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粹摘编
2010-03-22
中国未来还需三类工程人才
在“2009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表示,中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分为专业技术型和研究导向型两类。“专业技术型是仿前苏联的,特点是理论加技术实践,偏向解决工程问题。研究导向型是仿美国的,特点是理论加发展新技术,偏向发表科研成果。中国当前对上述两类人才都十分需要。”
“但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还迫切需要另外三类工程人才。”潘云鹤称,那就是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产品创意设计人才、工程经营管理人才这三类工程人才。“在理论和技术实践齐备的前提下,技术集成创新人才侧重于多专业知识的交叉应用。产品创意设计人才侧重于创新设计。工程经营管理人才侧重于创业与市场能力。”
“工程问题的创新性解决往往交织着科技、经济、环境、实用、文化等多种复杂因素。其创新空间是巨大的,创新约束也是多方面的。做一创新型工程师要善于联合多学科知识、千方百计综合集成地解决问题。”潘云鹤表示,创新型工程师的知识特征,应当是宽、专、交相结合。潘云鹤建议,应加快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改革包括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和案例教学,强化教师的工程背景,加强创新意识、设计能力和创业方法的培养环节。同时,进行宽、专、交结合的知识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
潘云鹤建议,应该进行工程师创新能力再培训。“中国现有工程科技人员约1200万人,应选择其中10万优秀者进行3到6个月的工程创新再培训。包括集成创新、设计创新、创新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充实前沿科技、创新案例、交叉学科和人文知识等,使之增强创新精神。”
[中新网2009年10月17日]
技术员列国内十大最短缺职位榜首
全球知名人力资源雇佣及管理服务商美国万宝盛华公司发布的“2009年人才短缺调查”显示,2009年中国国内企业“最难找到合适员工”的10大职位中,“技术人员”位列榜首,连续第三年成为最短缺的职位。上述调查是万宝盛华近日对4097家中国内地企业调查得出的。调查显示,大陆地区企业认为最难填补的10大职位分别是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销售代表、一线工人(非技术类)、生产作业操作工、销售经理、研发人员、工程师、财务人员、机器操作员。调查显示,15%受访企业表示“在寻找合适的人才方面存在困难”。万宝盛华认为,这一情况表明,尽管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导致企业招聘意向持续走低,但不少求职者的技能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人才短缺的现状并未因此缓解,反而加剧了各行业对优秀技术人员的争夺。调查反映,除技术人员之外,高级管理人员的短缺越来越难填补,这个职位从2007年10大短缺人才第4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3位。值得注意的是,研发人员、财务人员在今年首次进入了“10大”行列。万宝盛华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注意为将来的经济复苏提前做好人才储备。[《人才市场报》2009年7月9日]
1 %折射创业教育缺陷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在世界范围内为20%,在我国范围内为10%。而在广东省,这一数字仅为1%。
在我国的高校中,创业教育一直是一个叫得很“响”的提法,诸如“挑战杯”一类的创业大赛也成为高校学生趋之若鹜的活动,但实际效果如何,通过这1%的比率,我们可见一斑。在分析其中原因的时候,我们无法否认高校为提高学生创业水平而做的种种努力,但是相对于这些努力,高校自身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显然要更大。在高校中,“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依然存在,以分数来衡量学生优劣的评价体系也十分普遍。而这些内容相对于那些零散的创新教育,显然要更加“常态”,当学生将自己的思路禁锢在分数排名的高低、教学内容的死记硬背时,“创业想法”自然就遭到了扼杀。
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次“创业大赛”,也不是对学生见缝插针似的创业辅导,而是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改变原有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教学方式,真正解放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思维,让学生自由地去想,自由地去做。[《科学时报》总第4595期陈彬文]
八千见习岗位七成遭空置——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是主因
2009年,辽宁省为辽宁籍大学毕业生启动了“千企万岗就业见习计划”为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寻找就业途径。然而让人意料不到的是,面对提供的8000个见习岗位,报名并通过资格审查的只有2668人,仅占见习岗位总数的30%左右,空置率逾七成。
据了解,未就业的大学生多数缺乏技能和特长,而劳动部门提供的企业见习岗位基本为技能型岗位,多数学生达不到用工要求,是见习岗位空置率高的主要原因。
辽宁就业服务局局长梁振英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我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见习单位对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辽宁省也不例外。辽宁装备制造类行业需要的见习人员最多,近1600个岗位需要专业技能人才,占全部实习岗位需求的1/5。而装备行业大多数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见习大学生。[《报刊文摘》2009年12月2日]
应建立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制度
近10多年来,国外采用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即学生参与的方法,来度量高等学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水平。这一方法弥补了政府、学校或中介等为主体进行评价的不足。
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评价现代高等学校服务和现代高等教育服务行为的有效方式。建立这个制度的好处是:
第一,学生满意度调查是学生根据在校期间使用学校服务的经验,对其质量做出主观评价后,计算出比较精确的学生满意度值,其结果可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水平评估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应占15%~20%,由此发展出一套以教育结果为主,以学生为本的大学评估认证制度。
第二,大学和政府部门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较全面地掌握各地区、各院校、各院系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情况,较准确地诊断出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策略,对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大学的质量管理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让学生从教育服务质量评价边缘走入评价中心,有利于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作为教育服务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其评价权十分脆弱甚至缺失的状况。
第四,建立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的社会发布制度,可以保障社会对各高校服务质量的知情权,并接受社会监督。[《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28期]
国家职教改革试验区2010年在津升级示范区
2010年天津市将创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进一步整合资源、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研究制订新一轮建设方案,力争使若干个国家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落户天津。
[《每日新报》2010年1月14日贾林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