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烈教授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

2010-04-0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王老变异性哮喘

,,,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1)

王烈教授为吉林省中医药终身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指导教师。王老早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58年参加我国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后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至今。现已从医五十余年,学验颇丰。跟随王老学习期间,深感王老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绩,无论从中医的学习观到临床诊治观,均蕴涵着科学的思维方式,分述如下。

1 中医学习观(继承中有创新)

科学的生命在于创新,一部科技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是许多科学家成功的诀窍。王烈教授认为,想学习、学好中医,应遵循三步原则,即“一信,二学,三研究”[1]。在学习中坚持继承中有创新的方法,通过学习—继承—求异—创新来实现。

“一信”:首先,相信中医才有可能学好中医,对中医的坚定信念是王烈教授学习中医的基础。但学习过程中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不能盲目地“拿来”而全信,因为不同时期的中医学发展受当时社会科技水平的限制,其中掺有非科学的东西。

“二学”:刻苦地学习是成为好中医的前提,有继承才有提高。王老从矢志中医始即潜心学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既使被挂牌游斗之余,仍能坚持在图书馆里刻苦钻研中医古籍,如今已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不仅精读中医古今医籍,还学习西医现代书籍。王老认为现代中医应与西医相结合,但不是简单的相加或代替,而是利用现代先进的西医学知识来武装自己,这其中蕴涵着科学协作、协同放大的方法,所谓“综合即是创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疗效。

“三研究”:王老认为,在古人的圈子里徘徊,不研究和发展中医等于失职,也必将使中医走向灭亡,发展即是创新,应“师古而不泥古”,做真正的新中医。基于此,他在研究古籍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新的理论,例如,哮喘的“三期分治”理论,“哮喘苗期”理论等。王烈教授认为用现代科技研究中医无可非议,但偏离了中医基本理论,就成为无本之木,在研究工作中单纯追求实验结果而偏离了临床实践,违背了科学研究是为临床服务的宗旨,这些是中医科学研究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

2 临床诊治观

2.1 哮喘的病因论(分析与综合) 科学思维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对它的矛盾和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周密细致的分析,而且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综合。王老对哮喘的病因学研究贯穿了该思想。哮喘是儿科常见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其防治一直是困扰医患的难题。王老一直致力于该病的防治研究,指出虽然其病因复杂,但儿科主要按年龄组划分,婴儿以感染为主,幼儿以感染加过敏为主,儿童以过敏为主,提出按年龄段择法选方取得良效。

2.2 精治细防根治哮喘(系统思维法) 系统思维法,就是把客体作为系统,从系统的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客体的认识方法,属于理性思维方法。包括3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把研究对象作为由各个部分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把握事物整体性的质和组成系统各要素间的联系。王老认为,哮喘治疗中应视患者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发病时不仅应平喘止哮,还应当全面了解全身病情,积极寻找引起哮喘发作的原因。例如,由于感染诱发,应有效控制感染;由于接触过敏源诱发,应尽快脱离过敏源。(2)结构原则:指从系统的结构去认识系统的整体功能。王老在对疾病的治疗中,不仅考虑患者的基本病情,而且结合其年龄、先天禀赋、家庭条件、生活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其中贯穿着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3)动态原则:指系统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因此要求医生以动态的眼光来看待病情。王老在哮喘病治疗中体现了本原则。发作期平喘止哮;缓解期止咳化痰;稳定期则补益肺脾肾,杜绝伏痰内生[2]。同一个患者,不同的时期选方用药有很大区别,季节更替、地域不同用药迥异。

2.3 疑难疾病诊治(模糊思维法) 模糊认识是指系统边界的不确定性。王老在临床上应用此种方法诊治一些临床表现复杂、难以立刻明确诊断的疾病。例如,对于长期低热不退,理化检查无异常的患者,王老先模糊诊断为发热,辨证为滋阴清热,应用解毒退热的药物治疗[3],然后在治疗中进一步寻找病因,继续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疗效,最后得出诊断。

2.4 白屈菜的应用(机遇理性法) 机遇理性法就是从偶然机遇中发现必然性规律。王老发现白屈菜治疗咳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药起初在民间用治腹痛,王烈教授在一次治疗兼具腹泻和咳嗽症状的患者时,咳嗽先于腹泻痊愈,王老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现象,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实验,亲自口服测试药物毒性,证实了白屈菜的止咳作用,后来在我国百日咳流行期间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4],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治疗小儿咳嗽的系列方药。

2.5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从后思索法) 马克思说:“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后发展的”。临床上有一种特殊类型的咳嗽,即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表现为连续或间断一个月以上的咳嗽,经常被医生误诊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大量应用抗生素而罔效。王烈教授运用从后思索法,从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史(面向过去),诊断为“哮咳”,再临床实践,应用平喘药物而不用抗生素和止咳中药(指导现在),并且指出本病的治疗应按照哮喘论治(面向未来)。并命名为“哮咳”,应用止咳平喘药物临床获显效[5]。

2.6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联想思维法) 联想思维法就是由此及彼的创造性思维,即抓住两个事物间本质的相似之处,从已知推导未知,从而获得真理性认识。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即应用了此种方法。王老发现,本病与哮喘有相似之处,例如有家族遗传史、个人过敏史、可有诱发因素等。据此应用治疗哮喘的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并提出“以哮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即“哮咳”理论[6-7]。但此种方法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基础,多次运用联想。

2.7 罂粟壳的应用(否证法) 否证法是证伪而不是弃真,包括既克服又保留两个方面。实施步骤是实践—证伪—存真—真知。王老在罂粟壳的应用方面深刻体现了这种思维方法。罂粟壳“救病如神”,有极好的止咳、止泻及止痛功能,但又“杀人如剑”。因为其有一定毒性,故从古代起儿科医家鲜有应用。而王老以其为君药,拟方壳苓汤及壳梗汤,分别治疗小儿腹泻及咳嗽,临床效果良好。究其道理,是应用中注意合理配伍,效即更方,避免了毒副作用的产生。

由以上中医学习观到临床诊治观可以看出,王烈教授五十余年的从医之路,无不贯穿了科学的辨证创新思维方法。据此指导临床实践,有助于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和科研水平。分析研究科学思维方式,必将对名老中医的经验传承工作大有裨益。

[1]王烈.婴童医鉴[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1.

[2]王烈.精治细防根治哮喘[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19(3):10.

[3]张晔,冯晓纯.王烈教授治疗小儿发热病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6,38(5):11.

[4]王烈.白屈菜治疗百日咳500例疗效观察[J].新医学,1972(10):20-21.

[5]冯晓纯,孙丽平.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三期论治[J].吉林中医药,2006,26(9):35.

[6]孙丽平.王烈教授防治小儿哮喘病创新性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28(1):61-62.

[7]孙丽平,冯晓纯,原晓风.王烈教授防治小儿哮喘病理论及系列方药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09,37(7):67-68.

猜你喜欢

王老变异性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粉彩瓷板|祝壽圖 王锡良·陆如合作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我与王锡良的那些故事
与民谣诗词相伴的九旬老人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
老人和孩子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治疗近况
清肺止咳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