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培之治疗月经病经验

2010-04-03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马氏医案妇人

(1.常州市中医院 妇科,江苏 常州 213003;2.常州市妇产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起源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以费、马、丁、巢四大家最具有代表性。孟河诸家治学不持门户之见,博采众家,只求实效,惠及乡里,播名华夏[1]。其中,孟河马氏原籍安徽,后迁居孟河,时代业医,在19世纪初期,已有多位名医。马培之为名医马省三之孙,为马家代表性人物。马培之(1820-1903年)字文植,以字行,因幼年丧父而随祖父马省三学医16年,尽得其传,后又师从费伯雄,医学功底深厚,医术精良,尤长于内、外、喉诸科。时值慈禧太后生病,征各省名医医治,马氏受荐入宫,治愈其病,遂得赏识。后马氏因故托病回家,慈禧赐其匾额,医名大振。研读马氏医书中的妇科医案,感悟颇多,就相关月经病的治疗进行总结,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1 强调“肝脾气血”理论

马氏认同“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强调肝脾气血理论,主张气血同治。《素问·五音五味篇》:“妇人无须者,无血气乎?歧伯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咽喉,别而络唇口。血气盛则充肤热肉,血独盛则澹渗皮肤,生毫毛。今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冲任之脉,不荣口唇,故须不生焉。”《妇人大全良方》提出“妇女以血为本”。血气之化,由于水谷,水谷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是水谷之海,又在阳明,可见冲脉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故月经之本,所重在冲脉,所重在胃气,所重在脾胃生化之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女子以肝为先天”。认为奇经八脉,固属扼要,但女子最重调肝,女子阴性凝结,易于拂郁,郁则气滞血亦滞,肝病必妨土,故次重脾胃。马氏认同肝脾气血理论,认为女子月经不调乃“肝脾失调,气血失用”所致。《马培之医案》中关于月经病的医案共有24例,其中月经后期12例,崩漏5例,痛经4例,月经先期2例,闭经1例。细研之,书中多次提到“女子以血为主,肝为藏血之经,脾为生血之脏,月事之来,藉诸路之血,汇集血海”,书中讲到肝脾不调,则或营血不足,或血少阴亏,或血海空虚,发为月经量少后期,甚则闭经;藏泻统摄失职则发为月经先期、崩漏;肝脾气血失和,寒入营分或血海虚寒则为痛经。

《马培之医案》中月经后期医案一则:某.肝肾血亏,脾气不和,月事不调,腹痛腰盩,带下,头眩乏力。当养肝脾以和气血。党参、白芍、续断(酒炒)、乌药、白术、杜仲、菟丝饼、煨姜、红枣。二诊:肝为藏血之经,脾为生血之脏,月事之来,藉诸路之血,汇集血海。而脉象涩数,肝脾两亏,冲任之气不旺,经脉少血营养,居经两月,肢体作痛,神疲嗜卧。宜调养肝脾,以培气血。归身、白芍、党参、续断、白术、黑料豆、佩兰、毛脊、淮山药、陈皮、杜仲、夜交藤、红枣。三诊:经通之后,行而忽止,缘冲任之气未旺,不足为患。秋季以后,傍晚微寒恶热,胸脘不舒,食入作胀,脉弦数右滑,舌白根腻,是有伏邪,脾胃不和,湿痰停滞。拟和中达邪,伏邪愈后再为调经。当归、柴胡、茯苓、半夏曲、川贝、陈皮、神曲、砂仁、薏苡仁、枳壳、荷叶、姜。

按:此患者乃肝脾两亏,营血亏耗所致。《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认为“妇人之病,因虚、积冷、气结,为诸经水断绝。”说明气血不足、寒邪积结、肝郁气滞是导致月经闭止的原因。方中党参、白术、煨姜、红枣健脾和胃,以建中州;白芍、杜仲、菟丝饼、续断、乌药、柴胡补益肝肾,调畅气机;半夏曲、川贝、陈皮、神曲祛除痰湿,土木和调,气血协同,月经得复。

2 “调和肝脾,调理气血”为重要环节

马氏认为月经不调乃“肝脾失调,气血失用”所致。“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调理月经,即调和肝脾气血。医案中,月经后期量少者以“养肝脾以和气血”为大法,临证或补益肝肾,或养心益脾,或调畅气血或散寒驱邪以助之。痛经者,以调肝散寒为主,或疏肝养营,温经散寒,或调养肝脾,兼和胃气;经期常用少腹逐瘀汤或温经汤化裁,经后以调养肝脾而收功。崩漏患者,常用益肝扶脾之法,益气养营以固奇经,多用归脾汤化裁,止血后重视复旧的治疗,并喜用丸剂善后。可见,马氏治肝之法,除了理气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和脾常法之外,还有补母壮子,滋水涵木之法,滋养肾阴,精血互生,肾精之品以养肝体,肝血充足,肝阴濡润。另外,针对寒邪凝滞肝经者,采用暖肝温经散寒和胃之法。

《马培之医案》中崩漏案例一则:安徽、瞿右、四十岁、脉沉细带涩,肝脾两伤,涉及奇经。腹痛,经事淋沥成块,腰痛带多,头晕,谷食不香,防成崩漏。当调气养营,以固奇经。党参二钱、白术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炙草三分、黑料豆三钱、茯神三钱、枣仁二钱、淮山药二钱、续断一钱五分、炙生地三钱、广木香三分、红枣五枚。二诊:调养肝脾,以固奇经,恙已减轻。宗前治法。党参、白芍、生姜、当归、枣仁、木香、红枣、续断、杜仲、生白术、炙草、茯神。三诊:漏下已止,惟腰盩带多,头目眩晕,心悸少寐。心脾不足,血少肝虚。益气养营,以固奇经。归身、潞党参、炙黄芪、煅龙齿、杜仲、炒白芍、煨姜、枣仁、茯神、木香、白术、炙草、炙生地。丸方:加大熟地黄、菟丝子、乌贼骨,去生地、煨姜、龙齿。

按:此乃“肝脾两伤,统摄失权”所致崩漏。《薛氏医案》说:“崩之为患,或因脾胃虚损,不能摄血归经”。患者素体脾虚气弱,运化失司,统摄无权。初诊益气补肾以固奇经,漏势未止,再加用黄芪益气摄血塞流而止。《青囊秘传》中载“老年崩漏方”,老年经水不断及血崩,黄芪八钱,龙眼肉二十粒,红枣二十个煎代茶。可见老年崩漏以虚为主,需要加强益气养血之功以达止血之目的。标本兼治方可收功。刘河间《保命集妇人胎产论》中所说的“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既绝,乃属太阴经”,马氏对老年崩漏的治疗也遵循这一辨证论治规律。同时,马氏还加用生地、黑豆、杜仲、菟丝子以补益肝肾,肝脾同治。最后,效不更方,以丸剂善后复旧。

3 处方用药

3.1 用药绵密平和 马培之讲究眼力和药力,曾经说过:“看病辨证,全凭眼力;而内服外敷,又有药力”。讲究眼力,就是要能深入剖析病情,抓住疾病症结所在;讲究药力,则是注重药物的性能、专长、配伍、炮制等,以利药效充分发挥。处方用药,以平和见长,中病即止。

3.2 用药灵活简便 善用利用小方小药,注重实效。《青囊秘传》中载有凡痛经不受胎者,取丹参晒干磨粉,日以二钱,温陈酒送服,两月内即孕,无有不灵。“妇人血晕方”,韭菜加醋同放,趁热装入壶内,将壶嘴塞入病人鼻中,血即往下而行。又方:五灵脂(生炒)一钱研细,开水送下一钱,自苏。“妇人血崩方”,百草霜三钱,陈京墨(磨浓)一杯,嫩桃枝杨柳枝各3个加砂糖捣烂煎化,加前药调服。“老年崩漏方”,老年经水不断及血崩,黄芪八钱,龙眼肉二十粒,红枣二十个煎代茶。另外,书中多处用到“红枣、桂圆、熟黑豆、藕”等食物调补气血。利用归脾丸、逍遥丸现成方便之品。以丸方或膏方调和肝脾以收缓功。

3.3 善借古方 《青囊秘传》中载有妇人月经不调方:当归(酒炒)一钱五分、陈皮七分、川芎八分、白芍(酒炒)一钱、延胡(醋炒)二分、熟地一钱五分、吴萸二分、制香附一钱五分、茯苓八分、丹皮一钱五分。经行先期血紫,加黄芩一钱五分,后期血淡,加官桂、炮姜、艾叶各五分。行经日服,连服四剂自调。《马评外科证治全生集》中有调经种子汤:当归身、川芍、吴茱萸各一钱,熟地、香附各一钱五分,白芍、茯苓、丹皮各八分,延胡索、广皮各七分。若经水先期者,必色紫,加黄芩八分;过期者,必色淡,加官桂、干姜、熟艾各五分。不论先期落后,每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碗半,煎八分,候经水至日,空心服,起渣再煎,临卧服,1日1剂,服至经止两、三日,交媾即孕。歌诀:延胡茱萸熟当芍,附芍丹芩陈分同;过期官桂干姜艾,色紫条芩三片同。可见马氏的月经不调方出自《外科证治全生集》。马氏通过临床验证后调整原方的用量,扩大了应用范围,保持了原方“经期用药,通调为补”的特色。方中,加大了当归的用量以养血活血,减轻了川芎、吴茱萸的用量以免动血之弊。马氏不仅善于汲取他家之长,采纳验方效方;更善于结合临床实践,精益求精,值得我辈深思学习。

[1]朱雄华.孟河四家医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25,609,777.

猜你喜欢

马氏医案妇人
一类时间变换的强马氏过程
有环的可逆马氏链的统计确认
关于树指标非齐次马氏链的广义熵遍历定理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一致可数可加马氏链不变测度的存在性
犬 人
多种方法解“妇人洗碗问题”
新加香薷饮医案6则
古医籍中刺络放血医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