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胃轻瘫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2010-03-22袁鸿娟
袁鸿娟
(天津港口医院内科,天津300456)
近些年来,对于幽门螺旋杆菌(Hp)与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研究很多,对Hp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笔者对近两年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Hp感染观察,探讨Hp感染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09年9月天津港口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12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48~72岁,平均(51.5±6.5)岁。按照有无胃轻瘫将病人分为2组:不伴胃轻瘫组62例,伴胃轻瘫组58例。糖尿病胃轻瘫诊断标准:患者有早饱、腹胀、嗳气、食欲不振、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及腹痛等临床表现;胃排空试验,服用钡剂6 h后,胃内仍有滞留者。B超检查证实有胃液体排空延迟。既往无胃肠病史,临床排除肝、胆、胰腺和神经肌肉性疾病,未服用过非甾类固醇、抗胆碱能药及麻醉剂,未进行过任何抗Hp治疗。
1.2 方法 Hp检测采用14C呼气试验。设备及14C尿素胶囊由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各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型糖尿病120例中伴胃轻瘫病人58例,其中Hp感染45例,Hp感染阳性率77.6%,不伴胃轻瘫病人62例,Hp感染29例,Hp感染阳性率46.8%。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 糖尿病伴胃轻瘫组与不伴胃轻瘫组Hp感染情况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胃轻瘫系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虽比起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为轻,但症状反复,不易治愈。1958年由Kassander首先提出“糖尿病胃轻瘫”这一概念并描述其症状以来[2],国内外对糖尿病胃动力障碍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般认为糖尿病胃轻瘫与胃肠道自主(植物)神经病变、高血糖、胃肠激素改变等有关,引起胃排空功能延缓、胃电节律紊乱、胃窦推动力降低,临床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症状,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表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Hp感染有一定关系,糖尿病胃轻瘫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HP感染可使血清胃泌素、胆囊收缩素水平升高,胃窦部生长抑素显著减少,进而改变胃肠的肌电活动和运动状况,也可通过改变内源性一氧化氮水平影响胃肠动力[3],经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糖尿病伴胃轻瘫病人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糖尿病不伴胃轻瘫病人,且Hp感染的糖尿病胃轻瘫病人抗Hp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高于无抗Hp治疗的对照组。因此,对糖尿病胃轻瘫病人应及时进行Hp感染检测及积极抗Hp治疗。
[1] 王吉耀.内科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3-997.
[2] 王 平.糖尿病胃轻瘫的研究新进展[J].北京医学,2007,29(5):304-305.
[3] 杨卫文,黎 莉,杨景林,等.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关系研究[J].海南医学,2008,19(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