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整合
2010-03-22杨明博
杨明博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875)
复合图书馆概念是由美国图书馆学家Suton.S于1996年提出的,其认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不只是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模式,也不是纯粹的数字图书馆模式,而是两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即复合图书馆模式[1]。这不仅是图书馆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图书馆发展的战略方向。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子数据库的丰富,给教学和科研带来了便利,可支持的并发用户越来越多,检索速度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如可提供高级检索、RSS订阅、参考文献链接、Email提醒等。因此,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关注的热点问题[2-4]。如何整合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如何合理调配馆藏资源结构,将是图书馆人面临的核心问题。笔者通过分析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探讨了影响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协调发展的多种因素,提出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整合原则及配置方法,为科学建设多载体下的馆藏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1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特点
1.1 电子资源的特点
电子资源的兴起革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虽然电子资源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伴随着知识产权、存储等方面的问题,但其方便快速的获取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1.1.1 优点
①时效性强。相对于印本资源来讲,数据库更新更加容易,能快速及时地反映各个领域的最新消息、最新研究进展,出版周期相对缩短。读者可以足不出户获得最新、最快的信息,方便使用。
②检索方式多。可利用简单检索、二级检索、高级检索、题名检索、关键词检索等检索方法快速检索到用户所需要的文献。多种检索方式能大大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
③整合性强。电子资源能将不同信息资源按照一定方式和类别整合到一起,并具有存储密度大、体积小等特点。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检索,大大节省了用户在海量信息中寻找自己所需文献的时间。
④可塑性高。电子资源允许读者设置个人信息、个人书架、个人空间等个性化的功能,既可以保存自己的个性化信息,也方便读者之间交流,同时还能为用户的学习和科研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1.1.2 缺点
①成本高。用户不仅需要支付数据库本身较高的费用,还需要支付网络通信费及维护费甚至用户培训等费用。
②重复资源过多。数据库商在整合电子资源时通常只抓住一个特点进行整合,而电子资源有很多共通性,因此一种资源可能在多种数据库中有所体现,为检索查找带来麻烦。
③稳定性差。文献机构在购买数据库时,通常只是购买其使用权而不是数据库本身,甚至很多只是购买的远程服务,所以当数据库商需要大幅度提高其价格或不再继续生产该数据库时,将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④版权限制。由于部分图书其出版发行受到版权限制,无法进行数字化,因此有些电子图书的出版要滞后于印本图书。
1.2 印本资源的特点
1.2.1 优点
①易于携带和阅读。印本资源流通广泛,且方便携带,符合读者传统的阅读习惯[5]。
②便于随时取用。一旦发生灾害性的突发事件,网络无法使用,或者光盘光碟出现破损影响资源的使用时,印本资源相对于电子资源的存取就更简单。
③可信度高。印本资源信息知识的权威性更易得到保证,更易得到知识产权保护。
1.2.2 缺点
①占据物理空间大。同样是几万册书,电子资源只需压缩到小小磁盘上即可,而印本资源则需要较大的空间才能存储。
②出版周期长。通常印本资源从定稿到出版发行需要几个月时间,而电子出版物只要定稿即可发行,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传到各地。
2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整合原则
2.1 优先原则
各馆在配置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比例上,应优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①教材满足率。高校教材的使用以印本资源为主,但图书馆因复本量有限,无法满足人手一册,在加强精品教材收藏前提下,图书馆可通过数字化解决用户需求量问题。
②借阅量大的图书。对一些借阅频次高、复本量无法满足读者需求的文献,可以通过数字化解决多用户共享问题。
③码洋高的图书。对于码洋较高的图书,图书馆除购买一套印本资源作为收藏使用外,可利用其电子资源以满足配置要求,方便读者使用。
2.2 文献类型分异原则
根据文献类型的不同进行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优化配置,具体分为:
①教学研究型文献。教学科研用书包含系统的知识体系,且使用周期较长,适合配置印本资源。用于教学科研的研究型文献通常包括核心文献和一般文献,核心文献学术价值高,使用率高,建议同时配置印本资源与电子资源,而一般文献则根据本馆实际进行配置,如可通过资源共享补充馆藏。
②精读类文献与检索类文献。对精读类文献应以印本资源为主,而对检索类文献应以电子资源为主,因为电子资源在出版周期、更新频度、检索途径、用户共享等方面比较符合读者检索心理。
③文学类文献。应以购买印本资源为主,可收集一些免费网络资源作为补充。
2.3 学科分异原则
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基础理论,使用周期较长,适合配置印本图书。而自然科学类的应用学科,其主要涉及前沿技术,研究者侧重追踪信息的时效性,应首选电子资源。
社会科学类无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都较适合配置印本资源,因为社会科学类的研究者注重文献的积累以及文献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印本资源更有利于查阅和整理。
②重点学科与非重点学科。无论是电子资源还是印本资源,其配置都应以重点学科及重点专业为主,按照收全藏精的原则,尽可能保证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文献资源建设,并能形成馆藏特色。非重点学科则按照藏精原则,应以印本资源配置为主。
3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3.1 调研分析
①市场调研。要想做好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配置工作,首先应了解电子资源的市场状况以及出版情况,做好各项指标的评估工作。
②用户需求调研。只有了解用户的需求,才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资源。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目标就是要配合学校发展政策,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对用户需求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读者对印本资源借阅情况调查,以及电子资源使用下载情况调查。根据调查所得的统计数据以及反馈信息作出需求分析,据此实现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合理配置。
3.2 制定馆藏发展政策
馆藏发展政策通常指对图书馆的规划目标、收藏标准、馆藏载体形态、图书期刊采购、特色资源建设、文献剔旧保存以及馆藏收藏级别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它是馆藏发展的行为准则,要具有相对稳定性,并能针对图书馆某些外界条件变化(如用户对馆藏需求的变化、出版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
具体来讲,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对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资金分配比例作出相应调整,不能以固定的2:8或3:7随意配置电子资源和印本资源,应按照高校图书馆自身特色以及需求调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其次依据各项评估结果,协调不同文献类型及不同专业需求的采集比例,同时注意资源引进趋同化问题,协调好新引进电子资源在专业内容及文献类型上与原有电子资源的互补关系以及部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互补关系,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
4 结语
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存在优势互补,如何正确处理他们的配置关系是馆藏建设的关键,只有科学配置其比例,了解资源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用户需求,发挥图书馆空间效能,建立结构合理的文献资源体系,才能应对信息化时代给图书馆发展带来的挑战。
[1] 初景利.复合图书馆建设目标与实施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5(11):54-57.
[2] 倪红华,周雪伟,宋燕菊.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与印本资源的优化配置[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2):31-33.
[3] 陈定权,刘胜.印本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服务整合[J].图书馆杂志,2009(12):33-38.
[4] 程丽,叶鹰.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的经费对比:美国和加拿大图书馆实例[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5):69-71.
[5]蔡迎春.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思考在新《规程》之后[J].图书馆建设,2004(6):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