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煎法中药与免煎颗粒比较

2010-04-03俞路宁徐筱芳邵深深应晓珍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浙江温州325000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汤剂饮片黄连

俞路宁,徐筱芳,邵深深,应晓珍(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浙江温州325000)

传统煎法中药与免煎颗粒比较

俞路宁,徐筱芳,邵深深,应晓珍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药房,浙江温州325000)

中药免煎颗粒又名中药颗粒饮片、免煎饮片、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作为取代传统中药饮片的新型汤剂,具有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科学等特点。其研制成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将会对中药事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药免煎颗粒以市场为前提,以科研开发为基础,以生产效益为突破点,以工艺质量为保证的生存发展战略,将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传统中药;免煎颗粒;免煎中药;免煎饮片

中药免煎颗粒是指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其中药饮片中的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散剂或颗粒剂。实行单味定量包装,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处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病人直接服用。中药免煎颗粒不需煎煮,即冲即服,将中医药传统的汤剂,转变为一种快捷、简单、方便、卫生的剂型,是中药汤剂改革的一种尝试。

1 中药免煎颗粒相对于传统煎法的中药有其独特的优点

1.1 机械化大生产,优于传统煎煮中药免煎颗粒代替中药饮片用于临床,从而改变了几千年来中药饮片以根、茎、叶、花、果实等直接入药煎煮的方法。中药免煎饮片机械化生产是根据单味中药的性质,其在不同湿度、时间、pH值等条件下,提取的有效成分最高含量为标准,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工艺制成的粉末[1]。病人可直接服用,避免了传统汤剂由病人自己煎煮,而病人对加水量、浸泡时间、火候、煎煮时间、先煎、后下等不甚了解或怕麻烦,不按要求煎煮,从而影响疗效。机械化科学生产中药配方颗粒不仅保证了成品质量,而且也避免了药物间相互影响,减少了不耐热成分的损失等,从而保证了中药疗效。

1.2 统一质量标准,确保疗效中药免煎颗粒应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固定药厂生产,从原药材的产地、质量、运输、贮存等都应有一套管理规定,对每一种药材根据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制定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及检测方法,制定出免煎饮片与中药饮片两者之间的用量换算关系。中药免煎饮片的生产要科学管理,统一质量标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以确保临床疗效[1]。随着市场的拓展,市场需求量增加,厂家可根据本地气候、环境等条件,选择适宜本地生长环境的药材,拥有自己的栽培、种植基地,从种植、采收、炮制加工到机械化生产免煎饮片一条龙,这样成本将大大降低,价格上将更能为病人接受,成品质量、疗效得到保证。

1.3 便于服用、携带中药免煎颗粒经科学处理,服用时不需煎煮,只需按医师处方以开水冲服即可,从而减少人力,节省了时间,方便病人服用。又由于体积小,携带更方便,最适于旅途服用和工作繁忙、无时间煎煮的病人服用。急诊病人也随取随服。

1.4 便于保管、调配中药免煎颗粒采用铝箔袋包装,不易吸潮,避免了中药贮藏、保管不当带来的走油、变色、虫蛀、霉变等质量问题,减少了污染,方便保管[1]。由于包装袋上都标明了与原生药的换算关系,调配更加方便、卫生快捷,可避免传统中药手抓、秤称带来的剂量误差。

1.5 利用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冲剂利用中药配方制备冲剂是按处方取相对于原生药重量的免煎饮片混合,按适当比例加入糊精等辅料,按制料要求制备软材,置入制粒机制粒。这种方法制备冲剂省时省力,卫生、快捷、方便。它免去了中药煎煮、浓缩、醇沉等工序,缩短了制备时间,节省能源、设备和乙醇的使用,且不受煎煮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制备。

2 中药免煎颗粒相对于传统煎法的中药值得探讨的问题

2.1 中药“共煎”能改变饮片有效成分的溶解度不同,药物疗效不同研究显示,糊淀粉对芦丁、槲皮素等酚性药物有增加溶解度的作用。在1%葛淀粉化溶液中,芦丁的溶解度为纯水的3.8倍。在同样条件下槲皮素可达6.5倍(葛淀粉的浓度为0.5%~2%,与淀粉的品种无关)。糊化淀粉能增加酚性药物溶解度的原因,是由于在长时间的“共煎”过程中,形成了“淀粉-芦丁”的复合体。对“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中甘草黄酮含量的研究”表明,二药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其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煎液含量为1.85%[2]。另外,4种不同工艺制备的黄连解毒汤中栀子苷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连、黄柏、黄芩、栀子4味中药,采用传统方法水煎后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97.4%,而4药分别单独提取后合并的样品中,总栀子苷的提取率为64.3%[3]。

2.2 中药“共煎”能改变药物的口感黄连、黄柏与大黄、甘草合用能改变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3]。有人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12个含黄连的方剂,各按记载的方法调制,结果证明,方中含有大黄、甘草的汤液,小檗碱型生物碱的苦味均消失;而不含大黄、甘草的汤液,有小檗碱型生物碱的强烈苦味。其原因是:大黄、甘草与黄连共煎过程中,生成了黄褐色的鞣酸小檗碱与黄色的以小檗碱-单甘草皂苷盐的胶状沉淀,这种沉淀是生理活性物质,它不仅消除了小檗碱苦味,还增加了其溶解度,服用后能在体内产生药理作用,不属配伍禁忌。而免煎饮片的同类药物混合,苦味无明显改变[4]。

2.3 中药“共煎”能降低某些药物的毒性,增强其疗效

实验证明,附子在单独使用时,其强心作用既不明显,也不持久,且有一定毒性。但在传统“共煎”的四逆汤中,尽管干姜、甘草无强心作用,却于配伍后强心作用增强持久,毒性下降,而口服附子的毒性比四逆汤大4.1倍。实验还表明,将干姜、甘草与附子分煎后再混合,或各单煎后次序给药,其毒性仍相当于单独附子。从而提示,四逆汤毒性降低,乃因附子生物碱与干姜、甘草在“共煎”过程中产生化学变化所致[4]。

2.4 中药“共煎”能降低细菌的抗药性通过黄连单方与复方抗药性强弱的比较实验,证明单方抗药性远远高于复方。例如单独的黄连与黄连解毒汤在同样条件下接种细菌培养,细菌能在黄连高于实验浓度32倍的情况下生长,而黄连解毒汤仅提高4倍。实验结果说明,黄连单方的抗药性大于黄连解毒汤的8倍。因此,“配方颗粒”简单混合后的临床药效,肯定不能等同于传统的中药汤剂[5]。

传统的汤剂共煎存在的弊端:(1)无法解决不同药物所需煎煮时间不同的矛盾。如枸杞子以煎2 h为宜,此时其微量元素煎出最多;而炒杏仁浸泡后文火加热20 min至沸,再加热20 min可达到最高煎出率。(2)无法克服不同药物间产生不良反应。如磁石含铁高(药典规定应在50%以上),铁与鞣质生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与黄酮类生成难溶性络合物。(3)无法控制水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因不同水质煎煮效果不同。如钩藤用蒸馏水制备的生物碱煎出量最高,常水制备的煎出量最低。(4)不易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如丹皮煎30min,丹皮酚损失50%,而大黄牡丹皮汤煎5 min,丹皮酚含量最高。(5)饮片中的脂溶性物质水煎含量极少,而热敏物质高温极易使之破坏,挥发性物质又极易逸失[6]。

在研究进展上,目前,专门对免煎中药与传统汤剂相比较的研究还比较少,原因之一是免煎中药仅分散在江苏、河北、广东少数的几家厂试生产,而且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二是限于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相对较多,而理化定性、定量研究上很少;三是赞成或者反对免煎中药者暂不可能达成共识。因此,加强研究确实重要[7]。

单煎混合与合煎研究的报道,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原思通老师等3人关于“中药复方汤剂分煎合煎对溶出效果的影响”一文,比较集中地反应了近年研究成果[8]。复方合煎过程中的反应大部分是“助溶”“吸附”“沉淀”等对中药成分溶出率的影响,而“络合”“水解”“聚合”“解离”就比较少,氧化还原反应更少,产生新物质的概率极少,而且产生新物质有着极其严格的条件要求。还有作者研究黄连汤等5种汤剂的单煎混合优于合煎[9];银翘解毒汤的单煎优于合煎[10]。一般比较两者差异从成分含量上的差异较多。我们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更多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在德国,植物药复方就是用各种单味药提取物进行配制[11]。在日本,六十年代已有免煎中药应用;美国FDA的植物药草案中也认可这种做法。质量控制上,德国采用对单味药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控制,再加上其他指标,对有效成分不明的,除通用指标外,采用指纹图谱的方法进行监控[12]。

美国的免煎中药热已有5年历史,究其原因主要是近10年来国内经过正规科班学习的中医在拿到绿卡后开始在美国开业,他们极大地提高了中药在美国针灸界的地位,他们虽属少数(500~1 000名左右),但却吸引了一万多名美国针灸师开始学习免煎中药饮片的使用。

3 建议与总结

3.1 规范免煎中药的生产常用中药500~600种,有些品种已有单味制剂的国家标准,建议选择技术实力强的已生产企业牵头,根据生产实际制定免煎中药质量标准,以规范免煎中药的生产。建议进行基本方及常用药对的生产(可纳入医院制剂管理范畴,作为新药不现实),并制定统一标准(如用指纹图或标准浸出物法),适应临床需要。同时,要加强药材、饮片质量的控制。

3.2 加快单煎与合煎比较的研究由于汤剂的不确定性(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因人施药特色治疗)和中药成分的复杂性,煎药过程的个体差异及中医药理论的特殊性(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和未知性,其研究的任务相当繁重。据报导,有学者提出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药剂配伍的规律[13]。还有学者对方剂的组成和配伍作用用拆方的方法将方剂拆成单味药或去掉单味药,结合现代分析手段进行研究[14]。笔者认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宜选择治疗各类病症的典型方剂入手,对浸出物、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谱、定量指标、各单味有效成分、药效学、临床疗效等进行全面比较,并且需要多学科配合。这些研究不仅对免煎中药与传统汤剂的优劣进行理论上的比较,同时也为各类中药制剂的工艺研究提出理论上的依据,对实现中药现代化是十分有利的。

3.3 中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完全从理论上解决免煎中药与传统汤剂的孰优孰劣问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加快研究步伐的同时,免煎中药的临床试用不应因为有争论而停滞不前。

[1]诸明娜.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的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1):55.

[2]张爱华,彭国平,文红梅,等.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J].中成药,1999,21(4):196.

[3]孙秀梅,张兆旺,卢连华.黄连解毒颗粒剂4种提取方法的成分比较[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8):474.

[4]张兆旺,孙秀梅,张琦新,等.中药饮片改革的研究[M].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2,4(2):3.

[5]梁静.中药配方颗粒的现状与展望[J].医学动物防治,2005,21(2):151.

[6]沈萍尔.走出单煎、共煎争论的认识误区[J].江西中医药,2002(2):47.

[7]贾福环,邱华伟.对免煎中药的思索[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1):52.

[8]原思通,杜海燕,夏坤.中药方汤剂分煎合煎对溶出效果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7):29.

[9]陈骏骐.中药药剂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5.

[10]姚毅,杨卫贤.银翘解毒方便汤剂与传统汤剂比较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0):604.

[11]王智民,肖诗鹰.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的几点看法[J].中国中药杂志,2000,24(4):244.

[12]贾福环,邱华伟.对免煎中药的思索[J].基层中药杂志,2001,15(1):52.

[13]马红,刘苏中,王永梅.模糊数学方法在中药方剂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5(2):56.

[14]韩凄,王钦茂.方剂拆方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0,6(1):63.

R282.5

A

1007-4813(2010)05-0784-03

2010-07-16)

俞路宁(1966-),女,大学本科,中药师,初级职称。研究方向:中药炮制。

猜你喜欢

汤剂饮片黄连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