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机制的创建

2010-04-03叶金舟方晓林徐世俊

茶业通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梅村茶厂池州市

叶金舟,方晓林,徐世俊

(1.安徽省池州市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贵池 247114;2.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贵池 247114;3.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贵池 247000)

池州市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创建于2003年,前身是杨棚茶叶开发中心,2006年3月注册为杨棚有机茶产销合作社,2007年2月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为池州市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68户,注册资金100万元,建有10个茶叶加工厂,15个销售网点,注册有“杨棚”牌商标。合作社立足杨棚村茶叶特色主导产业,为社员提供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以及信息和技术培训等服务。主要生产“杨棚”牌系列有机绿茶,产品连续多年在全国及省、市名优茶评比中荣获金奖,并通过了有机茶和食品加工QS认证;“杨棚”牌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本社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和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经济组织的合适形式,是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的最佳载体,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有效缩小贫富差距的现实途径。所以它得到各级政府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几年来,梅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组织建设上,不断地发展壮大;在资源的利用上,不断地整合高效;在经营管理上,不断地规范创新;这些,乃是得益于机制上的不断完善。为此,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1 利益联接机制形成的利益共同体

建社初期,基本是以合同为纽带,把一些没有生产设备,又没有产品销路的弱势群体组织起来,以茶园入股的形式,采取集资办厂,统一加工、销售,年终按股分红的办法。从而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生产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集约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销售价格逐步提高,平均售价由2003年以前的30元/500g,2009年提高到110多元/500g,茶农人均茶叶经济收入由原来1600元增加到6500元。由此可见,组织起来建立利益共同体,效果十分明显。但这一时期,认识上还比较肤浅,组织建设还不完善,管理较为粗放,其盈余全部按股发放到各户,却没有考虑提取公共积累和发展基金,这种机制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经济组织的持续发展。

2 价值联接机制形成的价值共同体

随着品牌与市场营销网点建设的加强,品牌影响力逐步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彰显,销售价格快速提升,弱势群体的茶农依靠合作组织的经营,收益明显增加,增强了合作社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些生产大户和加工企业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这时,又催生了以市场为纽带、以茶园和茶厂资产入股,联合加工企业,集群发展,实施发展与分利并举的机制。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统一制订鲜叶收购价,统一安排生产计划、合理配置资源,各茶厂按地理位置划片分配加工原料,并按照生产条件和能力适时调剂、互助协作、共同发展。经营上实行按“统一标准采摘、统一标准加工、统一品牌经营、统一价格销售、茶园分户管理”的模式;利益上采取按交易量返利和入股分红的分配机制;社员支付加工厂加工费用,执行合作社统一核定的价格,非社员的加工收费,由各茶厂自行决定,但不得低于社员加工的费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订了公积金、公益金、发展基金的提取比例,规定了其用途及管理办法,并将“三金”量化分户记入社员帐户,作为增加社员的出资比例。通过这些机制的创新与完善,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价格逐年递升,效益明显提高。从而激发了茶农和茶企的生产积极性,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08年合作社组织所属茶厂加工、销售绿茶3.2万Kg,实现销售收入618万元,盈利154.5万元,可分配盈余76万元,按交易量返利给社员45万元,入股分红31万元。

3 命运联接机制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指引了发展方向。为此,我们依法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一系列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按章规范管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纽带,形成了“茶农、茶厂、茶技、茶商”等以资产入股,联合各自的积极因素,实施做强做大合作经济组织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合作社建设不断向前迈进,原有的机制已不能满足现状,茶农、茶厂对科技致富与市场营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吸收了若干技术人员和茶叶经销商加盟合作社,创立了“优势互补、分工明确、密切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农科商”、产供销一体化联合经营机制,即:茶农负责茶园管理,提供优质原料;茶厂负责产品加工,保证产品质量;技术人员负责新产品的研发,开展对茶农和加工生产人员进行培训;茶叶经销商负责市场营销,并及时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四者有机地结合,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合力,必将有力地推动合作社快速健康地发展。

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专业合作经济需要政策引导,即把市场、营销、规模发展引导好;需要资金扶持,因为扶持一个群体比扶持一个专业户作用更大,扶持一个合作社比扶持一个私有企业效果更好;需要技术支撑,因为技术在那里好发挥、好普及、好提高;需要惠农兴村,乐于奉献的人们,因为有了这帮人,才能带好头,做好事,做成事,才能促进和带动一个地方茶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梅村茶厂池州市
庚寅孟夏访黄梅东山问梅村
华侨茶厂换新颜
不要坐享其成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梅村体
浅析国内茶厂的年底会计核算
论清初士大夫文人的戏剧创作
听瓜婆
2010-2013年池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