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和谐交通与两型社会建设

2010-04-03寇小兵周雪铭刘解龙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高速公路交通

寇小兵,周雪铭,刘解龙

(1.湖南省交通厅,湖南 长沙 410000; 2.长湘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00; 3.长沙理工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4)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现代交通网络体系建设与和谐交通建设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做好“三个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是交通事业在现阶段改革发展中的新任务与新贡献[1]。因此在我国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方略中,大力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扩内需、促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的改革发展进程中,综合各个方面而言,建设和谐交通更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建设两型交通的基础与重点。在科学发展时代,和谐交通是交通运输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基本内容。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型社会的理念应当体现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之中,而且,湖南近几年的交通事业大发展,也为交通运输业做好“三个服务”,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良好条件与大好机遇。因此,我们在两型高速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具体到长湘高速公路建设中),从和谐交通建设的宏观角度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和把握方向,是服务和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

一、立足社会发展把握和谐交通的重要地位

(一)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无论是人们活动内容的丰富还是活动半径的扩大,无论是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发展还是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关系的变革,都要求交通能够提供越来越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乃至个性化的保障,将社会更好地联结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整体。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作为基础产业的交通,对于未来发展的影响是广泛而持久的,这一功能与特点决定了交通必须比其他产业具有更长久的适应性。也就是说,在我国今天发展交通事业,不仅要能够更好地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发挥好三个服务功能,而且要着眼长远与未来。在现在与未来,近期与长期的关系中注重和谐问题。因此,建设和谐交通首先要将交通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确定和谐交通的发展方向与建设内容。

(二)建设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践行“三个服务”的必然要求

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需要交通更好地发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人民生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功能。和谐交通意味着交通能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不只是简单地保持一种与其他方面的平衡关系。因此,在世界金融危机出现后,我国确定的相关对策中突出了加快基础产业发展的内容与取向。不仅通过交通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通过交通产业的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结构变化,而且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进一步的保障。这是一种体现发展要求,充满活力的和谐。无论是和谐社会建设还是和谐交通建设,都需要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因此,继续扩大交通供给能力,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和谐交通建设,就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发挥好交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三)和谐交通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建设和谐交通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在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突破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切实转变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促进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和谐统一。在这一改革试验中,无论是城市圈城市群的发展,还是新型工业化的推进,以及两型社会的全面建设,不仅需要交通支撑,发挥交通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交通先行,发挥交通的带动作用。同时要重视的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交通运输业自身的两型化改革与发展,提高交通运输业与两型社会建设适应性与和谐性,提供了良好条件与重要机遇。现在,我国交通产业为大发展时期,也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对于经济转型升级来说,符合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要求是重点所在,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重视和谐交通建设,强调以和谐交通建设服务两型社会建设,实现和谐交通与两型社会建设的统一,全面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发挥交通产业对两型社会建设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二、新阶段发展和谐交通的时代内涵

(一)和谐交通建设要突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建设和谐交通的根本保障。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中,交通运输业与经济社会的联系面最为广泛,对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具有更为深远的指导意义,以和谐交通为主题和主线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促进交通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具有更为突出的时代内涵。[2]

具体些说,和谐交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它的内涵是开放的和发展的,包括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也有相应的指标。我们认为,从一般角度而言,和谐交通,是一个具有三位一体结构特点的系统工程,包括了三个层次具有紧密联系的内容,一是交通本身的系统化程度的和谐性;二是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性;三是交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性。因此,促进和谐交通建设,不仅要使每个方面的功能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要提高三个方面之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这三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而言,和谐交通建设一是要在这个三位一体内容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立足人的需要和发展,突出和谐交通建设的人本内涵;二是要围绕安全可靠、经济高效、便捷舒适、网络体系要求,突出交通的服务功能;三是着眼绿色环保可持续目标,突出和谐交通的生态特色。所以,对于和谐交通建设的理解、把握和实践,要树立更为科学的整体观和发展观,全面协调,统筹兼顾,提高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

(二)和谐交通建设要提高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和谐交通既指交通运输业与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关系,也指交通运输业充分发挥自身在特定阶段的重要职能。例如,我国现阶段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交通运输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交通运输业不仅要与此相适应,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转变发展方式,使自身的超前发展与超前转型升级相结合,发挥更加全面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交通产业的适度超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客观需要,体现了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关系与功能。然而,适度超前是一个需要慎重把握与科学决策的重要内容,不顾实际的超前发展会破坏和谐关系。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方面要重视这一点。交通运输部近日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国新开工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11个,建设里程1.2万公里,计划总投资约7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倍、5.9倍和6倍。世界高速公路里程最多的国家美国,也只有8万公里左右。而到2009年6月,中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就已经达到7.5万公里左右。

三、围绕服务两型社会需要建设和谐交通

(一)和谐交通建设要突出发展主题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只有发展才能提高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和谐性。据资料显示, 2007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为7 800亿元(交通运输部管辖范畴内),其中,公路方面的投资为6 500亿元。2008年,全国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8 000亿元左右。在拉动内需措施的推动下,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就湖南省而言,“十一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代发展进行了两次调整,一次由3 500公里调整到4 723公里,再进一步调整到5 300公里。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的调整,一方面使湖南高速公路落后的局面得到极大的改善,另一方面为湖南在世界金融危机时期实现弯道超车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湖南的经济发展。全省在建高速公路27条,建设里程3 014公里,总投资1 876亿元。其中新开工高速公路18条,建设里程2 135公里,相当于前10年开工总里程,总投资1 450亿元。到2012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5 700公里,92%的县市区在半小时内都可以上高速。据分析,高速公路每亿元投入,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 800个,间接就业岗位2100个。高速公路每公里建设需钢材500~1 500吨(平均1 000吨),水泥4 000~12 000吨(平均9 000吨),沥青平均1 900吨。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提高了自身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与和谐性,在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就业、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和谐交通建设要加强发展方式转变和突出两型交通要求

今天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交通建设不能偏离发展主题,要切实改变发展效益和质量不高、发展方式传统陈旧的现象,做节约资源能源的先行产业。我国的交通业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建设和谐交通不仅重要,而且面临良好时机。交通发展要在不断解决基础设施总量和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等突出矛盾的同时,积极应对能源短缺、环境恶化所带来的重大挑战,一方面,必须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升,在结构性节能、技术性节能和管理性节能等方面创造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必须加大新的新型能源、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发应用,在能源替代方面取得实质进展。

交通运输业是全社会仅次于制造业的油品消费第二大行业,与资源能源的矛盾突出,石油资源尤为紧缺,人均可采石油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7%,石油消费大量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的警戒线,而且有进一步加大趋势。我国交通运输的石油消费总量就已经占全社会石油消费总量的33%以上。在世界范围内,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石油消费的一半。预计到2010年,全球汽车量将增到10亿辆以上。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研究报告中指出:2000年全球约50%的石油消耗在运输部门,到2020年全球运输用油将占石油消耗的60%以上。运输用油将是未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当前我国交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其中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30%左右,内河运输船舶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20%以上。因此,交通运输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交通日益重要,客货运输需求持续旺盛,交通运输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特别是城市交通机动性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中车辆尾气排放污染、噪音污染、交通事故、通行效率、行人安全、温室效应、城市品位、生活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与严重,在相当程度上超过了我们现有的管理能力,交通管理上的跟随性、被动性与超负荷性较为突出。城市的交通和谐建设难度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加快构建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交通运输业作为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切实转变交通发展方式,提高服务能力与服务成效。在转变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中要将转变公路发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3]。

节约资源能源,加强交通节能减排,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低碳交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既是缓解我国能源环境压力的必然选择,也是交通运输业自身的两型化建设与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费的重点行业,是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在,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3亿吨,预计到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5.22亿吨和11.08亿吨。而且,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占大气污染物的比重在60%左右。这种状况会随着汽车消费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剧。根据《中国生态问题报告》分析,交通建设、矿产开发等引起的生态破坏已成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呈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功能与质量下降,不仅严重影响着社会发展质量与人民生活质量,抵消了发展的成果,而且恶化着人与自然的长远关系,埋下发展的隐患。如果不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交通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之间的矛盾就会不断加剧,和谐交通就难以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着手建立道路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采取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建设和养护并重的策略,使得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融为一体,向着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方向发展,路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建设的原则,也是我国21世纪的道路建设的主题。因此,交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不仅要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对资源的占用与影响,更要重视交通运输业发展给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等方面带来的有利条件。扩大和提高交通运输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面与和谐度。在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中,在特别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理念的强化与应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管理运营等各个环节,都一以贯之地体现这一理念和原则,坚持将这一理念与原则进一步具体化和指标化,形成新的行业规范与标准,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

(三)建设和谐交通与两型高速公路要重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在解决交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促进交通和谐,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是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就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整体发展而言,要不断提高运输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加大决策支持、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减灾防灾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应用,提高管理水平。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性最强的高新技术之一,交通运输行业是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要按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资源整合、业务协同,示范引领、分类指导”的原则,注重消化吸收信息前沿技术,加大创新,重点开展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性和区域性信息应用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公众服务、电子商务“三大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体系和协调机制,形成开放、兼容的现代交通运输信息网络,发挥交通运输信息化整体效益和规模效益,更好地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4]。两型高速公路建设也一样,甚至要更加重视和突出现代科技的作用。于是我们向交通运输部申报了“两型科技示范工程”。2009年11月11日,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长湘高速公路组织实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科技示范工程。这是交通运输部第五个科技示范工程,也是湖南省第一条组织实施的两型科技示范路。这既是提高长湘高速公路科技做含量重要机制,也是创新两型高速公路建设科技的严峻挑战。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中,长湘公司是如何实践“两型”科技示范工程所确定的目标和理念的?根据“两型”科技示范工程所确定的目标和理念,我们不仅在工程各个环节强化科技意义,形成浓厚的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两型高速和在两型高速建设中注重科技创新的氛围,而且将通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集成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等方式,在工程建设中实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建设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现已开展高速公路建设中土地资源节约与保护利用技术研究等7项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广应用公路边坡柔性支护技术等10项技术成果。所有这些,有效提高了长湘高速两型化建设的能力与成效,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5]。

四、建设和谐交通服务两型社会要在实践探索中发展:韶山高速公路建设的和谐理念与两型化探索的启示

建设和谐交通服务两型社会,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谐交通建设的科学方法和最佳途径,以更好地服务于两型社会建设。众所周知,我省韶山高速公路建设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和富有启示的实践探索,有着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内容。

韶山高速公路从设计、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背景和机遇,坚持打造两型社会的先行示范工程,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追求路与环境和谐、人与路和谐、车与路和谐、资源节约与人地和谐、公路建设与地方发展和谐、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的“六大和谐”理念和目标,形成了“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自然景观效果。韶山高速公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示范工程,是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便民惠民工程,是统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发展的和谐创新工程,也可以说,它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色工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工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工程,它突出了和谐交通的系统性,也彰显了和谐交通的时代精神,为和谐交通与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新的启示。

公路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保护、最小程度破坏和最大限度恢复”。最大限度保护是环境设计的核心,最小程度破坏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最大限度恢复是针对公路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和谐必须采取的最基本的技术和工程措施,以确保公路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以及新动态平衡系统的建立。韶山高速公路在生态环境友好方面设计中,秉承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思想,使道路与沿途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尽量减少人工痕迹的理念。而且要求施工中注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结合,不仅尽量减少资源占用,而且努力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与和谐,将社会环境友好与生态环境友好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

人与路和谐。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公路设计一切从人的需求出发,从人们的经济社会活动角度出发,满足人对公路交通的多种层面的需求。出行需求需要公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司乘人员在公路上行驶时对视觉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需求,道路给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和独特的精神愉悦享受。韶山高速的安全与容错设计、人性化交通设施等是很好的体现。

车与路和谐。确保车辆在路上安全舒适行驶,具体设计运用了以运行速度概念为基础的路线设计方法。传统公路线形指标的检验大多依赖孤立的设计参数,符合局部段落的线形组合,这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模式。两型公路速度设计则注重与车辆运行速度相适应。韶山两型高速公路速度设计从公路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布置,避免了长直线、频繁变坡、相邻路段运行速度突变、直接平曲线相连的曲率半径相差较大等缺陷,并增设减速带等设施,保证了车辆畅通与快速安全通行,营造出优美的公路运营环境。

资源节约与人地和谐。在公路建设前结合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公路沿线区域可能造成的水系污染和断头路等现象先行理顺和规划设计,坚持公路建设与资源节约并重,将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理念贯穿至整个规划设计的始终,确定可行和最优修复方案后,再研究确定公路线性设计并施工建设。采用合理的线性布置,路基边坡尽可能采用曲线代替直线,尽可能地节约土地资源和少占良田,尽量少拆建筑物,避免对山体开挖;尽量采用较缓坡比,放缓高陡边坡,取消小坡度,减小工程对自然的负面影响。

公路建设与地方发展和谐。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与线路布局不仅考虑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性质与要求和公路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和谐,而且注重更好地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人民生活。同时,韶山高速认真做好了管理部门在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生活区污水处理的规划设计,减少高速公路污水对周围居民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还充分考虑了沿线区域内的社会人文、生态平衡、经济环境、自然景观以及预防污染、保护名胜古迹等,同时也考虑长株潭综合交通目标,实现韶山高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藕联。

以人为本的社会和谐。高速公路建设从选线到设计的全过程,都把环境保护设计和工程方案一齐抓,使线路尽可能避开工厂、学校、医院、村庄、旅游景点、野生动物保护区、文物古迹和水源头等环境敏感区,力求采用环保新技术和新材料,把公路工程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特别是韶山两型高速规划设计中,对扰民负面影响因素做了深入研究,将努力减少和消除公路建设营运对周边民众不良影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便民设计、交通噪声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有效的改进。韶山高速在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居住区等人口集中区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生态隔音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同时,对隔音设施进行外观美化和生态优化处理,如运用高分子吸音材料制成隔音墙,并涂以不同色彩美化增强视觉感,有利行车安全,也有利于行车人员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心。

[参考文献]

[1]李盛霖.做好“三个服务” 促进社会和谐[J].求是,2007(14).

[2]李盛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N].经济日报,2006-11-23.

[3]冯正霖.加快转变公路交通发展方式[DB].交通运输部网站,2010-03-03.

[4]李玉梅、陈国裕.李盛霖: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答本报记者问[N].学习时报,2010-2-21.

[5]周雪铭.打造湖南首条“两型科技示范高速公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0-03-09.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高速公路交通
基于交通运输业的股票因果网络分析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之一)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融合:交通运输业之变
高速公路与PPP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研究
高速公路上的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