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和利用
2010-03-22张惠
张 惠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市 300203)
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和利用
张 惠
(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天津市 300203)
滨海新区要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与利用,可采取校企共同培养和自身培养的方法提升人才利用的效率,强化政府的支持作用。
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人才利用
为了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滨海新区企业应从培养企业人才这一基本环节入手,并对人才加以合理利用,要储备充足的人才资源,保持滨海新区经济的持续繁荣。
一、企业人才在滨海新区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滨海新区经济一直保持稳步上涨趋势。2007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364.08亿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20.5%。滨海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区内各类企业人才的贡献。专业性人才提高了专业部门的技术含量,全面型人才则整合了公司资源。区内各类企业人才的集体力量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生产力”。它促进了生产管理协调进行,使滨海新区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实现了优化升级,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促进了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另外,滨海新区企业人才保证了滨海新区在工业生产、物流、对外贸易等各方面的地位。同时,由于企业人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所以企业人才也是滨海新区经济辐射的主要媒介。
如今,通过滨海新区各类企业人才十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滨海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等七大主导产业,各个功能区原有优势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滨海新区近些年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充分说明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就目前的综合竞争力而言,它与深圳和浦东新区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
企业是增强滨海新区经济竞争力的主体,竞争取决于这些企业创造和使用知识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人才。企业竞争,人才是关键,这一点已经在事实中得到了印证。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大多数的优秀人才聚集在企业。因此要保证滨海新区在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逐渐缩小滨海新区同深圳和浦东新区的差距,尽快实现其功能定位,就要从企业人才这个基本点抓起。
二、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
滨海新区现已拥有多家企业,其人才获得的渠道一方面是通过市场获得;另一方面是靠自身培养。但就现实来看,大部分企业更倾向于从市场上获得人才。借鉴国内外企业的经验,从滨海新区企业自身及整个新区的长远考虑,滨海新区应将企业人才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并将其作为滨海新区企业、天津市各类院校的共同应尽的责任。
(一)培养企业人才的好处
培养企业人才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短期效益,还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首先,它能够促进新的企业人才尽快适应工作,更好地发挥其能力。其次,它能够使企业原有人才能力提高,使其符合企业当前需求。再次,它是留住企业人才的一项战略举措。企业可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使人才与组织之间建立成利益共同体。最后,它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企业人才个人来看,企业人才培养可以不断提升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充分发挥和利用其人力资源潜能,更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增加工作满意度,增强对企业的组织归属感和责任感。这样,企业人才往往会因为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身水平而留恋滨海新区企业,更愿意为滨海新区企业服务。与此同时,由于技术外溢的效果,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还会惠及区内其他企业和周边地区企业,从而促进滨海新区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区域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加强人才培养是一个三赢的举措。
(二)企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校企共同培养;二是企业单独培养。前者是天津市院校和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承担培养企业人才的责任;后者则是企业单独承担培养企业人才的责任。
1.校企共同培养
天津有50所院校,这些院校所培养学生的大部分最终都将走向企业,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将会为滨海新区企业服务。所以采取天津市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企业人才的方式对滨海新区企业发展大有好处。同时,参与合作的天津市各所院校、合作所涉及到的院校学生以及滨海新区以外的企业也都将从此项措施中受益。
首先,滨海新区企业与天津市院校进行合作存在地理上的优势,天津市院校能够为滨海新区企业提供大量的高素质企业人才。滨海新区通过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人才的方式,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可以获得并采纳学生对企业的合理性建议;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可以从中选拔优秀者作为本企业的后备人才,促进企业自身及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滨海新区企业也可借此机会,将有些员工送到学校,让他们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
其次,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人才的方式,可以促进参与合作的院校的发展。天津市院校在与企业共同培养企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确定各类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和专业技能,及早发现设置不合理的课程,并及时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确保所培养学生的质量,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为滨海新区输送优秀的人才。
再次,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人才的方式有助于帮助所涉及到的学生更好地择业和就业。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缺乏工作经验是其劣势所在,所以多数学生都会珍惜实习机会,而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人才恰恰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通过实习可以更好地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当前的工作,从而有助于日后工作的选择,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参与合作的滨海新区外的企业也将获益。天津院校合作的对象主要针对于滨海新区企业,但不应局限于滨海新区企业。因为滨海新区企业吸纳学生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天津市院校应从学生实习的可行性出发,首先将合作企业定位于滨海新区和天津周边地区,然后再向更远地区拓展。
要保证校企共同培养企业人才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学校和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天津市各培养企业人才的院校应在滨海新区和其他地区企业中寻找适合的合作伙伴,切实从企业需求出发,寻找校企合作的切入点,采取满足企业需要和发挥院校优势的合作方式,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企业人才的工作机制。参与合作的各个企业也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学校培养企业人才给予大力支持。天津市院校和企业要从以下五个重点做好工作:
(1)校企共同制定实施校企合作的方案措施。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派出代表,一同商讨制定符合企业人才发展的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等,充分运用好学校和企业的优势,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不断提高企业人才培养的成效。学校和企业也应定期了解学生当前需求,这样有利于调整和完善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并将其贯穿到教学研究和企业规划之中。
(2)校企应进行部分人员互动。学校应邀请企业的部分人才来校进行演讲或教学,这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及当前企业需求。同时,企业也应主动给予一些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的院校教师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增强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授课过程中传授新观念和新知识,而不会局限于纯粹的理论教学。部分人员互动的方式能够保证学校和企业的有效沟通,更好地培养企业人才。
(3)校企实行合作模式多元化。合作模式多元化是指既可以一校多企,也可以一企多校。该模式通过多个企业人员和多个学校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促进多种企业文化和多种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学校的发展。
(4)学生实习要有计划性。学生实习如果缺乏计划性,就会在某种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出现,学校应统计愿意参加实习的学生的人数、专业分布以及能够实习的时间,企业根据学校的相关统计数据,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有计划地确定出实习岗位和所能接纳的学生人数。这样,既保证了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又不至于打乱企业正式员工的正常工作秩序,使学生实习有计划的进行。
(5)校企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基金委员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具备企业家精神,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而学生进行自主创业活动需要资金支持,所以学校和企业应为学生设立创业基金,建立与学生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机制,并选择一部分教师和企业员工组成管理这笔专项基金的创业基金委员会。该委员会除了管理这笔基金、为基金使用制定章程外,还承担着为创业学生提供科学决策指导的任务。
2.企业自身培养
滨海新区企业应看到企业人才培养的迫切性,自主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有研究表明,企业自身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利益。所以,滨海新区企业应该更加重视由企业自己培养人才。在构建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方面,滨海新区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全面地培养人才。滨海新区企业要将其培养对象定位于全部企业员工,这有利于调动企业所有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只有提高全体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才能够吸收消化新兴科技知识信息,从而培养出企业自己的创新型人才并自主研发出新技术。
(2)要长期地培养人才。由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进程加快,这就要求滨海新区企业必须加速人才的知识更新,为企业现有人才提供继续教育、继续培训的机会,使现有企业人才的知识水平跟上当前科技发展的要求,满足企业和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3)要有多元化的培养内容。滨海新区企业要适应当前及未来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必须使企业人才具有广泛的知识结构,既要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与此同时,还要强调企业人才道德素质的培养,因为企业人才个人素质和品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
(4)要有差异化的培养方式。企业人才本身就具有差异性,其知识层次、能力和可挖掘的潜力各不相同。所以滨海新区企业在培养企业人才时,应对现有员工进行测评,充分掌握员工的基本情况,然后结合企业的当前需求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其各自特点的企业人才培养计划。
三、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利用
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是基础,利用是关键。滨海新区在利用企业人才时应坚持人尽其才的原则,做到将企业人才有效利用。这需要滨海新区各企业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和用人环境作为企业人才有效利用的保障,防止企业人才的流失。
(1)要建立正确的企业人才利用理念。滨海新区各企业需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要给企业人才充分的信任。只有这样,企业各类人才才能够结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的长远利益当成共同奋斗的目标。同时,企业领导应主动为企业人才排忧解难,使其能够安心工作。另一方面,要把合适的企业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给企业人才展示实力的空间。企业应根据测评所掌握的各个企业人才的不同特点,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价值。同时,给予企业人才较大的发言权和管理决策权。
(2)要建立严格的企业人才管理机制和灵活的激励制度。在管理机制方面:首先要定期地对企业人才进行全方位考核,并建立公开、公平的评审机制。其次,要对企业人才实行标准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局面,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后,要合理搭配企业人才。要综合考虑企业人才群体中各类人才的差异,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实现企业人才间的互补相济。在激励制度方面:企业对其人才的首要激励就是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薪酬水平上,所以企业应确立对内公平、对外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同时,企业还可采取其它的人才激励方式,除工资、奖金外,可尝试如股权、带薪休假等。
(3)要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为企业人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滨海新区企业应立足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进一步发扬企业人才的创新精神和竞争精神,而且有助于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使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通过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企业能够加强企业内部人才之间的互动交流,挖掘每一个企业人才的潜力,发扬合作互助的风格,增强企业人才之间的感情,培养企业人才的团队精神,加强企业人才对企业的感情和归属感,从而激发企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创出优良的业绩。所以,成功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还是留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4)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通过人才流动机制的建立,引导企业人才有序流动,优化企业人才结构。企业应一方面鼓励企业人才根据自身能力、特长和职业兴趣有序流动,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引导各类企业人才向重大发展战略、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流动,从而将企业人才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滨海新区企业可以考虑实行工作轮换制度,使企业人才能够得到多方面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滨海新区企业在尽力挽留企业人才的同时,不应对企业人才流出设置过度的壁垒,因为只有在一些人才流出时,企业才能够引进更好的企业人才。
四、政府在企业人才培养和利用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是滨海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滨海新区政府及其下属功能区和天津市政府都有责任为滨海新区企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政府机构应从以下方面加以监督、扶持和鼓励:
(1)政府应该对培养企业人才的效果进行评估。政府应该组织一部分政府工作成员成立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评估小组,不定期地对滨海新区企业、天津市培养企业人才的院校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公之于众,对表现不好的企业应提出警示。
(2)政府应该采取一些优惠政策鼓励滨海新区企业和天津市院校来培养企业人才。对那些在培养企业人才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滨海新区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在培养企业人才中确实缺乏资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助,对培养企业人才的院校中表现突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各项措施增强滨海新区企业和天津市院校培养企业人才的积极性。
(3)政府应进行投资完善培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天津市已经建立了118家青年见习基地,这对提高天津市新生劳动力职业技能,增加工作经验起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政府也应建立一些适合中年人的培训基地,为企业培训中年企业人才创造一定的基础设施。
(4)政府应该每年都拿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于奖励那些在滨海新区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人才。2007年天津开发区和保税区首次对两区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才”给予表彰和重奖,为滨海新区和其他区带了个好头。同时政府也应对那些在滨海新区创业成功的学生给予表彰,对这些学生所创办的企业给予一定时期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对其加以扶持,促进新企业的发展。
最后,政府应掌握滨海新区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培养企业人才的政府建议书,指导学校和企业更好地培养企业人才。另外,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尽快制定有关滨海新区企业人才培养和利用的法律法规,从而保护滨海新区企业人才的利益,加强企业培养人才的责任。
[1]章思才.人才理念、人才管理与团队建设[J].中国集体经济,2006,(10).
[2]王军.加强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对策分析[J].成人教育,2008,(1).
[3]孟化.木桶理论与企业用人[J].商场现代化,2008,(1).
[4]叶华.人才培养创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10).
[5]李林,曹文华,唐潜宁.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6).
[6]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The Train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nterp rise Talents f or Binhai New Area
ZHANG Hui
(Tianjin Hexi District Staf f and Workers University,Tianjin 300203 China)
Binhai New Area should emp hasize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terp rises.Both School-enterpise co-cultivation and self-cultivation can be adopted to imp 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talents util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f 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inhai New Area;enterprise;talents training;the utilization of the talents.
F406.15
A
1673-582X(2010)02-0153-04
2009-10-11
张惠(1968-),女,天津市人,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