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①
2010-03-24毛英张钢李华
毛英 张钢 李华
(广西贺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西 贺州 542800)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是新生儿期常见的黄疸性疾病[1]。可见于50%以上足月儿和80%以上早产儿[2]。胆红素具有神经毒性,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导致神经损害和功能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新生儿高胆红素治疗尤为重要,我科采用茵栀黄注射液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科2007年4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6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2组间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2组均予常规治疗(蓝光照射采用双面光疗间歇照射、肝酶诱导剂、溶血者给予丙种球蛋白,其他如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补足液体、口服金双歧及病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口服茵栀黄注射液5mL,每日2次,连服5~7d。
1.3 检测方法
入院当天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同时用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胆红素浓度,以后每天进行检测,治疗后第3天、第5天抽血测胆红素浓度。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组治疗后第3天、第5天抽血测胆红素浓度。发现用茵栀黄注射液组胆红素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愈天数缩短。经t检验,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观察:口服茵栀黄注射液安全,未见患儿出现过敏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毒副作用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差,血浆白蛋白含量低,抵抗力低下,出生后环境的改变,易出现合并症和各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酸中毒及围产期脑损伤等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未结合胆红素易进入脑内损伤神经细胞,严重者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因此及早、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脑损害极为重要。从黄疸发病机制上看,目前认为不外乎与肝脏内Y.Z蛋白含量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抑制、胆红素排泄受到影响有关[4]。茵桅黄注射液源于《伤寒论》茵陈蒿汤加减,内含茵陈蒿、山栀子、黄芩甙、大黄、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促进肠蠕动作用,从而减少胆红素重吸收,茵陈蒿和栀子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清热利胆、利湿热;栀子可清三焦湿热,可促使肝胆Y、z蛋白含量升高,增加葡萄糖醛酸转化酶活性,促胆红素排泄而降低胆红素;大黄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重吸收,有松弛Oddi括约肌,收缩胆囊而增加胆汁流量作用[5]。有文献报道[6]在新生儿出生后6~l2h内口服茵栀黄注射液5mL,每日2次,连服5~10d后,临床结果表明TCB值、黄疸持续天数、胎便排空时间、每日便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可早期干预新生儿黄疸;而且茵栀黄注射液能通过诱导肝酶系统增加肝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本文治疗组治疗后第3、第5天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缩短黄疸持续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亦证明茵栀黄注射液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是佐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1 治疗前2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1 治疗前2组临床资料比较()
?
表2 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治愈天数比较(umol/L,)
表2 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治愈天数比较(umol/L,)
?
[1]赵培侠,康燕,张艳敏.新生儿黄疸180倒病因分析[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87,8(3):312.
[2]袁壮,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疗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17.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2:437~444.
[4]黄洁夫,陈述梅.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97:72.
[5]王浴生.中药药理学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283,67.
[6]樊明方.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