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清代子弟书稀见文本辑佚
2010-03-22昝红宇
昝红宇
(太原大学 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子弟书(单唱鼓词),是中国鼓词在发展过程中一个特殊的阶段性产物,在中国鼓词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产生直接受到清代八旗制度的影响,它的发展过程与“旗人”阶层的产生、发展直至最终的退出历史舞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在满族萨满祭辞(神歌)、民歌、小曲、满族说部和汉族变文、弹词、宝卷、鼓词、诗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可供歌唱的具有韵文形式的曲种。子弟书也是八角鼓弹唱、八旗子弟乐与鼓词“摘唱”相结合的产物。
现今子弟书曲目文本大多保存在《红楼梦子弟书》[1]、《子弟书丛钞》[2]、《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3]、《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4]、《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5]、《子弟书珍本百种》[6]《故宫珍本丛刊》[7]等中。这些书中保留了子弟书的大多数曲本,但个别曲本未见上述书中收录,更未出版,其中一些甚至是珍本、孤本,现将这些篇目整理如下。
一、曲本补录
《百年长恨》一回,佚名撰。按:《中国俗曲总目稿》[8]第542页著录,上海茂记书局石印本,未标明曲种。《子弟书总目》[9]第51页著录,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老会文堂刻本,傅惜华藏。”[日]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10]第一辑提要第7-8页著录,第101-102页收录文本内容,并附图一幅,上题:百年长恨。现仅见《鼓词汇集》[11]第一辑收录全文。
《大实话》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12]中均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13]第397册489—500页收录全文;木刻本;封面题:大实话(下有印章);卷端题:子弟书;版心:大实话。
《洞庭湖》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四辑106-109页收录全文。
《二玉论心》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有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395册收录全文;封面题:二玉论心,卷端题:二玉论心。此曲文开首是:“本是蓬瀛自在心,只缘情业绛凡尘……”与另一篇《二玉论心》(开首是“流水高山何处寻?茫茫天地少知音……”)内容故事类同,曲文文字则完全不同。
《焚宫落发》二回,又名《焚宫》,韩小窗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总目》、《现存罗松窗、韩小窗子弟书目》[14]中有著录。曲文内容仅收录在《子弟书选》[15],即《草诏敲牙》第一、二回单独别本,敷衍明燕王朱棣率军围攻金陵,建文帝身着僧服逃出城外的故事。
《郭子仪》一回,又名《满床笏》,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各种目录中均有著录。现仅有《鼓词汇集》(注明“原财盛堂木版”)、《俗文学丛刊》(冠名“硬书”)收录全文,是吉庆之词。
《郭子仪庆寿》一回,又名《郭子仪上寿》,佚名撰。按:此曲目仅在《中国俗曲总目稿》(注明“上海槐荫山房石印本”)著录。现仅有《鼓词汇集》(第一辑)一处收录全文,是吉庆之词。
《姐妹易嫁》一回,又名《姊妹易嫁》,石印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有著录。现今国家图书馆藏《姐妹易嫁子弟书词》木刻本。已出版的仅有《鼓词汇集》(第四辑)收录全文,结尾有“原奉天东都石印局本”字样。
《拷红》二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百本张《子弟书目录》[16]、《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著录。现仅有《俗文学丛刊》第388册收录全文。与一回本诗篇相同,在诗篇与头回之间缺少“莺莺自会张生后……娘呵!我可不叫你把奴家往死里揉”这段文字。结尾缺“夫人长叹腮流泪……他二人夜间约定各不回头”内容文字。
《拷红》四回,佚名撰。按:此曲目仅在《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第59-60页著录,注:“又此书封面有抄者所题‘拷红子弟书全四回’字样。”现仅有《俗文学丛刊》第388册收录全文。与五回本相比,开首缺少“张生寄住在西厢……丑东西痴心妄想要把俊果儿尝”这部分文字,其余相同。
《孔子去齐》一回,又名《齐景公待孔子》,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注明“木刻本”)、《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一辑106-109页收录全文。
《苦海茫茫》六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未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399册收录全文。
《谜目奇观》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399册收录全文,此曲文将《聊斋志异》篇目二百种以上连缀成文。
《怕老婆滚灯》一回,石印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有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400册收录全文,此曲文衍一小户家长里短男子惧内的故事。
《漂母饭信》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未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一辑收录全文,此曲文衍秦末楚汉相争时韩信功成名就,欲报昔年漂母一饭之情,但遍寻其踪未果的故事。
《平谜论》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有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400册收录全文,此曲文衍灯谜社主定佳期约诸公来猜谜,不料尽兴而来扫兴而归的故事。
《秦王吊孝》一回,罗松窗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总目》(注明:“傅惜华藏四宝堂刻本”)、《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有著录。《子弟书选》中收录曲文。
《全合钵》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未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一辑收录曲文,摘自《白蛇传》子弟书后两回内容。
《双美奇缘》一回,1862-1874年盛京程记书坊刻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中有著录。现仅见于《西厢记说唱集》[17]收录全文。
《新蓝桥》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注明“石印本”)、《子弟书总目》(注明:“一种是傅惜华藏1906年盛京聚盛书坊刻本”)、《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著录。现仅有《鼓词汇集》第四辑收录全文,末尾处有“原奉天东都石印局本”字样。
《新昭君》二回,又名《昭君出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百本张《子弟书目录》、《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均有著录。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384册收录全文,题为《新昭君》。与五回本《昭君出塞》文字不同,是为别本。
《雄黄酒》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有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一辑收录全文,摘自《白蛇传子弟书》前两回内容。
《烟花叹》二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几乎都有著录。但此本内容与他本有异,现仅见于《俗文学丛刊》第400册收录全文。另北京首都图书馆存吴晓铃藏书《烟花叹子弟书》(百本张)一种。
《阴阳叹》一回,又名《妓女阴阳叹》,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中国俗曲总目稿》第250页著录,注:“石印本。上海茂记书庄。”《子弟书集》第一辑第18页著录,注“石印本。无刊记。锦章图书局□。寒斋望湖楼驾藏。”现仅见于《子弟书集》第一辑收录全文,附图一幅,上题“妓女阴阳叹”。
《子龙赶船》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未著录。现仅见于《鼓词汇集》第二辑收录全文,末尾处有“原奉天东都石印局本”字样。与笔者藏《三国志子弟书词八种》中的第八种文字相同。
二、孤本寻踪
《代数叹》一回,吴玉昆撰。按:此曲目仅见于《绥中吴氏双棔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第152页著录,曰:“清光绪三十二年丙午稿本。”封面题:代数叹子弟书;扉页题:煮雪山人手订,耕烟子过目,眠云道士编辑;尾处:岁首月首□□订本。曲本现藏于首都图书馆。
《姑嫂拌嘴》二回,又名《拌嘴》,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百本张《子弟书目录》、《绿棠吟馆子弟书选》[18]、《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等均有著录。今国家图书馆藏1886年文萃堂刻本,扉页题:“光绪十贰年十二月事□日置。”
《活财神》一回,张慎仪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总目》(注明“宝文书局刻本”)、《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有著录。今国家图书馆藏,书名页题:新刻活财神子弟书。笔者在北京查阅时,因此书破损严重处于修补中,未能看到曲本全文。
《卖油郎独占花魁》上、下两卷,文真订。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未著录。封面题有“戊申仲夏”、“文真订”字样。曲本现藏于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三皇会》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仅见于《绥中吴氏双棔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19]第151页著录。曲本现藏于首都图书馆,卷端有印章“吴”、“晓铃藏书”。
《武松》三本,木刻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未著录。笔者收藏仅有上本,是残本。封面题:(上)新五龙堂刻,(中)海城,(下)聚有堂 武松 李虎;卷端题:清音子弟书。
《戏秀》上下本,文萃堂刻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绿棠吟馆子弟书选》、《子弟书总目》中有著录。今国家图书馆藏,封面题:(左上)上本 (左下)文萃堂梓行,(中)戏秀子弟书,(右上)京都新刻;卷端题:戏秀子弟书上本/下本。
《信口开河》一回,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总目》、《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有著录。现藏于中国戏曲研究院。笔者去北京查阅时,因该所古籍全部处于修补整理中,未能看到曲本全文。
《子弟图》一回,清抄本,佚名撰。按:此曲目在今所见子弟书目录中均未著录。曲本现藏于天津图书馆。此曲文概述了八旗子弟们初期创编说唱子弟书的盛况,及其后来的发展情形。
三、曲文质疑
《沈阳景致》、《何氏卖身》、《吃洋烟叹十声》、《王天宝讨饭》、《打秋千》、《富公子拜年》。按:《俗文学丛刊》第400册先后收录以上子弟书文本。其卷端题名均为“子弟书词”,但文句结构与一般子弟书不同,存疑。
《疯僧治病》一回,又名《疯和尚》、《疯和尚治病》,鹤侣氏撰。《鹤侣自叹》一回,鹤侣氏撰。按:曲目《疯僧治病》在今所见百本张《子弟书目录》、《中国俗曲总目稿》、《子弟书总目》、《子弟书集》、《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中有著录,均注:“二回。”曲目《鹤侣自叹》在《子弟书总目》第180页著录,注:“一回。鹤侣作。此书未见著录。旧钞本,程砚秋藏。”在《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第102页著录,注:“按此书现存两册,均附在《疯和尚》子弟书后。”《子弟书集》、清车王府本、《俗文学丛刊》中收录的均为二回本曲文内容,将《疯僧治病》和《鹤侣自叹》两曲文混为一起。经辨别查实,《子弟书集》、《俗文学丛刊》收录的题为《疯僧治病》曲文中第一回为《疯僧治病》,第二回为《鹤侣自叹》。清车王府本收录的题为《疯僧治病》曲文中第一回为《鹤侣自叹》,第二回为《疯僧治病》。今仅见于《子弟书选》收录一回本《疯僧治病》、《鹤侣自叹》全文。
《红娘下书》一回,又名《红娘寄柬》、《寄柬》、《下书》,佚名撰。按:《中国俗曲总目稿》第36页著录,题为《寄柬》;第524页著录,题为《红娘下书》,一为石印本,一为上海学古堂铅印本,均注:“一页。”这三种版本的开首均是:“姣花最怕出墙枝,招惹游蜂浪蝶迷……”第526页著录,题为《红娘寄柬》,是上海学古堂铅印本,注:“三页。”开首是:“(诗曰)西厢一书唐至今,骚人搁笔费尽心……”《子弟书总目》第86页、103页著录的《寄柬》、《红娘寄柬》、《红娘下书》是同一内容的文本,只是曲名不同。上海学古堂铅印本《红娘寄柬》与《红娘下书》则内容文字截然不同。此曲目在《子弟书总目》第86页著录,题为《红娘下书》(一回)。另外《子弟书目录》注:“西厢记子弟书目录:下书二回卷三十九。”两种版本回数不同,由于未见文本内容,从题名、回数上也无法判定《寄柬》与之是否为同一篇子弟书。
子弟书是清代八旗制度下出现的一种特殊曲艺曲种,也为清代京城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这种现象随着清代被民国所替代而走到了它的尽头。清代兴盛子弟书说唱表演,促进了当时京城曲艺文化的兴盛和变迁下移,子弟书的刊行手抄曲本曲词曲文的阅读传播,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曲本文化遗产。子弟书的原先说唱表演形式虽然已经消失在百年前的朝代变易中,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北大鼓“子弟段”中看到其物化的倩影。本文既是对百年以来子弟书曲本曲文研究成果的补遗,也是对于今天子弟书曲本曲文的深层次研究和现实大鼓鼓词创作的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胡文彬.红楼梦子弟书[Z].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12.
[2] 子弟书丛钞[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
[3] 清蒙古车王府藏曲本(第51-56册子弟书单唱鼓词)[Z].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12.
[4] 刘烈茂,郭精锐.清车王府钞藏曲本子弟书集[Z].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9.
[5] 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Z].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8.
[6] 张寿崇.子弟书珍本百种[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4.
[7] 故宫博物院.故宫珍本丛刊[Z].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 刘 复,李家瑞.中国俗曲总目稿[Z]. 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印行,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
[9] 傅惜华.子弟书总目[Z].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9.
[10] [日]波多野太郎.子弟书集[A].横溪市立大学纪要(第一辑)[Z].横滨,1975.
[11] 沈阳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鼓词汇集(第一辑至第四辑)[Z].沈阳,1956.12.
[12] 陈锦钊.子弟书之题材来源及其综合研究[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77.1.
[13] 俗文学丛刊(第384-400册说唱类子弟书总目)[Z].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4.10.
[14] 关德栋.现存罗松窗、韩小窗子弟书目[A].曲艺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5.
[15] 子弟书选[Z].沈阳:中国曲协辽宁分会(内部出版物),1980.
[16] 集锦书目[Z].百本张钞本. 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首都图书馆藏(吴晓铃赠).1851-1911.
[17] 傅惜华.西厢记说唱集[Z].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12.
[18] 金台三畏氏.绿棠吟馆子弟书选(内含《绿棠吟馆子弟书百种总目》)[Z].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北京:首都图书馆藏.
[19] 吴晓铃.绥中吴氏双棔书屋所藏子弟书目录[J].文学遗产,1982,(4):15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