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2010-04-03李明
李 明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 云南昆明 650223)
在云南这块沃土上,世代生息繁衍着汉族、彝族、傣族、白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等26个民族。多民族聚居是云南的一大特色,如此众多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在云南这块美丽、富饶的沃土上,这既为云南注入了勃勃生机,又凸显出浓郁的民族情调。云南的许多民族都有着古老、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他们按照各自的方式种茶、制茶、饮茶,并从各自的角度观察、认识和体验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功能及意义。在云南,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饮茶习俗及婚礼茶俗等,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民族茶艺,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充分展现了云南灿烂辉煌的民族茶文化。茶史可鉴,茶俗可见,茶文化已成为贯穿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伴随着悠久的种茶和制茶史,云南各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并一直传承至今。云南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承载着许多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 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内涵
1.1 云南民族茶文化展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崇尚和平、追求平等的图景 中国的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必然植根于儒、佛、道三教所提供的思想、文化沃土之中,吸收融会了三教的思想精华,中国茶文化才可能茁壮成长并开出艳丽的奇葩。“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思想理念。以哲学范畴的“和”为基础,儒、佛、道三家对茶文化中的“和”,各自有自己的理解与诠释。儒家从“太和”的哲学理念中推衍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过亦无不及。总之,“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云南民族茶文化阅尽沧桑,仍岿然存在,在许多方面均体现出“和”的文化内涵。
云南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白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等2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其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等,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创造独具特色的茶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民族文化得到了交流,亲缘感情得到了融汇,内心情感也得到了交流。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中,现在还有喝“和睦茶”和“调解茶”的习俗。如:两口子因某件事发生争执,感情上受到伤害,经父老乡亲们调解,两人言归于好后,就要邀长辈及亲朋好友到家中喝“和睦茶”,表示永远要互敬互爱, 和睦相处;民族间发生纠纷或矛盾以后,经过协商调解达成共识后,也要一起坐下来喝杯“调解茶”。今天所处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讲利益、讲效益。但人情较为冷漠,人际关系趋于淡漠。通过喝茶,看茶歌、茶舞表演等,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进了解,沟通友谊。可见,茶已经成为云南各族人民维系情感的纽带,各族人民通过茶文化,加强了联系和沟通,促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互动、发展和融合,增进了彼此间情感的联系,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正是这种茶文化,把各民族紧密的拴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成了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云南各族人民崇尚平等、崇尚团结的价值取向,在各民族的饮茶习俗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第一道为“苦茶”;第二道为“甜茶”;第三道为“回味茶”,一苦、二甜、三回味。每道茶都有其特殊的寓意,这是白族人热情好客、追求丰富人生体验的真实写照。不仅是在饮茶习俗中,在通宵达旦的茶歌、茶舞联欢活动中,各族人民同样没有贵贱之分、男女之别,没有距离和隔阂,完全融入到歌声和舞蹈的海洋之中。因此,茶歌、茶舞表演活动不仅有利于人们的交往,缓和各民族矛盾,而且能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这些群体性的活动,能增强参与者的文化认同。参加集体活动对于各民族来说,既是一种社会义务,又是其身份的确认和权利的体现,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活动中,对民族群体的依附感便会油然而生,从而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
1.2 云南民族茶文化是云南各族人民发扬传统美德的体现 茶文化是传统的优美文化,而文化需要靠经济活动才能发展成优美的文化传承下来;另一方面,茶叶经济也需要靠茶文化的支撑,才能可持续性发展。传统美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美好道德,是民族精神和社会风尚的体现。茶文化具有的传统美德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尊老爱幼等。
云南民族茶文化体现了云南各族人民尊老、敬老的美德。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值得引以为自豪的传统美德。根据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上,曾经较为普遍地出现过遗弃或杀死老人的习俗。在传统社会里,敬老是和“孝”的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们敬老,首先就是敬重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父母,也就是对祖先亡灵的祭祀和对活着的父母以及祖辈的赡养和尊敬。在此基础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再扩大到所有的老人。如: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在婚礼上都有“敬茶”的礼俗,即喝完迎亲茶后,新郎新娘须双双整装到堂屋,祭拜祖先,向父母行跪拜礼,新娘奉茶敬公婆。“敬茶”的礼俗体现了子女对父母及长辈的敬重。此外,云南民族茶文化还是云南各族人民勤奋节俭、相敬互让等传统美德的体现。如:在婚礼中,许多民族都有喝“交杯茶”的习俗,新郎、新娘喝过茶以后,就意味着今后要相互扶持、艰苦奋斗、以苦为荣,先苦后甜,同时也寄寓着亲友对新人甜蜜生活的祝福。
1.3 云南民族茶文化记述了云南各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程 云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意识到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对自然产生崇拜。如:云南临沧的彝族崇拜自然,他们使用的茶具大多为竹器。茶筒是竹筒,茶杯是竹杯,茶盘也是用竹篾编制的,寓意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们信仰万物有灵,在他们的观念里,茶是有灵魂的,茶叶是茶树的生命,茶叶是万物的始祖,因此要举行“祭茶祖”仪式。此外,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也认识到了茶树对于保持水土的重要性。茶树既能净化空气,又能调节气候,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他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平等的相处,正因为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原则,才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
云南民族茶文化在记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程时,还体现出“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天”指宇宙主宰或自然,“人”指人类。天人合一强调“天地犹如父母,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都由气所构成,气的本性也就是人和万物的本性。人民皆是我的兄弟,万物是我的朋友。天人合一的问题,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1]天人合一思想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以崇尚自然,爱护自然,把大自然恩赐作为人与天地融和的一种体验。云南许多少数民族的村落很特别,村落以上的上半山是森林和茶山,村落以下的下半山是稻田和庄稼地。因为村寨上方的大片森林所涵养的水份是当地村民饮用水的水源,也是村寨下方稻田和庄稼地的主要水源。当地人民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森林对于保持水土的重要性,森林的消失势必导致水源枯竭,因此便制定了许多保护森林的措施。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保护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总之,云南的许多少数民族终日与茶山相伴,懂得合理利用大自然的恩赐,保护自然,爱护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他们崇尚“天人合一”生态观的体现。
2 云南民族茶文化的现实意义
2.1 云南民族茶文化将有利于云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在人类历史上,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年代最悠远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精髓是“和”,即“和谐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把和谐作为价值观的最高准则,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以大智慧和高超的艺术,使事物的矛盾处于一种相对稳定与平衡的限度内,创造了五千年文明史不中断的世界奇迹,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独树一帜,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谐文化造就了中国人崇尚和谐,爱好和平,主张多民族和睦共存,多元文化融和共生,重视人的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统一性的文化传统。和谐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决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东方智慧的标志性的理念。以人为本、以茶为体的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统一的文化载体。
茶文化主张“以茶修德”、“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基本思想;强调“和谐”、“和敬”、“和美”、“和平”、“和廉”、“和爱”、“和气”、“和俭”、“和善”、“和解”的义理;强调“茶道即人道”、“平常心是道”的哲学思想;强调“精行俭德”、“德博而化”的人道思想,包含着“立于礼”的修养方法以及“理解”和“沟通”的人际关系内涵。和谐中庸的思想主要是用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亲情关系、人伦关系,这种关系在茶文化内涵中蕴意着在茶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云南民族茶文化发挥了“以茶会友,广交天下”,茶人一家,不分你我他的作用,在云南,随处都可以被各族人民的热情所包围。到了云南,喝茶是免不了的,一罐“罐罐茶”、一碗“百抖茶”、一杯“三道茶”等都是云南各族人民热情好客,崇尚“和”的价值观体现。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心灵,美化人生,善化社会,文化世界,以茶结缘,广交天下朋友,茶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化解鸿沟,促进和谐与了解,把平淡的世俗生活提升到具有美感、价值感和充实感的高雅生活上。因此,弘扬云南民族茶文化,将有利于云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信云南各族人民在今后的日子里,会更加团结,大力弘扬民族茶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2.2 云南民族茶文化将有利于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曾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面对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崭新而宏伟的目标,建设云南的新农村,就必须了解云南的过去与现在,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明乡风形成,整洁村容建设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民族茶文化是云南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主线,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以这一主线为基础,发展各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重新审视各民族的文化底蕴,重塑各民族的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保障。
2.3 云南民族茶文化将在云南民俗文化旅游中发挥积极作用 文化旅游是21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精神、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2]它包括饮食、服饰、居住、节日、民间歌舞、游戏竞技等各方面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旅游学的理论一般把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其中,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人文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绚丽多彩的部分,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是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大省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云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汉族、彝族、傣族、白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德昂族、景颇族等26个民族,各民族都具有鲜明的民俗文化特征,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味与情调。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云南民族茶文化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云南民俗文化旅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把云南民族茶文化资源与其它民俗文化资源相结合,借助民族风情旅游这一黄金旅游平台,全力打造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风情旅游,将是云南今后制定旅游规划的思路。
[1] 曾德昌.中国传统文化指要[M].巴蜀书社.2001:202.
[2]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