 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地理条件 柳坪乡地处宿松县西北的罗汉尖南麓,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接壤,乡域面积3520hm2,其中山场面积近 2670 hm2,平均海拔600m左右,最高峰1000m以上,群山叠翠。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291.6mm。特有的高山气候和广袤的山场资源,光照温度条件优越,气候湿润,土质深厚而肥沃,适合茶树的生长。

1.2 基本情况 全乡 7个行政村,现有茶园面积200hm2左右,年产干茶23t;现有初制茶厂7个,机械设备配套基本齐全。各茶场全部与本村茶农签订了鲜叶收购合同,实行订单生产。乡政府整合各村茶场和加工厂的现有资源,成立了柳坪乡茶协会。茶叶生产龙头企业“龙河茶叶有限公司”一个,已注册的“宿松香芽”品牌茶叶,为无公害产品,色香味俱佳,曾在2005中国·安庆茶博会上获得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

1.3 信心决心 茶农对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积极性非常高,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希望通过茶叶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增加农民收入。计划用 5年的时间发展高标准无性系茶园467hm2,并逐年改造现有茶园200hm2,争取达到667hm2优质高产茶园。

2 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资金和劳力问题 高标准无性系茶园的建设,需要按严格的技术规程操作。要深挖50×60cm种植槽,并进行抽槽换土,深施大量有机肥,每667m2施厩肥 1000~1500kg或饼肥 150~200kg,加磷肥20kg;需要4500株左右无性系优质茶苗。相当多的劳工和栽植后一系列的后期管理费用,所需资金约在 2.25万元/hm2。另一个是劳力问题。现在农村主要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的只剩少数劳力,山区茶园建设有一部分山地又不宜机械化操作,还必须靠人力完成。

2.2 现有茶园产量低 因长期粗放式管理,树势衰老,自然生长,除春茶采制以外,夏秋茶基本不采,单产不高,而且随着劳动力日趋紧张,采摘成本将会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益。同时,因茶树原因,出芽不齐,采摘面不宽,采茶工效益也不高,严重影响采茶工的积极性,最终导致茶厂鲜叶“吃不饱”。

2.3 茶叶加工厂规模小 全乡现有茶叶加工厂七家,按加工场地面积来看都不足 200 ,产值大多不足40万元,规模偏小或是家庭式作坊,同时加工的环境也不理想,厂房简陋,场地狭窄卫生情况欠理想,这些与茶叶清洁化生产不相适应。

2.4 “宿松香芽”品牌茶叶市场占有率不高 自创牌以来,虽然在本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品质很好,产品供不应求。但因产量太少,仅作为礼品或供少数饮茶者消费,缺少大众消费者,大多“闻其名而未品其茶”,所以导致市场占有率不高。这一根本原因还是茶园及茶叶产量的原因。

2.5 茶文化底蕴不够 茶叶产业化发展,不仅指茶叶本身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更重要的还要有现代时尚的文化意境。大力弘扬茶文化,为“宿松香芽”营造发展空间。

3 茶叶产业的发展对策

3.1 指导思想 因地制宜,发展基地,依靠科技,促进生产,创新机制,培育龙头,严格标准,提高品质,打造品牌,壮大产业,拓宽思路,弘扬文化。

3.2 基本思路 依托本地区山场生态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茶产业发展全局,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茶,实行无公害化生产。创新机制,着力培育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以质量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宿松香芽”为竞争力,做大做强产业,弘扬茶文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构建生态和谐的发展氛围。

3.3 目标任务 根据柳坪乡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条件和茶叶生产的现状,建设规模化茶园,实现“一乡一品”战略,打造“竹海茶乡”,唱响“宿松香芽”品牌的目标,计划用 5年时间实现以下目标。

(1)大力筹措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茶园规模化经营,按市场化运作。

(2)逐年发展高标准化茶园467hm2,使全乡茶园面积达到667hm2以上,争取良种率达70%以上,并建立一个茶树良种繁育场,使之成为良种茶苗的繁育中心。

(3)大力改造现有 200hm2茶园,以提高单产,争取在新建茶园未正式投产之前确保茶农的茶叶“增产、增效、增收”,同时采工有茶可采,茶厂有鲜叶可加工,并有可观效益,顺利进入茶叶生产大规模化时期。

(4)改建扩建现有茶厂,优化茶叶加工环境,计划投资 135万元新建一个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厂房面积 750 ,同时新建一个标准化的茶叶保鲜库,以适应未来大茶园的配套生产和保鲜。

(5)唱响“宿松香芽”品牌,开发和生产“宿松香芽”系列产品,以适应不同群体消费,以提高“宿松香芽”在国内茶行业中的知名度。

(6)营造茶文化氛围,增加茶文化底蕴,通过唱“茶戏”来“引凤还巢”和“筑巢引凤”带动山区其他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4 主要措施

(1)进一步抓好资源普查,摸清现有茶园的生产状况和适宜发展茶叶的山地、山田的面积和情况。因地制宜,宜茶则茶,宜林则林,坚持高标准发展优质丰产茶园。选择适应性强,适制性好的无性系良种。新建茶园布局统一深沟吊槽,施足基肥,按规格栽植,力争三年能采,四年成园。鼓励个人主动投资,乡政府以奖代补的方式,以激励茶农投资建设新茶园。

(2)大力改造老茶园,因地确定改造措施,不宜栽种的茶园可以退茶还林,对改造好的茶园也可以通过验收以后以奖代补。

(3)建立鲜叶收购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并通过一定方式合理补贴鲜叶(类似于植棉和种粮的方式进行补贴)来激励茶农、采工,以提高他的劳动价值来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提高他们生产茶叶鲜叶和采摘鲜叶的积极性。

(4)加强现有茶叶加工厂的改造,优化茶叶的加工环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科学创新为突破加强茶厂硬件与软件的有机结合,抓好试验、示范茶叶加工厂,并把它作为培训基地,培训制茶能手的场所,同时,也可以作为其它加工厂的窗口来提高名优茶的标准化加工,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5)极力唱响“宿松香芽”的品牌,开拓市场以赢得更大的空间,要通过整合品牌,统一规格包装、设计印制统一标识以统领市场,通过成立股份公司或茶协方式来开拓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会员管理来保证“宿松香芽”的品牌的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

(6)引进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推广茶叶实用技术,培养科技示范户,鼓励村干部带头示范,以乡建立的大型标准化茶场为中心的茶业生产,同时加大开发“夏秋茶”以提高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加工厂鲜叶茶园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参观奶酪加工厂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不同嫩度茶鲜叶原料稀土元素含量的变化
气温对日照茶鲜叶适制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