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输入方式促进初中生理解语篇
2010-03-22李秋红
李秋红
一、问题的提出
阅读教学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有很多学者提出了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性,通过构建阅读与写作的互动模式,提高学习者的阅读与写作技能。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过程已经成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通过各种教学设施科学条理地呈现相关知识信息并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动态非线性交互过程。”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单一的书面文字阅读输入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输入方式调动学习者的诸多感官,促进他们对语篇的理解。
二、理论依据
1.图式理论和双码理论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外语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读者与作者之间双向进行的交流过程。而“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强调的就是交互作用。该理论认为,人们关于世界的知识,是由于大脑中有抽象的图式存在,而图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反复的活动经历才熟识的。因此说,阅读过程就是一个读者被激活相关图式与阅读材料之间的双向交流过程。
双码理论(Clark & Paivio 1991)认为,语言理解的过程,就是启动语言信息处理过程和非语言信息(如表情、手势等)处理过程。也就是说,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多种输入方式展示信息,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通过接受非语言信息来理解语篇。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初中生处在一个跳跃性的思维发展时期,他们具备了最基本的英语阅读基础,同时也最易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初中阶段尝试利用多种输入方式来促进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的英语后续学习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外语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教师、媒介和学习者之间互相影响,彼此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不同的语篇内容尝试使用以下几种多媒体输入方式。
1.图像视频、字幕和视听相结合的输入方式
这种输入方式类似于让学生观看带有字幕的英语影视片。它最大的优势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语言运用的真实情境和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为全面理解语篇内容打下基础。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译林出版社)8A Unit6 Reading A部分An earthquake survivor?蒺s home page是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讲述的在台湾大地震中的亲身经历。笔者从网络上找到了关于台湾大地震的新闻报道。笔者在剪辑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保留了和阅读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内容相关的画面,如:地震前(There was a big noise. People became frightened and screamed.)、地震中(People ran in all directions. Pieces of glass and bricks fell down.)和地震后人们的施救画面等。这样,就实现了图像视频、字幕和视听同步进行,使动态的视频图像对语篇理解起到了恰到好处的辅助作用。
2.图表、字幕和视听相结合的输入方式
如前所述,阅读过程并非简单的单向处理,要么自下而上,要么自上而下,是读者和读物相互作用和交流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译林出版社)9A Unit6中Reading A部分的Murder in Valley Town是一篇关于谋杀案的报纸新闻报道。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语篇内容特点,在实现字幕试听输入的同时,对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两条交叉线索选用并列式图表的方式:
当然,语篇内容决定图表的形式,为了达到更佳的理解效果,我们需要不断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图表形式。
我们应努力丰富输入方式,将无声的书面文字和有声的语言、多样的图表、生动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和提高阅读速度,促进学生实现多种感官互补,整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