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OPAC与网络书店功能比较及改进——以汇文OPAC4.0与亚马逊网络书店为例
2010-03-22张秀红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兰州730050
●张秀红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兰州 730050)
图书馆OPAC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为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提供了极大方便,其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已成为衡量图书馆业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Web2.0时代,随着“以用户为中心、开放与互动”的2.0核心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传统图书馆的OPAC越来越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变革OPAC的呼声日益高涨。近期,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推出的汇文DEMO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OPAC4.0(以下简称汇文OPAC4.0),让人们眼前一亮。下面笔者对汇文OPAC4.0与网络书店的业界老大——亚马逊网络书店(以下简称亚马逊书店)的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1 汇文OPAC4.0与亚马逊书店功能比较
1.1 检索功能
汇文OPAC4.0和亚马逊书店的图书检索功能都有简单检索、多字段检索/高级检索、全文检索和分类浏览四种方式。
简单检索:亚马逊书店的图书简单检索可通过书名、作者、出版社、关键词这些常用途径进行检索,默认为关键词全文检索。汇文OPAC4.0虽提供了多达12种的检索入口,比亚马逊书店多,但并不是所有字段都被用户广泛使用。事实也证明了OPAC提供的很多检索入口使用率十分低,[1]例如订购号、题名拼音、责任者拼音等。
多字段检索/高级检索:二者都提供了包括作者、书名、主题、出版社、ISBN在内的各字段任意组合检索,并具有截词、布尔逻辑等检索功能,其中通过价格检索是亚马逊书店特有的检索方式。
全文检索:汇文OPAC4.0是基于图书MARC记录的全文检索,包括附注项和内容提要项,不包括所链接的豆瓣网内容、作者简介。实质上是在MARC记录内不限定字段的任意词检索。在全文检索方式下,可组合复杂检索条件,支持手工输入逻辑条件,可进行完全匹配检索,不能进行二次检索。亚马逊书店的全文检索实际则是基于题名与书名说明文字、基本情况、内容简介、编辑推荐等内容的关键词模糊检索,不包括目录、文摘、作者简介;支持逻辑组合检索,但不支持完全匹配检索,也不能进行二次检索;全文检索命中文献较多,可通过搜索结果分类缩小范围。
浏览检索:这是亚马逊书店的特色之一,它包括多个内容不同的浏览页面。比如,按主题类目浏览查找,按各种销售排行榜浏览查找,按不同的折价幅度和优惠条件浏览查找,还可以浏览每天最新“上架”的图书。而以上这些内容不同的浏览类目还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关系,在主题浏览的页面中,可以浏览每个主题下的畅销书、折价书,在畅销书、折价书的页面中又可以分不同主题进行浏览。[2]汇文OPAC4.0也有分类浏览,但相比之下就逊色得多,只能按《中图法》逐级展开浏览,按分类号顺序浏览。
1.2 检索结果输出与排序
二者都有表格显示和详细显示。显示内容都有题名、责任者、索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字段;汇文OPAC4.0另有文献类型字段,亚马逊有价格字段。
汇文OPAC4.0的检索结果:简单、多字段检索结果提供基于入藏日期、题名、责任者、索书号、出版社、出版时间字段的排序;按中图法、文献类型、馆藏地、主题等标准进行分面导航,并可进行二次检索;全文检索结果提供上述字段中除入藏日期之外的5种排序方式,还提供基于书目记录的相关度排序。但既无分面导航,也不能进行二次检索,对文献入藏量大的类目,浏览选择文献非常不便。
亚马逊书店能按照相关度、销售排行、上架时间、用户评分、价格折扣等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检索结果根据其网站分类体系进行分面导航,同样不能在浏览限定的范围内进行二次检索。网站自定义的分类体系直观、易用,但缺少通用性,给用户带来不便。此外,由于亚马逊书店对字段的定义、著录未完全遵循《文献著录规则》,故限定检索的结果也不够精确。如检索书名为《网络书店》的图书,则会把《牛顿传》(亚马逊网络书店科普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影响历史的商业七巨头》(《商业周刊》2001年十大商业图书、亚马逊网络书店2001年榜首图书)等作为命中记录返回。
1.3 书目信息描述
图书馆OPAC的书目信息一般比较简单,多显示图书的外在特征信息如题名、作者、出版社、价格、页码、ISBN、流通信息和分类号、主题词等内容信息。而汇文OPAC4.0除了提供上述图书的信息外,还与豆瓣网全面合作,增加了从豆瓣网等获取的封面图片、内容介绍、作者介绍等内容。还可点击相关资源中的各种链接,直接进入其他资源库搜索与检索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源。如可通过豆瓣网了解图书的详细情况、读者评论等内容,也可通过读秀图书检索了解该书的版权页、前言页、目录页,并进行该书的正文页试读。
亚马逊书店除提供每种图书的外在特征信息和图书封面图片外,还直接通过内容介绍、序言、详细目次、媒体评论、作者简介、编辑推荐等全方位介绍图书内容信息,有的还有内容片段(文摘),读者了解图书信息既全面又方便。因为用户选择图书时,都喜欢先翻阅图书的目次、前言、内容提要、书评,试读部分内容,分析比较后才做选择。[4]二者都可获得图书详细信息,亚马逊书店是从图书页面直接获得,汇文OPAC4.0则是通过点击相关资源间接获得。
1.4 链接开放资源,支持开放服务
汇文OPAC4.0在这方面做的较好,与书评网站、图书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都可链接。在书目记录页面通过点击相关资源下的各种LOGO,即可轻松检索各种开放资源,如进入书评网站豆瓣网,可了解该书的详细情况;通过谷歌、百度图书搜索可检索该书相关网页;通过点击WorldCat、CNKI搜索、读秀学术搜索等网站的LOGO可方便地在各库进行检索等。此外,“我的书评”“我的评价”可使读者根据自己阅读体会对该书作出评论,供其他读者参考。在新书荐购页面点击“搜”,可查找网上资源,获取详细书目信息进行快速荐购,让读者方便地参与到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汇文OPAC4.0将多种外部资源搜集整合在一起,方便用户一站式搜索,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无缝链接。
亚马逊书店链接的外部资源相对较少,但其图书评论功能相当完善,用户不但能查看所有的图书评论,也可对感兴趣的评论发表回复,展开讨论,还可针对该书提出问题或回答别人的问题。
1.5 智能推荐服务
汇文OPAC4.0有根据本馆馆藏图书的借阅比例、评价人数、收藏人数、浏览次数、检索次数产生的热门借阅、热门评价、热门收藏、热门图书、热门检索等自动推荐图书功能;也有针对某一命中文献的相关收藏、相关借阅、豆瓣网推荐阅读等栏目;还有检索不到结果时提示“相近检索”“到征订目录中检索”等智能推荐服务,可帮助读者了解馆藏热门图书,检索、借阅相关书籍。
亚马逊书店除了提供一系列方便用户浏览和查找的排行榜,给一些目的不明确的读者提供指导和引领作用外,检索结果页面的“其他相关搜索词”,可帮助用户优化检索表达式,比汇文OPAC4.0只有检索不到结果时才出现的“相近检索”更贴心;针对某本书的“同类热销商品”“最佳组合”等可推荐相关图书,供读者参考。
1.6 个性化服务
汇文OPAC4.0的注册用户可以自定义“我的图书馆”首页内容,包括预约到书、超期到书、即将到书提醒、新书通报等,可以如网络书店一样为用户设有“我的书架”“我的检索历史”,还可以添加外部RSS源。新增的系统推荐功能,根据读者在图书馆产生的各种信息,如借阅信息、浏览信息等,根据一定的算法推测读者喜欢的图书推送给读者,具有一定的智能性。[3]
亚马逊书店在用户个性化服务方面比较出色。它会自动记忆注册顾客的IP地址,当顾客再次访问时会直接进入针对访问者个人喜好设计网页的“个人商店”,帮助快速地寻找到所需的物品,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根据用户的年龄、职业、兴趣爱好等基本信息情况,亚马逊还会定期通过E-mail提醒顾客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信息。[4]
2 改进汇文OPAC4.0的建议
从以上比较来看,汇文OPAC4.0结合了Web2.0的许多新技术,借鉴了网络书店的一些先进方法,智能化、社会化、个性化程度大大提高。主要功能与亚马逊书店不相上下,很值得其他OPAC学习借鉴。但作为国内图书馆OPAC的领跑者,笔者认为汇文OPAC4.0在功能和服务方面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需进一步改进。
2.1 与搜索引擎、网络书店合作,增加书目记录的可见性
图书馆的OPAC书目记录普遍存贮在特定数据库中,需经由专门界面检索,用户无法通过搜索引擎获取OPAC的书目记录。而用户已经习惯了使用界面简洁友好、检索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没有兴趣一家家走访图书馆的OPAC。为让用户了解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吸引用户前往图书馆借阅,图书馆应与受欢迎的搜索引擎、网络书店合作,将OPAC的书目记录交付给搜索引擎、网络书店,方便用户通过搜索引擎、网络书店获取馆藏书目信息。读者在这些网站查找到所需书籍时,可以链接进入有该书目资源的图书馆的OPAC系统,以便就近借阅。2006年5月北大图书馆将图书编目数据授权给百度,使用户可以通过百度检索北大图书馆的馆藏书目。[5]OCLC的Open WorldCat将其书目数据送给Google和Yahoo!,也是利用它们的用户流量,使习惯于利用搜索引擎检索书目信息的用户变成潜在的图书馆用户,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6]汇文OPAC4.0和其他的OPAC系统也应如此。
2.2 加强OPAC的浏览功能
亚马逊书店设置了众多内容不同的浏览类目,引导那些在书店“闲逛”的目标不明确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逛书店”;图书馆也具有相似的情况,不少读者只是漫无目标地到图书馆网站浏览,看看有无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见,浏览其实是信息查寻的一种重要方法。但长期以来,图书馆对OPA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性检索上,而忽视了浏览功能。[2]汇文OPAC4.0虽有分类浏览功能,但只能按《中图法》逐级展开浏览,按分类号顺序浏览。其书目检索栏目下的热门借阅、热门评价、热门收藏、热门图书等也具有推荐浏览功能,也都只能进行单一的分类浏览,再无其他交叉推荐主题。而亚马逊书店有多个内容不同的浏览页面,各浏览类目还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关系,读者获取信息非常方便。因此,OPAC应向亚马逊书店学习,加强浏览功能,方便读者多途径获取信息。
2.3 增加全文检索结果的修饰功能
由于读者查找图书资料时,关注的是图书的内容而不是外在特征,一般不了解确切的书目信息和规范的主题词,按书目检索容易失败,故全文检索较之书目检索更受用户的青睐。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汇文OPAC4.0的全文检索功能与亚马逊网络书店不相上下,在完全匹配检索方面还略胜一筹。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未能进行分面导航,未列出其他相关搜索词,不能进行二次检索,也未对检索关键词进行高亮显示。因为读者在检索时往往很难一次就将检索词选择得非常准确,所以OPAC在显示检索结果时应进行分面导航,并列出与检索词相关的各种主题词,还要能进行二次检索,来帮助用户进行扩检和缩检,以达到最符合用户需求的检索结果。同时,在显示检索结果时,检索关键词应进行高亮显示,刺激和吸引检索者的目光。此外,检索结果应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排序,如流通频次而非借阅比例、读者评价而非评价人次等排序方式供用户选择。
2.4 开放书目信息建设,鼓励用户参与
Web 2.0是一个互动双向网络。在此环境下的图书馆理应从单纯的“用户读取”模式转变为“参与编写”和“共同建设”模式。作为图书馆与用户间信息互动交流桥梁的OPAC,更应在技术上做出改进。[7]图书馆OPAC若能像豆瓣网那样,对除ISBN、书名、责任者等核心项目外的所有的书目数据都可由读者自行修改,如在书目记录中增加评论、给文献评级、对认为有误的记录加注说明、添加“标签”揭示文献主题等,然后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智能选择,充分体现开放与互动,则更能引发用户查阅OPAC的兴趣。OCLC的WiKi版联合目录“Open WorldCat”就允许用户为书目记录增加和修改目次、注释和评论,[8]并有计划地将这些用户参与贡献的数据整合到检索系统中去。用户参与OPAC建设能够大大丰富书目记录的内容,有助于提升OPAC在揭示书目信息上的价值。希望汇文OPAC4.0尽快开放书目数据的编辑功能。
2.5 提高资源与服务的融合
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融合能够增强用户体验。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开发的桌面信息工具“e划通”,使用户可以在浏览网页,利用Word、写字板编辑文档或者撰写电子邮件等应用环境中通过鼠标划词的方式,即时查询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及期刊目录(包括联合目录)、各个专业数据库中的期刊全文、GoogleScholar等搜索引擎以及学位论文、会议文献、科技报告、辞典、专利文献和标准文献等,使用户的各种需求“一站式”获取。“e划通”通过提供图书馆专业数据库查询,对多个搜索引擎及其他查询工具的查询,以求为用户的学习、科研和生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质量也更高的信息查询服务,是传统图书馆网站服务的拓展。“e划通”既是资源与服务融合的典型应用,又是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2.0扩展的成功案例,也是包括汇文在内的OPAC学习的榜样。
3 结语
OPAC的功能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完善,但是与搜索引擎、网络书店相关的优秀服务功能相比,OPAC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为国内用户数量较大(汇文总用户426家),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汇文OPAC4.0尚有如此多的不足之处,其他图书馆更应视本身的具体情况,或参考其他检索系统的特色,改进和增强OPAC的功能,或针对用户的需求,开发出开放、互动性好的新一代OPAC,应对图书搜索引擎、网络书店的挑战,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刘亮.借鉴网络书店经验,完善OPAC的检索服务功能 [J].中国索引,2008 (3):8-13.
[2]邢明旻.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揭示功能对数字图书馆OPAC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8,27(1):23-27.
[3]江苏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 Libsys4.0—OPAC[DB/OL].[2009-08-18].http://www.libsys.com.cn/4/index.html.
[4]谢新洲,郑幼智.中外网络书店比较研究:以当当网络书店与亚马逊网络书店为个案[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219-223.
[5]奇云.百度与北大图书馆合作 网民可搜数字图书[EB/OL].(2006-05-23)[2009-08-18].http://www.sina.com.cn.
[6]张秋.OCLC的Open WorldCa计划及其对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启示[J].图书馆杂志,2005(11):49-51.
[7]黄田青,陈清文.基于Web2.0技术的Wpopac[J].图书馆杂志,2007 (6):45-47.
[8]Wiki World CAT(WikiD)Pilot[EB/OL].[2009-08-18].http://www.oclc.org/productworks/.