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风荷韵
——木偶校园剧编导那点事儿

2010-03-27曹琳

剧影月报 2010年3期

■曹琳

清风荷韵
——木偶校园剧编导那点事儿

■曹琳

廉政教育——木偶小戏——小、初中学生,三个关键词组接的“派工单”出现在我面前,说实在话有点发懵。

廉政教育大多为现实体裁的作品,用视听综合艺术的形式来展示,应该说有很多成功的范例。比方电影《孔繁森》,电视剧《任长霞》,记实风格的活报话剧更是不胜数举。观众主体是成年人,且党员干部居多。而用木偶戏的传统形式来承载廉政教育的现实主题,观众主体都是十岁左右的学生,确实是个新课题。

不过话说回来,廉政、廉洁教育,是泱泱华夏一个传统的话题。旧时的少儿教育,有相对规范的读本。这些读本中,有很多与“廉”有关的语录。如《三字经》:“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弟子规》中说得更为详尽明白:“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其实很多的大善都是从小善做起,很多的大恶也是从小恶积累起来的。小恶私欲疏于防范,必将害人害己,伤害亲人。对当代学生进行廉政、廉洁教育,不单单是如皋纪委、如皋文广新集团、如皋木偶剧团的政治命题。关切后来人品行情操的锻铸,更是每个有良知的长辈的人格命题。

1999年,我曾与如皋木偶剧团合作,执导《大禹治水》,这个作品受文化部委派,赴罗马尼亚参加欧洲第四届木偶艺术节。另外,我曾于1984年尝试过布袋木偶校园剧《嘻嘻和哈哈》的创作,2008年又排练过杖头木偶课本剧《变色龙》,两作品都在全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对学生观众群,我不陌生。学生看戏是最真实的观众,他们可以看得很投入。对不感兴趣,或是与他们审美习惯差距大的作品,会“川流不息”地上厕所,相互欣赏“流动的美”,而将舞台上的演出挤出视野,那不仅仅是尴尬,而是对生命时光的一种浪费……同样是廉政题材的戏剧,成人观众与小观众是有不同的审美定位的,这是需要审慎思考的。

廉政戏剧对成人是种警示,廉政戏剧对学生是种启示。

廉政大戏是让成人在思考的状态下自觉地接受教育,廉政小戏是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下意识地渗透教育。

廉政大戏往往是一个大主题的定向叙述,一个故事,要廉话直说——不能走那样的路,要做这样的人。

廉政小戏应该是一个大主题的多元阐释,N个故事,要廉话趣说——走那样的路是歪路,做那样的人是坏人。

廉政大戏一般为一部大戏一种体裁——如话剧、歌剧、戏曲……多为现实题材或新编历史剧。

廉政木偶小戏应是一台大戏为歌、舞、戏、乐、技的综艺形式,努力做到一个作品一个样式——现实、历史、神话、荒诞、时尚、互动的各种题材与形式都可考虑。

成年人看戏好有一比,是中国足球赛,长传短吊,不加时也得一个半小时。学生看戏好似中国女排打球,习惯短(小精悍)、平(实)、快(节奏)。只有寻找到好看、好玩儿的形式感,才能更好地表现内容,让孩子们的屁股坐得住。

首先是对演出空间作出了反传统的突破。杖头木偶是演员将木偶举在头上表演的。传统舞台是在表演区前横一块长布,挡住表演者,让观众集中注意力看木偶表演。行话叫“一米七”,即这个挡布的高度1米7,正好遮住表演的人。有不少剧团与剧目在“一米七”上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在挡片上绘景,让其成为戏剧构成的空间。我在继承与创造上做了个“三合一”的构想:整个一米七是个长长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书,寓意:廉政教育是一本本耐读的书。在书架挡片的中间,安上了一组LED,加上摄像机现场拍摄。成了一个动漫景物播放,现场即是互动的平台。动画片——木偶戏——现场即时声画投播,这种三合一的挡片,果然让学生们耳目一新,吸引了他们眼球、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深入剧情,与剧中人物产生心灵的碰撞。

全台剧目的创作,首先考虑偶的不同类型和操作特色,搜寻风格体裁与内容相结合的那个点,再来进行剧本创作。这种量体裁衣、靠船下篙的做法,便于后期操作。我们追求的是七个作品七个样儿,捧给孩子们一束七色花:

开场歌舞《廉政童谣》,用上了汽球偶。欢快活泼的童声歌谣中,一群气球翻飞。汽球上画着一张张笑脸,写上“廉、洁、正、直”等字样。剧中所有的角色出场亮相,与同学们共同朗读童谣:我们是快乐的读书娃,是清廉家风代代相传的家里娃,更要从小立志,清白做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国娃。

歌舞剧小品《村官阿凡迪》,说的是村官阿凡迪,为百姓办事儿,将家乡的水果哈密瓜、葡萄、苹果、香水梨,送上了世博会的小故事。小毛驴、水果全卡通化,在明快的维吾尔族音乐声中载歌载舞。

课本剧《鱼宰相拒鱼》取材于学生的课文。鲁国宰相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有人给他送来两条活鲜鲜的大鲤鱼,他却拒收了。他让我们记住古训:手莫伸,嘴莫馋,君子爱(财)鱼,取之有道。表演是将铁枝木偶与灯彩偶的操作进行了整合,是个有趣的创意。

京剧有出著名的情感戏《赤桑镇》,说的是包公亲手处死贪官亲侄子包勉,尔后与嫂子的一场感情冲突戏。木偶艺人有句行话:木不演文。文戏一般指情感戏,木偶戏从来是尽量回避的。从内容出发,我们啃了这块硬骨头。新编历史短剧《大义灭亲》首先是主题的重新定位——人间有大义,包公还了老百姓一个公道;天地有大德,包公敬畏的是民心、王法。8分钟的小戏中间安排了两次现场互动,让同学们在参与剧情发展的进程中,体悟“廉”是安身立命之本。

木偶戏有不少好玩的传统技巧,如小和尚脖子转佛珠、脑袋抛接佛珠。我们设计了高、矮、胖三个小和尚,借用《小呀么小儿郎》的传统校园歌曲曲调填词。搞了个诙谐的歌舞说唱《小呀么小和尚》。岁寒三友松竹梅,高尚的品德是我辈学习的榜样——诙谐音乐说唱中,让同学们自勉。

在豪门公子灰大狼的眼里,小小七品芝麻官就是个“小七儿”。灰大狼要新上任的“小七儿”将小店主苦羊羊的酒店判给他,睿智的“小七儿”将计就计,惩罚了恶少灰大郎。喜剧小品《小七儿审案子》融入了现代元素——东北二人转、网络热门语言,时尚的视听话题……

三打白骨精是个老故事,白骨精三变其形,被孙悟空一一识破。魔幻剧《新编三打白骨精》中做了一个现代版本的替换。白骨精以钱、权、色三变其身,威逼利诱悟空。行者与白骨精斗智斗勇,终于突破了重重围堵,打通了去西天取经之路。另外我们将杖头木偶、类似皮影的片儿偶、魔术、动画片、烟火融合起来,让同学们在目不暇接的观赏状态中,有所思考。

落笔之际,这台戏在南通各县市区巡演20余场了,愿它走进更多的校园,走进更多小朋友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