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5例
2010-04-03邹铁刚
邹铁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慢传输型便秘(slow s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减弱为主要特点的顽固性便秘,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症状顽固。目前西医常用泻药对症治疗,但容易造成对泻药的依赖性和停药后便秘进行性加重。笔者于2007-2009年对55例STC患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走罐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讨论会制定的“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标准[1]并结合临床表现制定:(1)5~10 d排便1次,便时费力,便质坚硬,时间延长;(2)长期依赖泻剂方能排便;(3)结肠传输功能实验证明结肠传输功能下降;(4)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1.2 一般资料 55例均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男17例,女38例;年龄 24~65岁,平均44.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5年。
2 治疗方法
2.1 穴位埋线疗法 取穴:足三里、天枢、气海、大肠俞。操作方法:选用3号医用羊肠线剪成1~1.5 cm长的线段,穿进7号一次性针头。在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手持针快速刺入穴位,刺入所需深度得气后,用针芯将羊肠线推进穴内(针芯由50 cm毫针剪成平头针改成),把针拔出即完成操作。埋线后当天埋线区不要触水,以防感染。穴位埋线1次/10d,3次为1疗程。
2.2 走罐疗法 患者俯卧位,选取背部膀胱经及督脉,用刮痧油在背部涂檫后,选取中号玻璃火罐,沿腰部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上下往返走罐,直至所拔部位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走罐1次/3 d,10次为1疗程。
2.3 疗程 治疗30 d后进行疗效观察,期间停止服用其他对疗效有影响的药物,并指导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多摄入富含植物纤维素的食物。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组“便秘诊疗暂行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2]。治愈:排便次数恢复正常,1次/1~2 d,大便性状正常,表现为成形软便,排便畅通无困难,便后无残存感;好转:次数正常,但不稳定,便后有不尽感;无效: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55例,治愈 32例,占 58.2%;好转18例,占32.7%;无效5例,占9.1%。总有效率为90.9%。
4 体会
现代医学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便秘、混合型便秘3种[3]。其中慢传输型便秘又称慢通过性便秘或结肠无力,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与多种因素有关[4-5],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大肠蠕动功能下降,食物残渣传输延缓,水分吸收,粪便干硬,宿于大肠,排便困难,久则影响血液循环,诱发肛裂、痔疮,便时出血疼痛,为减少便时痛苦,定时排便时间依次向后推迟,便时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目前便秘的常规治疗多以应用泻剂为最多,而刺激性的泻药大多含有蓖醌类物质,长期应用不但会导致“泻剂依赖”,而且还可能会引起结肠“瘫痪”症,甚至结肠变黑,并损害肠神经系统,使结肠动力减弱,肠功能紊乱,使便秘加重。
慢传输型便秘属于中医“气秘”“虚秘”范畴,多因气血亏虚,大肠传导无力,或阴津干枯,肠道涩滞,便行艰难。本法采用埋线选取大肠经募穴天枢,又因大肠俞为大肠腑气传输之处,“俞募配穴”可起调理气血,疏通腑气而润肠通便之功;足三里可培生化之源,自能生气化血,配气海补下焦元气,以助排便传送之力。诸穴合用可调脾胃大肠之气,使气机升降得顺,生津润肠以通便。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是根据《灵枢◦始终》篇“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留之”的经旨,通过埋入羊肠线,在体内软化、分解、吸收的过程可对穴位产生持久的良性刺激效应,作用时间长达10~15 d,弥补了针刺治疗时间短,刺激量不够,疗效不稳固,易反弹的不足。
现代研究表明,背部膀胱经走罐能明显提高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6]。另一方面,走罐有机械刺激和温热刺激的双重作用,在膀胱经走罐形成良性的机械刺激,局部充血,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进而循经调动脏腑功能。温热刺激是通过走罐产生的摩擦与机械刺激同时作用于背部神经根,发射大脑皮层,兴奋中枢神经[7]。人体十二脏腑之背俞穴均位于背部膀胱经上,是人体脏腑之气输注于腰背部之处,而督脉位于腰背部正中,为阳脉之海,总督诸阳,总摄诸经。在腰背部走罐,作用于膀胱经及督脉,可起振奋阳气,益气生血,平衡阴阳之功,从而调整脏腑气血经络,使肠腑疏通,传导功能恢复。
[1]徐平,吕农华.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67.
[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3]田振国.肛肠病的诊断与治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0:98.
[4]李彦树,姜云福,兰飞.慢传输型便秘6例外科治疗的临床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1,18(6):358-359.
[5]高峰,周建华.中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气机郁滞型)便秘60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2):25.
[6]钟蓝,李利,李静,等.走罐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1999,19(6):367-368.
[7]张弘.中国拔灌治疗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